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阵列PLA

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系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数据处理、通信与测量等领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字系统比模拟系统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以前用模拟系统完成的许多任务现在都采用数字系统完成。

       数字电路是数字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它的发展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为基础的。

       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以计算机为例,20 世纪初,电子管的诞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用电子管构成的自动化设备逐渐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从而推动了电子学的快速发展。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7 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及肖克菜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之后,人们逐渐开始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构成数字系统,50年代出现的第二代计算机是用分立的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构成的。1959年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杰克•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包括4个双极性晶体管,三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器)。此后,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产量增大且集成度(芯片上包含的晶体管数目)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在2000年,基尔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贡献。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现在数字电路的主流形式是数字集成电路。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各种不同型号的逻辑门、触发器以及能完成一些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如译码器、加法器、寄存器、计数器、乘法器等)不断涌现,到70 年代,包含200-200000个等效逻辑门的大规模集成(LSI)电路得以发展,出现了微处理器、小型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定制器件。80年代以后,各种不同类型的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得到快速发展,在90 年代初,已经可以制造包含几百万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如今的芯片已经可以集成超过十亿个晶体管,可以将复杂的电子系统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使集成电路设计向集成系统设计转变,这就是片上系统(SoC)。

       相对于使用分立器件组装的电路,集成电路(IC)是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电路所需的品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线全部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然后焊接封装在一个管壳内,其封装外壳有圆壳式、双列直插式、扁平式或球形栅格阵列式等多种形式。这样提高了电路可靠性,减小了体积和功耗。

       20世纪60年代,TI等公司推出TTL,有54/74两个逻辑系列。54系列为军用型产品,74系列为商用型。1968年,第一个CMOS集成电路研发成功,到90年代后期,CMOS逐渐取代TTL电路,成为数字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 

二、可编程逻辑阵列PLA

 图1 PLA的内部逻辑结构

图1是PLA内部逻辑结构示意图,有3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图1中与阵列实现的逻辑函数为:

P_{1}=\overline{A}BC,P_{2}=A\overline{B}C,P_{3}=\overline{A}B\overline{C},P_{4}=BC

或阵列实现的逻辑函数为:

F_{0}=P_{1}+P_{3}+P_{4}=\overline{A}BC+\overline{A}B\overline{C}+BC

F_{1}=P_{1}+P_{2}+P_{3}=\overline{A}BC+A\overline{B}C+\overline{A}B\overline{C}

通过异或门后,得到的逻辑函数为:

L_{0}=F_{0}\oplus 0=F_{0}=\overline{A}BC+\overline{A}B\overline{C}+BC

L_{1}=F_{1}\oplus 1=\overline{F_{1}}=\overline{\overline{A}BC+A\overline{B}C+\overline{A}B\overline{C}}

由此可见,PLA可以用来实现与-或逻辑函数表达式。在或阵列中,乘积项P_{1}P_{3}为两个或门所共用,通常称之为乘积项共享。

PLA的优点是可编程,可以按照设计者的意愿来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其缺点是:

(1)只能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2)从电气特性上来比较可编程连接与固定连接,信号通过可编程连接点的延时较长,在PLA中,信号要经过两个可编程的连接单元,使得电路的工作速度较低。

  • 1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设计》是一本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设计的PDF电子书。该书主要涵盖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设计及实现方法。 首先,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是一种具有可编程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逻辑功能的配置和重构。常见的PLD包括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简称PLA)、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Array Logic,简称PAL)、可编程逻辑阵列可编程逻辑器件结合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CPLD)等。 在《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设计》中,作者首先介绍了PL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LD通常由可编程逻辑阵列、输入输出模块、时钟与控制模块等部分组成。可编程逻辑阵列是PLD的核心,通过可编程逻辑门和触发器实现逻辑功能的配置和重构。输入输出模块负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时钟与控制模块用于控制PLD的工作时序和配置过程。 接着,书中详细讲解了PLD的设计方法和工具。PLD的设计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设计软件,如VHDL、Verilog等。作者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介绍了PLD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包括逻辑功能的描述、时序分析和优化等内容。此外,还介绍了常见的PLD设计错误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避免常见的设计问题。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PLD在各个领域的应用。PLD具有灵活性高、可编程性强等优点,在数字电路设计、逻辑控制、通信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读者可以通过学习该书的内容,了解到PLD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综上所述,《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设计》这本PDF电子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和设计,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和应用PLD的工程师和学生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