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国产WiFi芯片

目录

1.概述

2.WiFi芯片的市场格局

3.中国的WiFi芯片公司

3.1.华为海思

3.2.乐鑫科技

3.3.博通集成

3.4.紫光展锐

3.5.康希通信

3.6.南方硅谷

4.国产WiFi芯片竞争格局

4.1.内卷WiFi 4

4.2.缺席WiFi 5

4.3.发力WiFi 6

4.4.逐鹿WiFi 7

5.不得不提的WiFi FEM


1.概述

        WiFi芯片是一种用于无线网络连接的芯片,内部包括射频收发器、基带处理器、天线等组件。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射频收发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当其他设备接收到这个信号后,它们会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基带处理器进行解码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

        WiFi芯片的使用频率包括2.4GHZ和5GHZ。在其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协议来规定其工作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以确保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和兼容性。如今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已经演进到第六代(802.11ax),第七代正在开发中。

2.WiFi芯片的市场格局

        WiFi芯片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视等需要大流量接入终端的WiFi芯片;IoT场景和用于路由器的WiFi芯片。它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呈现不同的市场格局。

        首先看智能手机WiFi芯片的市场格局。智能手机用WiFi芯片的主要参与者是高通和联发科,这两家公司的发展策略相似,都是推行WiFi芯片与处理器SoC芯片集成化策略,高通的FastConnect系列产品主要与自家骁龙处理器绑定使用,联发科则搭配着自家的天玑处理器。

        例如在骁龙888+、骁龙8Gen1和骁龙888处理器上都集成了高通的FastConnect 6900芯片,类似的,联发科的天玑9000和天玑8000系列也集成着支持2x2 MIMO和蓝牙5.3的WiFi 6E芯片。    

        不同于高通和联发科,博通主张的是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其采取了单芯片的策略主打高端市场。高通和联发科的WiFi芯片主要面向众多手机厂商,而博通的大客户则是苹果公司。不过,随着WiFi 芯片被集成在移动处理器 SoC中的趋势愈发明显,对博通的影响愈发不利。

        其次是路由器场景下WiFi芯片的应用。目前家用路由器上的WiFi 芯片竞争格局与智能手机端类似,整体渗透率相对较高,各系统厂商都在积极主推 WiFi 6 产品。但是路由器 WiFi 6 芯片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只有少数芯片厂商可以供货,包括高通、博通、英特尔以及海思,但系统厂商使用高通和博通的主芯片居多。

        最后是IoT场景下WiFi芯片的应用。相较于智能手机,IoT场景下WiFi 芯片技术壁垒、成本投入都要高出不少,虽然国际大厂一直在紧随最新的技术规范,不断地更新产品世代,但是在IoT场景的实际需求中,仍然有大部分停留在WiFi 4/5 ,这也使得国内厂商在IoT WiFi 芯片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竞争激烈的WiFi 赛道,持续加速的不止是国外的通信芯片大厂,中国大陆的WiFi芯片公司也在快速起步。

3.中国的WiFi芯片公司

        在IoT市场的持续刺激下,2015年国内应用于IoT的WiFi芯片迎来了第一次“爆发式”增长。国内的芯片公司如华为海思、乐鑫、博通集成等在WiFi 4IoT芯片领域抓住契机,强势出道。此后多年,国内WiFi芯片市场一直风起云涌,不止是一众老将在主战沙场,在国内半导体热潮之下,也有数十家WiFi新贵争相涌入。

3.1.华为海思

        华为海思开始研发WiFi芯片的时间相对较早,2015年的时候其产品已经开始在市场小批量出货,磨炼至今海思已经成为国产WiFi芯片赛道里的优秀标的。2020年初海思就发布了自研的WiFi 6+技术,并曝光了两款自研的WiFi 6芯片:凌霄650和麒麟W650。

