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模式的原理与实现
门面模式,也叫外观模式,Facade Design Pattern。门面模式为子系统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定义一组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易用。
假设有一个系统A,提供了a、b、c、d四个接口。系统B完成某个业务功能,需要调用A系统的 a、b、d接口。利用门面模式,我们提供一个包裹 a、b、d接口调用的门面接口X,给系统B直接使用。
也就是类似, 客户端的响应速度比较慢,排查之后发现,因为过多的接口调用过多的网络通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门面模式,让后端服务器提供一个包裹 a、b、d三个接口调用的接口x,客户端调用一次接口x,来获取到所有想要的数据,将网络通信的次数从3次减少到1次,也提高了客户端的响应速度。
门面模式的应用场景举例
- 解决易用性问题
门面模式可以用来封装系统的底层实现,隐藏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一组更加简单易用、更高层的接口。比如,Linux系统调用函数,Linux的Shell命令,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门面”,他们都封装了系统调用,提供更加友好、简单的命令,让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执行命令来跟操作系统交互。
门面模式有点类似迪米特法则(最少知识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两个有交互的系统,只暴露有限的必要接口。除此之外,门面模式还有点类似封装、抽象的设计思想,提供更抽象的接口,封装底层实现细节。
- 解决性能问题
如果门面接口不多,可以将它的非门面接口放到一块,也不需要特殊标记,当作普通接口来用即可。如果门面接口很多,可以在已有接口之上,再重新抽象出一层,专门放置门面接口,从类、包的命名上跟原来的接口层做区分。如果门面接口特别多,并且很多是跨多个子系统的,可以将门面接口放到一个新的子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