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物理学最后一位巨人、黑洞命名者、费曼老师惠勒:万物源自比特

文章探讨了量子力学中的信息概念,引用了塞思·劳埃德的观点,强调能量与信息在物理世界中的关键作用。量子力学的多解释和哲学争议,特别是关于黑洞信息悖论,通过霍金辐射和信息守恒的问题展开。霍金最终承认信息不会在黑洞中消失,维护了量子力学的幺正性原则。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35c8647ab8658993a78c4f2efa0177d0.png183309680810d5ce5bf92b273e302ceb.png

能量越多,比特翻转得越快。土、气、火、水,归根究底,都是由能量构成,但其不同形态却由信息决定。无论做任何事都需要能量,而要明确说明做了什么也需要信息。

——塞思·劳埃德(2006)

量子力学虽然历史不长,但其遭遇的危机、论战、诠释(诸如哥本哈根诠释、玻姆诠释、多世界诠释、多心智诠释等)、派别纷争以及哲学论辩却比任何其他科学都要多。但它似乎乐得让自己布满谜团,也毫不照顾人类的直觉。

爱因斯坦临终都无法接受其部分结论,而理查德·费曼说,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也并非全是玩笑之言。不过,对于实在的本质,出现争论恐怕是极其自然的。并且量子力学在对万物的基础给出理论解释,在实践中取得非常成就的同时,其本身的基础也不断在改造更新。但即便如此,有关量子力学的争论有时看上去更像是宗教争论而非科学争论。

“怎么会弄成这样?”量子理论学家克里斯托弗·富克斯不由这样问道。他曾在贝尔实验室任职,后来去了加拿大滑铁卢的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

随便走进一个会场,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喧闹的圣城。各个教派的牧师在这场圣战中彼此争执不休——玻姆诠释派、退相干历史诠释派、交易诠释派、自发性塌缩诠释派、环境诱导退相干诠释派、情境客观性诠释派,以及多世界诠释派,不一而足。所有人都宣称自己见到了圣光,终极奥义之光。每个人都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将其解答奉为救世主,我们就也能得见圣光。

富克斯认为,是时候该另起炉灶了。扔掉现有的量子理论公理,哪怕它们既精致又数学化,转而去研究更深层的物理学原理。“这些原理应当是清晰明确、令人信服且激动人心的。”但这样的物理学原理在哪里才能找到?富克斯自己给出了答案:在量子信息论中。

fd265fcc2c6cfeefbb96d822617d6d0e.png

富克斯所做的视觉辅助

“理由很简单,并且我认为也很充分。”他指出,“量子力学从来就是围绕着信息展开的,只不过物理学界已经忘记了这一点罢了。”

但还是有人没忘记,或者说又重新发现了这一点,其中之一就是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核裂变的先驱、玻尔的学生、费曼的老师、黑洞的命名者、20世纪物理学最后一位健在的巨人。惠勒多有格言警句传世,“黑洞无毛”就是他的名言之一。这指的是,从黑洞外部能够观察到的只有黑洞的质量、电荷和自旋,其他信息(“毛”)都观察不到。

他写道:“黑洞给我们的启示是,空间可以像纸那样压缩成一个无穷小的点,时间可以像被扑灭的火焰那样消亡,而我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物理定律则被证明并非如此。”1989年,惠勒提出了他最后一个流行语:万物源自比特。这是种极端的观点,完全不唯物:信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换言之,任何事物(任何粒子、任何力场,甚至时空连续统本身),其功能、意义和存在本身都完全(即便在某些情境中是间接地)源自……比特。

为何自然看上去是量子化的?这是因为信息是量子化的。比特才是终极的不可分的基本粒子。

许多物理现象的发现将信息推向了前台,但其中最惊人的当属黑洞。不过,在一开始,黑洞似乎与信息毫不相干。

黑洞的构想源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虽然他并未能在有生之年目睹黑洞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他在1915年就指出,光会受引力作用,时空结构也会在引力作用下弯曲,而当有足够的质量压缩在一处,就像在致密星体中那样时,坍缩就会发生,并在自身引力作用的强化下,持续收缩,没有限度。由此可能得出的结论看上去是如此奇怪,以至于直到将近半个世纪后,人们才开始严肃加以对待。

任何物质遇到它们,只能进入而不能逃出。其中央是奇点,密度无穷大,引力无穷大,时空曲率无穷大。其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相互进行了交换。并且由于没有光或任何信号能够从其内部逃逸,所以它们是名副其实的不可见之物。

