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测试科普(四):手持式信号分析仪在卫星地面站的应用

在卫星通信日益重要的今天,卫星地面站作为连接天地的关键节点,其频谱环境的安全与纯净直接关系到卫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特别像是存在非法信号干扰、频谱拥塞及电磁兼容性等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制约卫星通信的效能,甚至导致通信中断。

卫星轨道

卫星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卫星运动所在的平面称为轨道面,运动的轨迹称为轨道。根据卫星轨道的形状、倾角、周期、高度等不同特征,卫星轨道多种分类

(1)低轨道(LEO,Low Earth Orbit):又称近地轨道,运行轨道500-2000公里。其运行周期在 128 分钟以内。由于近地轨道卫星离地面较近,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测地卫星、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低轨道的单星覆盖面较小,但是传输时延低、链路损耗小、功率较小,如美国 Iridium 系统、中国高分一号对地观测卫星、中国空间站(CSS)等。

 (2)中轨道(MEO,Medium Earth Orbit):运行轨道在2000-35786公里之间单星传输时延、覆盖范围、链路损耗以及功率大于LEO但小于GEO,发射成本适中、传输延迟较低、覆盖区域更广,因此用于导航用途。兼具静止轨道和低轨道地球卫星的优点,可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和更有效的频率复用。

 (3)静止轨道(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ibt):其轨道高度为 35786 公里。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系统,其轨道高度为35786公里,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中国的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是1984年4月8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至今已发射成功了六颗卫星。

(4)高轨道(HEO,High Earth Orbit):高度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786 公里)的地心轨道。中国最具代表性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轨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近地轨道距离地表近,通信传输时间短、损耗小、质量高近年来,各国抓紧了对近地轨道通信效能的开发,加快对近地轨道频轨资源的抢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