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改动APP功能及模块的前提下,如何提升IPU?
一.什么是IPU
IPU即人均广告展示次数,其计算公式为:IPU=日广告展示数Impression/日活跃用户数DAU。
从计算公式不难看出,DAU不变的前提下,理论上用户观看广告次数越多,带来的广告收益就越高。从APP实际的数据运维层面分析,DAU是具备广告展示量的前提,期待以DAU下降来提升IPU是不现实的,那么提升的核心就在于Impression,确保用户能尽可能多地接触并看到广告,核心便是提升广告渗透率与广告展示成功率。
二.提升APP广告渗透率
增加APP内广告场景。传统方法论里,APP可以通过在开屏、签到、结果页、音视频播放页、功能模块等场景,选取更多广告样式、增加展示频次来提升用户人均广告展示次数,从而提升APP整体的广告展示总量。但在实际的方案应用中,这种方式方法过于粗暴,容易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极大的影响,引起用户的反感反而造成DAU量级的下降,IPU初期可能略有增加,但后期会大幅下滑,结果得不偿失。
实际操作中,APP提升广告渗透率需要将用户留存率纳入评估指标,尽可能在不降低留存的情况下,达成提升目标,广告样式的选择和频次控制是关键所在。
激励视频最具优势,凭借良好的原生融入性和激励属性,不仅不会对用户造成打扰,甚至还会提升用户的APP在线时长和留存率;
其次为原生广告,与激励视频共同的特点是与APP原生融入,不会干扰用户的操作体验,用户反感度不高;
开屏广告在APP启用瞬间主动弹出展示,会对用户进入APP主界面造成一定阻碍,目前主流的做法是通过与首页信息流结合,在开屏展示后迅速转变为信息流广告,对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插屏和banner则需要视APP类型和用户场景进行合理安排,两者都是强制展示,其中插屏可能会打断用户行为,banner会干扰用户功能操作,两者缺乏合理的频次和视觉管理均可能会导致用户留存率下降。
此外可以结合用户属性进行分组管理。一款APP的用户属性比较多样,可以根据性别、学历、年龄层、地域、设备等标签进行分组,不同标签的用户对于广告样式和频次的接受度各有不同,最为典型的用户分组便是以“是否付费用户”来区分。
付费用户往往希望尽可能少的看到APP内广告,享受最为纯粹的APP功能或内容,对开屏、插屏、banner广告的容忍度较低,对原生类型广告特别是激励视频的接受度相对较高;非付费用户普遍对“观看广告换取免费使用APP”模式表示认可,对APP内存在多种广告样式容忍度较高。
对此,开发者可以通过TopOn流量分组管理功能,针对付费/非付费用户制定不同的广告变现策略,如针对大R付费用户仅开启激励视频与原生广告位;轻度付费用户设定开屏、插屏广告每日展示上限及拉长展示间隔;针对非付费用户开启所有广告位,在可靠数据支撑下甚至可以无上限、高频次地对非付费用户展示广告,最大化广告展示机会。
执行流量分组管理用户广告展示策略时,开发者需要时刻关注APP留存率变化,确保不同分组下的广告展示策略尽可能小的影响DAU量级。
三.提升APP广告展示成功率
缩减广告请求耗时、确保广告填充也是保障及提升APP IPU的关键一环。APP内有效广告场景充分设计之外,开发者还需要保证每个广告机会得到有效展示,重点提高广告填充率。
当用户即将进入广告场景,APP向广告平台发起请求,广告平台接受请求后会加载填充,用户进入广告场景观看广告,此时被认定为广告展示成功,记为一次广告展示。而从广告发起请求到填充的过程存在一定耗时,如果到用户离开广告场景仍没有展示广告,则广告展示失败,无法增加广告展示量。
为此TopOn提供全自动加载模式,帮助开发者简化代码接入逻辑,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状态和广告消耗进度,多节点智能判断下一条广告的预加载和缓存时机,在满足开发者运营策略的基础上,规避广告数据实时加载的失败风险和展示机会被浪费,减轻用户因为广告未加载或加载不流畅造成的负面情绪。
根据量级评估广告平台所需数量。在APP发展初期,由于DAU量级有限,所需的广告资源也较少,往往接入1-2家广告平台便能满足APP用户每日所需的广告展示量。而随着APP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告场景的不断丰富、用户地域的扩散,单一广告平台已经难以满足每日广告展示量级需要,且不同国家的广告平台填充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实际所需的广告平台甚至更多,这就依赖开发者不断地接入新的广告平台。
以TopOn为例,目前官方聚合的全球主流广告平台已有30家以上,但依然有开发者希望能接入更多广告平台,为此TopOn开放自定义接入功能,提供标准的广告平台接入文档,方便开发者自行接入自身APP所需的其他广告平台,满足广告填充所需。
启用并行请求缩减耗时。常规的APP广告请求策略往往采用串行模式,例如waterfall的广告源排序是A、B、C、D、E、F,当A没填充或请求超时后,则请求B,依此类推,直到把waterfall中所有的广告源轮询完。
在此基础上,TopOn提供了并行请求模式,如并行请求条数设置为2时,TopOn同时向A、B发起请求,若A、B都没有填充或请求超时后,则再同时向C、D发起请求,依此类推。如果并行发起的广告请求都得到了填充返回,TopOn会把其中一条广告资源缓存到本地,在下一次广告机会来临时调用展示。通过TopOn并行请求功能,不仅APP广告请求填充耗时得到了有效的缩短,广告填充率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交叉推广或直投广告作为兜底填充。如果接入多家广告平台、开启并行请求功能后,APP广告库存仍然比较多,可以采用TopOn的交叉推广或直投广告功能,将库存广告位用于展示自身APP矩阵或直客广告单,提升IPU及广告收益之外,还能延长用户在自身系统的留存率,在新的APP中延续用户的广告价值,一举多得。
四.总结
综上所述,APP IPU的提升在于:DAU稳定前提下,Impression总量的增加,核心在于提升广告渗透率与广告展示成功率,需要开发者根据APP用户属性和流量规模接入合适的广告平台,采用流量分组制定不同的广告场景和频次策略,借助并行请求、交叉推广来保障广告填充率。
不过,尽管IPU的提升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借助TopOn相关的功能及策略实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关键还是APP对用户的使用价值,故保持APP的更新迭代,满足用户现实与精神需求是核心竞争力,否则一切广告提升手段都是纸上谈兵、空无用武之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更多广告变现相关问题,欢迎后台留言,也可与TopOn商务运营团队咨询了解~
【关于TOPON】
TopOn是全球领先的移动广告聚合工具平台,专注于为全球移动开发者提供广告变现运营管理及优化服务。基于大数据打造的智能化聚合管理工具,为开发者提供广告分层、头部竞价、流量分组、A/B测试、交叉推广、API管理等便捷变现管理功能,快速实施精细化运营策略,同时配备多维度数据报表,精准比对广告平台API数据,详细展示用户时长、广告展示频次、DEU、LTV、留存等关键数据,助力开发者实现广告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