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森林和GBDT算法的分析

前言

提到森林,就不得不联想到树,因为正是一棵棵的树构成了庞大的森林,而在本篇文章中的”树“,指的就是Decision Tree-----决策树。随机森林就是一棵棵决策树的组合,也就是说随机森林=boosting+决策树,这样就好理解多了吧,再来说说GBDT,GBDT全称是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就是梯度提升决策树,与随机森林的思想很像,但是比随机森林稍稍的难一点,当然效果相对于前者而言,也会好许多。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本文只会详细讲述Random Forest算法的部分

随机森林算法

决策树

要想理解随机森林算法,就不得不提决策树,什么是决策树,如何构造决策树,简单的回答就是数据的分类以树形结构的方式所展现,每个子分支都代表着不同的分类情况,比如下面的这个图所示:

加载中...

当然决策树的每个节点分支不一定是三元的,可以有2个或者更多。分类的终止条件为,没有可以再拿来分类的属性条件或者说分到的数据的分类已经完全一致的情况。决策树分类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呢,下面介绍主要的2种划分标准。

1、信息增益。这是ID3算法系列所用的方法,C4.5算法在这上面做了少许的改进,用信息增益率来作为划分的标准,可以稍稍减小数据过于拟合的缺点。

2、基尼指数。这是CART分类回归树所用的方法。也是类似于信息增益的一个定义,最终都是根据数据划分后的纯度来做比较,这个纯度,你也可以理解为熵的变化,当然我们所希望的情况就是分类后数据的纯度更纯,也就是说,前后划分分类之后的熵的差越大越好。不过CART算法比较好的一点是树构造好后,还有剪枝的操作,剪枝操作的种类就比较多了,我之前在实现CART算法时用的是代价复杂度的剪枝方法。

这2种决策算法在我之前的博文中已经有所提及,不理解的可以点击我的ID3系列算法介绍和我的CART分类回归树算法

Boosting

原本不打算将Boosting单独拉出来讲的,后来想想还是有很多内容可谈的。Boosting本身不是一种算法,他更应该说是一种思想,首先对数据构造n个弱分类器,最后通过组合n个弱分类器对于某个数据的判断结果作为最终的分类结果,就变成了一个强分类器,效果自然要好过单一分类器的分类效果。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提升算法,举一个比较常见的Boosting思想的算法AdaBoost,他在训练每个弱分类器的时候,提高了对于之前分错数据的权重值,最终能够组成一批相互互补的分类器集合。详细可以查看我的AdaBoost算法学习

OK,2个重要的概念都已经介绍完毕,终于可以介绍主角Random Forest的出现了,正如前言中所说Random Forest=Decision Trees + Boosting,这里的每个弱分类器就是一个决策树了,不过这里的决策树都是二叉树,就是只有2个孩子分支,自然我立刻想到的做法就是用CART算法来构建,因为人家算法就是二元分支的。随机算法,随机算法,当然重在随机2个字上面,下面是2个方面体现了随机性。对于数据样本的采集量,比如我数据由100条,我可以每次随机取出其中的20条,作为我构造决策树的源数据,采取又放回的方式,并不是第一次抽到的数据,第二次不能重复,第二随机性体现在对于数据属性的随机采集,比如一行数据总共有10个特征属性,我每次随机采用其中的4个。正是由于对于数据的行压缩和列压缩,使得数据的随机性得以保证,就很难出现之前的数据过拟合的问题了,也就不需要在决策树最后进行剪枝操作了,这个是与一般的CART算法所不同的,尤其需要注意。

下面是随机森林算法的构造过程:

1、通过给定的原始数据,选出其中部分数据进行决策树的构造,数据选取是”有放回“的过程,我在这里用的是CART分类回归树。

2、随机森林构造完成之后,给定一组测试数据,使得每个分类器对其结果分类进行评估,最后取评估结果的众数最为最终结果。

算法非常的好理解,在Boosting算法和决策树之上做了一个集成,下面给出算法的实现,很多资料上只有大篇幅的理论,我还是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实在的东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