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45 篇文章 1 订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书评:5星
在几个地方(尤其是万维刚老师)哪里听了心流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清晰的目标,合适的难度,即时的反馈;进而人可以进入忘我的状态(也就是心流(flow)的状态),这个状态下是有巅峰体验;
不过此书是远远超过这个“核心要义”,首先序就写的非常给力,尤其是清北两位老师+万维刚老师都很有水平;
书本身则是远远超出心流状态本身,从内涵上,深入至意识,注意力,幸福;并总结出精神熵这样的概念对一系列的精神活动进行概念化;
然后围绕心流展开论述;
在外延上,除了当下的工作状态(也就是心流的工作状态),更是扩展到“大我”以及人生的意义这个尺度上来谈论;
我个人在这个方面本身颇为关注,读了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的经典之作,更能将离散的一系列的概念,感受,实践的经验有一个好的梳理,颇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 你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意识,进而掌控幸福感
  • 专注自己的意识,于当下的一个事情上,是大脑运作的最优状态(flow状态)
  • 心流或者冥想,是一个突破自我,延伸“当下自我”到一个“更大的我”以及“贯穿一生”的状态上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indmap总览,主要覆盖个体当下,内涵外延来写,与书中的段落不一样,主要就自己理解而来,如果引起读者兴趣,务必阅读原书)

个体和当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部分是我们最常见的flow状态的描述,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浅层”的版本,但是已经非常强力了;

flow状态好在哪?

如果用计算机算法来比喻的话,很像GPUDriven的一个做法。
就是用了更好的算法,更好的发挥计算机硬件,能够让大脑关闭其他的任务,专注于当下任务。
这个时候,大脑运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感受上特别爽(大量分泌多巴胺等快乐激素),是一个全然忘我,人机合一的境界。
同时的能量消耗更低,简直是优秀算法的典范。
《七龙珠》漫画里比喻的话,比超级赛亚人状态更厉害,与极意自在功概念相当;

flow状态达成条件

单次下更容易进入flow状态的条件:

  • 不用担心结果
  • 有明确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自寻的(家长给孩子,leader给团队的时候最好都是划定界限,然后尽可能给予大的发挥空间)
  • 略有挑战,但是不是过难
    • 有一定的危险性,艰难情况下行使控制权的感觉
  • 有即时反馈

这里也要注意有些东西会阻碍flow状态的达成

  • 当下过于繁杂的信息,客观上在增加精神熵,让人难以专注,那么就难以进入flow状态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让大脑“评判机制”过于活跃,不能进入全然右脑的状态,也会难以进入flow状态

进入flow状态的能力

需要长期训练来达成,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包括对于目标(甚至是人生意义追求)的思考,对于技艺的磨练,冥想训练等等;
是一个并不容易达成的能力状态

flow状态的一些insight

这里一个在谈论flow状态的时候,常常被忽略的一点就是,flow状态所带来的巅峰体验,恐怕比辛勤工作的结果更加诱人,很多flow状态大师更着迷于做事的过程,flow的本身,而不只是事情的结果和奖励;
这是一个“核能”级别的动力,却常常被忽略,也是挺遗憾的。
比如一些登山者表示,最好的体验就是攀登的过程中,登顶的瞬间固然美妙,但是有时候希望这个攀登过程可以一直下去;
这一点很好的解释了这样的一些“大师级”的人身上的现象:

  • 井深大:工作本身才是奖励
  • 众多NBA球星,魔术师,乔丹在退役之后依旧要复出回到赛场,尽管明知道与总冠军无缘,甚至很难进入季后赛,要被后辈干,但是就是想念赛场的感觉
    工作本身的体验,尤其是flow状态本身,在当下信息繁杂过载更加不容易出现,包括现在讲“工作本身才是奖励”更容易被人认为是鸡汤,所以其中的精华常常会被掩盖。
    但讲真,我个人对于flow状态的巅峰体验非常的认可,对于其“自成目的”,过程(工作本身)才是奖励这些是非常认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涵与外延

这部分层层递进的把表层现象背后的道理聊得清楚深入,并且在外延上有非常广阔的展示,也是本书真正厉害之处;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读者注意,作者种种地方展示,其欣赏的价值观似乎是“追求幸福”,wiki下人生的意义可以看出多种选择出来,如果选择是“biological perfection”则多少与作者的论述根本目的有些不一致,但是也不至于冲突;

意识

书中有大段的论述,mindmap中也有摘录,这里总结如下:
意识是“收集组织内外的一切资讯,加以评估后,由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是一个对于信息的处理和评估;
并且有若干特点,对于人来说,比较关键的是“意识的带宽非常有限”,能够集中注意力就变得非常关键,也是控制意识的关键点;

精神熵

这是作者提出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精神意识的混乱程度;
结合一些脑科学的知识(并非书中所提),人脑本身是一个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如果各个模块都在活跃,在交替兴奋,整个就是一个乌合之众。
而如果能把精神意识的熵(混乱度)降低,注意力集中于一点,那么就会有一个“最优体验”(巅峰体验),有前面提到的若干点。

