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释这部分内容前,先了解几个关于摄像的基本概念。
曝光: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ISO的组合。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ISOCCD/CMOS的感光速度。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感光度(ISO)。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会下降。
**HDR:**高动态光照渲染,它将每个曝光瞬间相对应最佳细节的LDR(低动态范围)合成最终的HDR图像;通俗来说就是将同一个画面进行多次曝光,再合成一张图像。
**双摄手机:**学术一点讲,叫立体相机,可以模拟人眼双目视觉原理。
**发展历程:**早在2011年,HTC就推出了首款配置500万像素摄像头机型 G17。但是由于1.500万像素画质过低;缺乏3D应用,让双摄像头成为鸡肋。
双摄手机的两个用途:
1.两个摄像头之间离得比较近。两个摄像头取景范围相差很小,这样两张图片进行融合得时候就不会因为错位产生不良的影响,可以利用两个摄像头不同的曝光和色彩信息进行融合,展示更真实地色彩,更丰富的细节,从而大幅提升成像质量。
用来做夜景/暗光拍照增强、增加动态范围等应用。
2.两个摄像头之间离得比较远,得到得两张图之间相差足够大,可以用算法来取得景深信息,然后利用景深来做背景虚化、三维重建、动作识别等。
市面上的双摄技术方案:
目前已经衍生出几种不同得双摄硬件和算法配置解决方案。
**1.彩色相机+彩色相机(RGB+RGB),主要用于计算景深,**实现背景虚化(为了模拟单反相机的虚化效果,得到拍照场景中每一个像素点距离相机的远近后,通过算法保留对焦平面内景物清晰度)和重对焦(利用计算得到的景深信息,先拍照后对焦)。
典型手机代表:
红米pro:前置采用2000w索尼定制传感器+800w专业景深摄像头
vivo x9:1300万像素后置+500万像素辅助深度相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副摄像头标榜为景深相机或辅助深度相机,不是很恰当。它并不是可以直接测量距离,其实只是普通的RGB彩色相机。
2.彩色相机+黑白相机(RGB+Mono),主要用于提升暗光/夜景影响拍摄质量(黑白镜头的大光圈保证了足够了进光量,让黑暗中画面景物细节轮廓凸显,彩色镜头负责捕捉色彩)。
一般来说,提高暗光拍照质量有三种方法:延长曝光时间、提高ISO感光度、增加光圈。
针对延长曝光时间会带来手抖的问题,于是手机厂商纷纷搬来了光学防抖;
增加ISO感光度则必然会出现早点影响画面纯净度,在手机体积和厚度限制下又不大可能把传感器尺寸放大;手机光圈一般都是固定无法调整的,于是算法工程师想到借助黑白世界的力量。
典型手机代表:360手机奇酷旗舰版、华为荣耀P9。
3.广角镜头+长焦镜头(Wide+Tele),主要用于光学变焦。
这种组合的最大优势是光学变焦。但要区分数字变焦。数字变焦和光学变焦有着本质的不同,可以认为数字变焦为“假变焦”,仅仅是一个类似放大的效果,并不能真正的起到变焦的作用,所以数字变焦的结果通常噪声较多,图像模糊。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手机对于变焦的需求,都是通过严重压缩画质的数字变焦完成的。
广角+长焦镜头变焦思路: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摄像头搭配,宽视角的广角镜头可以看的很广,但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而窄视角的长焦镜头,虽然看的范围不大,但是看的更远更清晰。在拍照时通过镜头的切换和融合算法能实现相对平滑的变焦。
4.彩色相机+深度相机(RGB+Depth),主要用于三维重建。
顾名思义,深度相机就是直接获取场景中物体距离摄像头物理距离的镜头。根据原理不同,主要有飞行时间(TOF)、结构光、激光扫描几种方式。当获得了深度图后,下一步就是把深度信息融合到普通RGB图像中,这一步因为深度摄像机的低分辨率,导致需要强大的算法来保障。
结构光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体表面后,由摄像头采集。根据物体造成的光信号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深度信息,进而复原整个三维空间。比如,苹果的iphone x。
目前最多的是使用TOF相机。TOF(time of flight),其测距原理是通过给目标连续发送光脉冲,然后用传感器接收从物体返回的光,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时间来得到目标物距离。例如微软的kinect、华为的p30。缺点是多重反射会导致过度曝光等、在室外效果不好。
对比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