惠勒在1967年首次使用了“黑洞”一词来描述它们。天文学家通过观察黑洞的引力作用,确实找到了一些候选对象,但对于其中到底是什么,人们就无从知晓了。

一开始,天体物理学家的研究集中在落入黑洞的物质和能量上。但后来,他们开始为信息的问题所困扰。问题的产生源自斯蒂芬·霍金在1974年的发现。

通过结合量子效应和广义相对论,他指出,由于事件视界附近的量子涨落,黑洞应当会辐射出粒子。换句话说,黑洞会缓慢地蒸发。但问题在于,霍金辐射是热辐射,毫无特征,索然乏味,仅是单纯的热量。然而,落入黑洞的物质本来是携带信息的,这些信息原本存在于其结构、组织和量子态中——用统计力学的话来说,就在其可能的微观状态中。

这时,只要丢失的信息存在于事件视界之内而不为我们所知,物理学家就不会为其所困扰。他们可以说,这些信息不可获得,但也并未消失。诚如弗兰西斯·培根在1625年所说:“在黑暗中,所有颜色看上去都一样。”

但外逸的霍金辐射不携带任何信息。如果黑洞会蒸发,那么信息到哪去了?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信息不灭。决定论的物理学定律要求,一个物理系统在某一瞬间的状态会决定其在下一瞬间的状态;并且在微观层面,这些定律是可逆的,因而信息必须守恒。

霍金第一个明确指出,或可以说警告道,这个问题威胁到了量子力学的根基。如果信息会消失,这就违反了幺正性,即所有可能事件的出现概率之和总是为一的原则。

霍金就说道:“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1975年夏,霍金给《物理评论》杂志投去了一篇论文,文章标题很是骇人,《引力坍缩中的物理学失效》。直到一年多后,论文才得以发表,并换了个温和点的标题(《引力坍缩中的可预测性失效》)。

不出霍金所料,论文激起了部分物理学家的强烈反对。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普雷斯基尔就是其中一人,他仍然坚信信息不可能消失:即便一本书被烧成灰烬,在物理学家看来,如果能跟踪每个光子和每粒灰烬,你就应该能反过来重建出那本书。

在加州理工学院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普雷斯基尔指出了这当中的危险性:“信息的消失,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很难修改量子理论,使其允许在黑洞中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却避免它在我们能在实验室里研究的其他普通情况中出现。”

1997年,他甚至与霍金就此打了个赌,并引发了普遍关注。他赌信息一定以某种方式从黑洞中逃了出去,赌注则是一套百科全书,由获胜方来挑。斯坦福大学的伦纳德·萨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也站到了普雷斯基尔一边。

他指出:“有些物理学家可能觉得,讨论黑洞里究竟有什么只不过是理论讨论,或甚至近乎宗教讨论,就如同讨论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问题事关未来物理学的定律。”

此后几年,物理学家给出了多种设想,试图解答这个问题。霍金也提出了一个:“信息可能是进入了另一个宇宙,但我现在还不能给出数学证明来。”

直至2004年,时年六十二岁的霍金才收回成见,愿赌服输。他宣布,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证明量子引力遵循幺正性,以及信息是守恒的。他将量子不确定性的一种表述(即费曼提出的路径积分表述,又称为“历史求和”)应用到了时空结构的拓扑中,并由此得出结论,其实黑洞并不是全黑的,它们也给出了信息。

霍金写道:“之所以会出现混淆和悖论,是因为过去人们是从经典物理学时空只有单一拓扑结构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些物理学家认为霍金的新理论含糊不清,并遗留了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有一点霍金是明确的。他写道:“并没有什么分枝的子宇宙,就像我过去认为的那样。信息始终存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中。我很遗憾要让科幻迷们失望了。”

最终,他输给了普雷斯基尔一套2688页的《完全棒球手册:终极棒球百科全书》——“从中信息可以容易地恢复出来,”霍金在文章最后开玩笑道,“但或许我本该把灰烬送给他。”

  推荐阅读

5b525b6c4f346d8ee350d4268ef42652.jpeg

百万级销量科普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格雷克七年磨一剑

带来一段人类与信息遭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告诉我们如何在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中生存

第九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

雷军、吴军、刘钢作序推荐,田溯宁、俞敏洪、徐小平、刘韵洁、汤涛、王桥、姬十三联合推荐

3942c98c2b913fc97696e0881368f7ba.jpeg

335307fad2587f99e240b5eeca3754d3.jpe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