3.2.乐鑫科技

        乐鑫科技在IoT WiFi MCU通信芯片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根据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2021 年 5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 2021 Wireless Connectivity Market Analysis 显示,乐鑫科技是IoT WiFi 芯片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2020 年度全球出货量市占率第一,累计出货IoT WiFi 芯片 7 亿颗以上。早年乐鑫科技单靠着一颗型号为ESP8089的单WiFi芯片打天下,以超高的性价比在白牌平板市场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目前其产品以 2.4GHz 频段上的 WiFi 4 和 WiFi 6 产品为主,正在研发 5GHz 频段上的IoT WiFi 6 芯片,并着手准备更高频段 6GHz的 WiFi 6E 产品线。

3.3.博通集成

        博通集成长期专注于研发设计高集成度、低能耗的无线数传类芯片产品和无线音频类芯片产品,公司目前已积累了上百个产品,覆盖几十个不同的无线传输协议,例如最新国标ETC芯片、应用于IoT的WiFi芯片、蓝牙芯片以及GPS芯片等。2021 年,博通集成通过 WiFi 联盟的 WiFi 6 认证,推出了全球首款 WiFi 6 IoT芯片。

3.4.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在2019年就发布了一款WiFi 5 (801.11ac) 无线连接解决方案—春藤5623,这是国内首款 WiFi 5 + BT 5 + MCU 的高集成 AIoT 解决方案,采用22nm工艺打造,在功耗方面表现不错,主要面向智慧家庭应用。近几年又推出了RDA5995和RDA5621等系列,主打极致性价比,可替代部分来自中国台湾的进口WiFi芯片。
在这个领域,这几年也崛起了不少新秀,目前已经有一些厂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5.康希通信

        康希通信的WiFi 5射频前端芯片推出市场不久即出货千万片以上,更是率先在国内实现最新的WiFi 6技术射频前端芯片的量产。

3.6.南方硅谷

        南方硅谷在2018年单月WiFi出货量曾超过300万颗。瑞芯微自主研发的WiFi芯片—RK912,搭配自家的SoC主控捆绑销售,也有着不错的出货量。

        此外还有澜起科技灵芯微等都在WiFi芯片领域有所布局。

        得益于近年来IoT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整体WiFi芯片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根据Gartner预估,WiFi 6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4%。未来数年内,基于WiFi 6的无线产品将会迅速进入市场,并成为无线连接应用的关键力量。

        如今,中国的WiFi芯片公司虽然与国际巨头还有着明显差距,但是也不乏优秀者具备研发WiFi 5和WiFi 6的能力,各家厂商都在寻找新的细分市场切入点,具体看一下中国WiFi市场的竞争格局。

4.国产WiFi芯片竞争格局

4.1.内卷WiFi 4

        WiFi 4芯片具有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入局易的特点,因此受到中国WiFi厂商的青睐。WiFi 4芯片主要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监控,白色家电等市场,其中网络摄像机、智能插座、WiFi智能灯等应用的市场规模较大,是目前的主流智能家居产品。

        如今,各大芯片厂商都在追随着协议标准的步伐逐步推出符合新协议的 WiFi 芯片,但是就中国市场来说,目前出货最多的还是WiFi 4芯片。根据与非研究院对中国29家WiFi芯片厂商的研究数据显示,有57%的企业正在研发WiFi 4技术,18%的企业正在研发WiFi 5技术,只有25%的企业正在研发WiFi 6/6E技术。上文提到乐鑫科技现有产品就是以WiFi 4为主。

        WiFi芯片与射频芯片有着相似的竞争格局,细分市场对手众多且毛利低导致恶性竞争。如今,随着WiFi技术的进步,WiFi 6芯片厂商也开始挤压WiFi 4芯片厂商的市场份额,他们正在推出2.4GHz WiFi 6单频芯片,以同价的方式去替换WiFi 4芯片。可见,WiFi 4芯片市场的内卷正在加速。

4.2.缺席WiFi 5

        相较于WiFi 4芯片,WiFi 5芯片可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性能,但是其市场浪潮相比WiFi 4和WiFi 6芯片似乎要小得多,这是因为WiFi 5在IoT领域应用较少,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要相对多一些,再加上WiFi 6具有兼容WiFi 4和WiFi 5的特性,因此WiFi 5更容易被更先进的WiFi 6所取代,这也使得许多国内厂商不愿意重蹈WiFi 5的覆辙,直接投入WiFi 6的研发。

