从马拉松到格斗大赛:人形机器人撕开的万亿市场,正在改写AI规则

最近,北京亦庄的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吸引了巨大关注量。人形机器人再次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然而,这场马拉松比赛的热度还没过去,另一场更为硬核的比赛已经在酝酿——2025年5月至6月,宇树科技将举办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已成为检验人形机器人技术实力的擂台。

如果说马拉松只是对机器人的耐力测试,那么格斗比赛则意味着机器人将走向会产生物理碰撞的擂台实战,这对算法与硬件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也意味着算法不再困于代码世界,开始通过钢铁躯壳与现实物理法则正面交锋。

据悉,宇树科技的技术团队进行高强度的算法训练与硬件调试,为这场比赛打造了最强的参赛机器人。

从技术到产业: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浪尖

这场变革撕开的不仅是科技的天花板,更是一个高达万亿级别的超级市场。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测,从现在到2028年,我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的整机市场规模约在 20 至50亿元。2028年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 50 至500亿元。2035年后,整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千至 3 千亿元。而到2045 年后,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图片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随着“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式进入量产加速阶段。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数据,中国市场已有11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启动2024年量产计划。其中,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众擎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6家领先企业更是将2025年的量产规划设定在千台以上。

随着AI技术以及具身智能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万亿市场离我们越来越近。AI的规则,也正在被改写。

人形机器人正在重塑AI技术的进化路径。具身智能要求算法必须理解重力、摩擦力、材质形变等物理规则。目前,基于这些基本能力的不断进化和突破,正在模糊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界限。

同时,随着AI大模型的爆发式增长,人形机器人的驱动范式转变为数据驱动。

传统人形机器人依赖“规则驱动”模式,每个动作都需要工程师预先编程设定。例如波士顿动力早期机器人展示的跑酷动作,本质是运动学模型+控制算法的物理实现。而数据驱动范式下,机器人通过海量多模态数据(视觉、语音、力觉等)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形成“感知-决策-行动”的闭环。

这种模式下,机器人不再执行固定程序,而是像人类一样从经验中进化。

当然,这种转变也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对数据的依赖性意味着机器人需要收集更大的数据量,才能支撑模型迭代和智能系统升级。因此,多地正在加速建设数采中心,解决数据收集等问题,加速机器人场景化落地。

在硬件方面,算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了人形机器人性能的飞跃,如更快的决策速度、更高的动作精度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从马拉松到格斗大赛,人形机器人正在用钢铁之躯撞开产业变革的大门,重塑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