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思维”说开去

本文介绍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包括系统论与科学的分层,以及与控制论、信息论的关系。作者指出,系统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与还原论相对。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老三论”和“新三论”的概念,如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作者提倡用更系统的眼光看待科研工作,鼓励跳出专业领域,理解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关联。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Reference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535533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3%BB%E7%BB%9F%E7%A7%91%E5%AD%A6
  3. https://www.jianshu.com/p/99c463e2bed8
  4. https://blog.csdn.net/tangwing/article/details/108894585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2%E8%92%82%E8%8A%AC%C2%B7%E6%B2%83%E7%88%BE%E5%A4%AB%E5%8B%92%E5%A7%86

笔者工科背景,博士毕业至今,在处理问题时仍保持一贯的工程思维,重执行,抓细节,follow所谓“工匠精神”。然而近一年,笔者进行了不少反思,主要是察觉到自己的思维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全局观。发现了这一点后,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在本篇中稍加分享。

系统论与科学分层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系统论”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分支(我在之前竟然未听说过…)。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系统论一般认为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 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 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论与“还原论”相对,前者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认为整体并不是简单的个体之和;而后者则认为研究整体的方法就是不断细分,从最细粒度进行研究。这有些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笔者由此展开搜索,发现系统科学在中国,钱学森先生是主要推动者。钱学森提出系统科学的层次模型,其详细分类如下:

  • 第一层:系统观。次是系统学,它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这是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的观点,是系统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和中介;
  • 第二层:技术科学层次。有运筹学、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是系统工程的直接理论;
  • 第三层:工程技术层次。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这是直接改造自然界的。

这个分类也很有指导意义。每一个科学分支都可这样划分,及从最底层的实践之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