4.3.发力WiFi 6

        在错过WiFi 5后,国内的厂商将更多精力放在了WiFi 6上,WiFi 6芯片也成为当下竞争的焦点。

        WiFi 6兼容了WiFi 4与WiFi 5的优点,不仅能兼容低速和高速设备,还能拥有更高的数据容量和更高的传输速度。目前WiFi 6芯片的主要出货量集中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及网关以及流媒体应用上(比如智能电视等),这几大市场对WiFi6芯片的性能要求高,平台合作的绑定性较强,一直以来被高通、博通、联发科以及英特尔等占据,国内厂商想要赶超相对较难。

        不过,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涌现出一批WiFi芯片初创企业,技术和资金都已具备,正在WiFi 6芯片赛道持续发力。除了上文提到的公司,晶晨科技、恒玄科技、翱捷科技等公司也都已有产品实现量产。

        根据来自 Global Market Insights 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WiFi芯片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从 2021 年到 2028 年,预计年平均复合成长率为 2.5%。到2025年,全球WiFi 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 220 亿美元。WiFi 6 芯片从2019年开始出货,预计到2025年,WiFi 6 的市场份额将占到全部 WiFi芯片的 52%左右,其中包括 WiFi 6E 芯片。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大陆芯片企业想要实现在先进WiFi芯片研发上的追赶,还需要华为海思、乐鑫科技等头部企业扛起大旗。

4.4.逐鹿WiFi 7

        现阶段全球WiFi 7技术规范尚未落定,但在元宇宙、自动驾驶、AIOT等新概念、新应用的推动下,业界自然普遍看好后续市场的发展。面对未来可观的蓝海市场,WiFi芯片头部厂商都在抢夺先机。

        截至2022年底,三大芯片厂商(高通、博通、联发科)均已发布了WiFi 7芯片方案,博通发布了完整的WiFi 7产品组合;高通推出全球首款WiFi 7芯片“FastConnect 7800”;联发科也发布 WiFi 7 无线连接平台解决方案 — Filogic 880 和 Filogic 380。同时各大路由器厂商和网卡厂商均积极推出了WiFi 7产品。2023年初,TP-Link,小米,华三等路由器厂商先后发布了搭载上述芯片的WiFi 7路由器。

        目前在国产WiFi 7领域,还未有厂商推出新技术、产品。不过,WiFi 7全面商用的第一枪已经打响。随着芯片的规模出货,相信会有更多WiFi 7商用产品推出,期待国产WiFi 7芯片的亮相。

5.不得不提的WiFi FEM

        WiFi FEM是WiFi通信中的一系列射频前端电路,如功率放大器(PA)、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LNA)集成在一起的射频模组芯片,主要应用在路由器、企业AP以及各种无线收发场景上。

        随着WiFi 6芯片市场的发展,WiFi 6 FEM市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对于WiFi 6芯片的设计挑战,三伍微创始人钟林曾发文指出,WiFi 6芯片研发难点集中于底层协议/通信协议+算法,相比WiFi 4和WiFi 5,WiFi 6芯片的底层协议/通信协议和算法更加复杂,需多招资深团队、多理解协议、多做测试,提高设计水平。其中,路由器SoC涉及多项新技术挑战,研发难度最高,而且射频前端也是难啃的骨头。

        全球WiFi FEM大部分市场被Skyworks和Qorvo两大巨头占据,随着国内WiFi 6市场的爆发,包括卓胜微、三伍微和上海康希等本土厂商都在布局WiFi 6 FEM市场。然而,这一市场的竞争—难、恶劣且复杂。

        自进入2023年后,国内WiFi 6 FEM市场就开启了价格战,市场价格开始一路走低。有业内人士透露,谈好的项目被竞争对手以WiFi 6芯片亏本30%的代价抢走,市场开始陷入高强度内卷中。在这之后的逻辑不言而喻,那便是产品的同质化,逼迫国内厂商只能依靠价格来进行竞争。