幸福

这两点可以说是非常厉害和关键:1,幸福是主观的,是一个关乎意识的事情;2,生活的品质取决于掌控意识的能力;
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包括被单独监禁的囚犯,越战时候被俘的空军等等,都是在极端糟糕的环境下,通过意识的控制,有效的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从而客服了各种困难;更不必说在非极端情况下,面临的生活中种种小事时候的应对了;

同时幸福也是有层次的,我们通常认为的休闲和舒适只能说是比较浅层的幸福,更深层次更牛的幸福感则是源自flow状态(巅峰体验),徐作者赵煜鲲也是拒绝让自己止于肤浅的快乐体验,而是要去追求淬炼之后的巅峰体验;

扩展自我和当下

在意识,幸福,体验的逻辑延伸下去,就来到了对于“自我”和“当下”的扩展,达到了一个自我的成长;
心流体验会让自己变得更复杂,复杂性源自两种心里过程:

  • 独特化 : 自己与他人区分开,向独一无二的方向发展;或者说更加不用迁就与世俗的看法;
  • 整合化:心流可以帮助我们借着超越自我的关键和实体,与他人连接;进入“大我”的境界;

这里的整合化进一步说来是这样,正常情况下我们对于“自我”和外界是有清晰的界限的,长久的习惯看来,是很难突破这点;
基于生物特性的这个特点虽然很对,但是会局限我们思考的方式,从一些高手哪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思考方式:

  • 好的水手会把船看做自己的延伸,再来看如何驾驶,当然也获得了突破
  • ted上看过一个滑板高手,把滑板看做自己的脚,也达到了新的境界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也是超越自我的表现

个人看来,flow状态并不是唯一的突破自我的方式,但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心流在到达一定境界之后,就可以开始突破自我,这里引用书中的非常精彩的这段论述:

因此, 自我意识 消失, 并不代表自我随之消失, 甚至意识依然存在, 只不过它不再感觉到自我而已。 实际的情形是: 我们用以代表自己的资讯, 也就是自我的 观念, 隐遁 到知觉之外。 暂时忘我, 似乎是件很愉快的事, 不再一心一意地想着 自己, 才有机会扩充对自我的概念。 消除自我意识可以带来自我超越, 产生 一种自我疆界向外扩展的感觉。
这种感觉并非 幻想, 而是 跟 某种“ 大 我” 亲密接触的实质体验; 这种互动关系使我们跟那些通常相当遥远的实体, 产生极为难得的一 体感。 在漫长的守夜中, 孤孤单的水手开始觉得船是自我的延伸, 循同样的节奏, 朝同样的目标前进。 小提琴家在努力创造的乐声中载沉载浮, 自觉是“ 和谐天籁” 的一部分。 登山者全神贯注于岩块上微小的凹凸 处, 找寻 落 足 点, 在 手指 与 岩石, 脆弱 的 人体 与 石块、 天、 风 的 组合 中, 发展 出 一种 有如 血缘 般 的 亲密 关系。

扩展当下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不止是一段时间的flow状态,而是把flow状态整体的内涵扩展到一生的尺度(或者职业生涯这种)。
有明确的追求,方向感,有决心去接受挑战和淬炼,flow几乎就是左右相伴了;
想想也是牛逼啊!!!

生命的意义

作者能开始讨论这个“顶级话题”也是难能可贵。
这里有落脚于生命的意义就是一个很强的目标性;
但是最终价值观是什么,并没有给出答案,相当多的地方是谈幸福感,这里也是读者需要注意的;

misc

一些好句子这里也摘录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尤其是爱因斯坦这个(也是源自序作者,这本书的中文序作者战斗力是见过最强的),之前也看过但是完全没感觉,现在看来确实厉害(摘录下网上的说法):
爱因斯坦认为建造科学殿堂(The Temple of Science)的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来做科学研究是出于他们超常的智力,科研就是他们的一项擅长的体育运动, 从中能得到快乐的经历和满足他们的抱负。“Many take to science out of a joyful senseof superior intellectual power; science is their own special sport to whichthey look for vivid experienc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ambition;”
[直白:这就是那些俗话中的“牛人、学霸”、最高级的有可能成为“学阀”,“营销大师”。]
第二种人出于纯粹功利的目的将他们脑力劳动的成果交到科研殿堂的祭坛之上。“Many others … who have offered the products of their brains onthis altar for purely utilitarian purposes. ”
第三类人中的大多数是多少有点怪、不善言谈、孤独的家伙。“Most of them are somewhat odd, uncommunicative, solitary fellows”他们来到科学的最强的动机是逃避个人生活的痛苦和悲催而进入一个可以客观感知的世界“to escape from personal life into the world of objective perception and thought;”从嘈杂狭窄的环境中逃到宁静的山顶“to escape from his noisy, cramped surroundings into the silence of high mountains;”来构造这个世界最合适于他的风范的、简约的、可以理解的画卷“to make for himself in the fashion that suits him best a simplified and intelligible picture of the world。”
爱因斯坦用非常诗意的语言来描述这样的人,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这类人醉心于追求世界的客观真理,带有自己的审美。他们为整个领域定义了格局和框架, 带来了学术的秩序与美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