        想要逃离这场恶劣的战争,还需要国内厂商推出更有性能竞争力的WiFi射频前端产品,同时也可以助力中国WiFi技术向更高的阶层发展。

<think>嗯,用户问的是蓝牙中的FEM是什么。首先,我需要确定FEM的全称是什么。在无线通信领域,FEM通常指的是Front-End Module,也就是前端模块。那蓝牙中的FEM具体有什么作用呢?蓝牙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射频前端部分需要处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FEM可能在这里扮演关键角色。 接下来,我要回忆一下射频前端模块通常包含哪些组件。一般来说,前端模块可能包括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开关(Switch)、滤波器(Filter)等。这些组件的作用分别是:PA在发射时放大信号,LNA在接收时放大微弱信号而不引入太多噪声,开关用于切换收发路径,滤波器则用来滤除带外干扰。 那么,蓝牙FEM的作用具体是什么?可能是在蓝牙芯片和天线之间,负责信号的放大和切换,确保发射信号足够强,接收信号足够清晰。这对于蓝牙设备的通信距离和稳定性应该很重要。另外,集成化的FEM可能有助于减小整体模块的尺寸,这对小型化设备如耳机、穿戴设备来说非常关键。 还需要考虑不同蓝牙版本对FEM的要求是否有变化。比如蓝牙5.0之后的版本在传输速率和距离上有提升,可能需要更高性能的FEM来支持。此外,低功耗蓝牙(BLE)的设计可能对FEM的能效有更高要求,以延长电池寿命。 用户可能的背景是什么?可能是电子工程的学生,或者硬件开发者,想要了解蓝牙模块的组成部分。他们可能需要这些信息来进行电路设计或故障排查。因此,在解释时需要兼顾技术细节和实际应用,比如提到集成化带来的优势,以及常见应用场景如物联网设备、耳机等。 需要确认是否有其他可能的FEM解释,但根据常见术语,前端模块是最可能的。此外,是否涉及其他技术如Wi-Fi或蜂窝网络中的FEM,但用户明确询问蓝牙中的,所以应聚焦于此。可能还需要提到厂商,比如Skyworks、Qorvo等公司生产的蓝牙FEM产品,作为实例。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先定义FEM,再分点讲解组成部分和作用,最后说明应用场景和优势。使用LaTeX时注意数学公式的正确格式,但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太多公式,更多是组件功能的描述。检查是否有技术错误,比如PA和LNA的正确作用,开关和滤波器的功能是否正确。</think>在蓝牙技术中,**FEM**的全称是**前端模块**(**Front-End Module**),它是蓝牙射频(RF)电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处理。 ### 核心作用 FEM通常集成以下功能模块: 1. **功率放大器(PA, Power Amplifier)** - 发射链路中放大蓝牙芯片输出的信号,确保信号强度足够传输到目标设备。 - 例如:发射时,信号可能从$0 \ \text{dBm}$放大到$+10 \ \text{dBm}$以扩大通信距离。 2. **低噪声放大器(LNA, Low-Noise Amplifier)** - 接收链路中放大天线捕获的微弱信号,同时最小化噪声干扰。 - 数学上,噪声系数($NF$)需尽可能低,例如$< 2 \ \text{dB}$。 3. **射频开关(RF Switch)** - 控制收发路径的切换,使天线在发射和接收模式间高效转换。 4. **滤波器(Filter)** - 滤除带外干扰信号,例如抑制$2.4 \ \text{GHz}$频段外的杂波。 ### 技术优势 - **小型化**:集成多组件,节省电路板空间(适用于TWS耳机等微型设备)。 - **能效优化**:通过优化PA效率(如$\eta > 40\%$),延长蓝牙设备的电池寿命。 - **兼容性**:支持蓝牙5.x/低功耗(BLE)等标准,适应不同传输速率(如$2 \ \text{Mbps}$)。 ### 典型应用场景 - **物联网设备**(如智能家居传感器) -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 - **音频设备**(如无线耳机) ### 厂商示例 - **Skyworks**、**Qorvo**、**RichWave**等公司提供专为蓝牙设计的FEM芯片(如SKY66112-11)。 简单总结:蓝牙FEM是负责信号放大、切换和滤波的“信号枢纽”,直接关系到通信质量、功耗和设备体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martvxworks

创造不易,感谢支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