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试计算题专题

进度管理

三点估算

三点估算是估算活动活动持续时间过程的工具,它是通过活动最可能、最悲观、最乐观三个时间维度,通过设置权重,计算出活动时间的期望值。其公式如下所示:

T e = O + P + 4 M 6 T_e = \frac{O+P+4M}6 Te=6O+P+4M

其中 T e T_e Te表示活动时间期望值,O表示最乐观时间,P表示最悲观时间,M表示最可能时间。

另外,还有一个名词,叫做标准差( σ \sigma σ), 它一般以 正态分布的方式表示,见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m ± 1个 σ \sigma σ的面积为68.3%;

± \pm ± 2个 σ \sigma σ的面积为95%;

± \pm ± 3个 σ \sigma σ的面积为99%;

历时标准差的公式为:

σ = P − O 6 \sigma = \frac{P - O}6 σ=6PO

这三个百分比需要记住,这一类的计算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1: 过去几年小李完成了大量网阿卡驱动模块的开发,最快6天完成,最慢36天完成,平均21天完成,如今小李新开发一个网卡驱动模块,在第21天到26天内完成的概率为()

A.68.3%  B.34.1%  C.58.2%   D.28.1%

解析: 这题明显考的就是三点估算,其中,最乐观时间 O = 6 O=6 O=6,最悲观时间 P = 36 P=36 P=36,最可能时间 M = 21 M=21 M=21。根据PERT三点估算,计算出活动期望时间:

T = 6 + 36 + 4 ∗ 21 6 T = \frac{6 + 36 + 4*21}6 T=66+36+421 = 21天。

同时也不难求出历时标准差 :

σ = 36 − 6 6 \sigma = \frac{36 - 6}6 σ=6366 = 5天。

由此,不难发现,第21~26天正好落在 + 1 σ +1\sigma +1σ之内,即下图所表示的绿色阴影面积部分,也等于 68.3 % 2 \frac {68.3\%}2 268.3% = 34.1%,因此,本题选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2: 完成某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单元A所需的时间,乐观估计需8天,悲观估计需38天,最可能的估计需20天,项目的工期应该为()天,在26天以后完成的概率大致为()。

A.20   B.21   C.22   D.23

A.8.9% B.15.9%  C.22.2%   D.28.6%

解析: 第1问很简单,直接使用PERT三点估算公式: T = 8 + 38 + 4 ∗ 20 6 T = \frac{8 + 38 + 4*20}6 T=68+38+420 = 21天,选B。

第2问需要 求出标准差 σ = 38 − 8 6 \sigma = \frac{38-8}6 σ=6388 = 5天。

第26天后完成的概率,即下图所表示的阴影部分面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总面积为1,因此,中间线左边部分为50%,阴影部分面积为 1 − 50 % − 68.3 % 2 1 - 50\% - \frac {68.3\%}2 150%268.3% = 15.9%, 选B。

例3: 某项目预计最快12天完成,最慢36天完成,21天完成的可能性最大。公司下达的计划是18天完成,要使计划完成的概率达到50%,在计划中需要增加()天应急时间。

A.4   B.6   C.8   D.22

解析: 首先,根据三点估算公式,很容易求出期望时间和标准差分别为 22天和4天。

由于公司下达的完成时间是18天,这和期望时间之间正好差了1个 σ \sigma σ,因此,只需要加上4天,就可以使完成的概率达到50%,(期望时间正好在中间线位置) 本题选A。

总结

三点估算的题目一般不会考太深,和标准差结合是其常考的方式之一,不过在最新版的三点估算公式有一点改动,三点估算分为三角分布和贝塔分布 ,其中:

三角分布公式:

T e = P + M + O 3 T_e = \frac{P+M+O}3 Te=3P+M+O

贝塔分布公式:

T e = P + 4 M + O 6 T_e = \frac{P+4M+O}6 Te=6P+4M+O

基本上大同小异,解法一样,注意审题即可。

六标时和自由时差

最早开始时间(ES)

最早结束时间(EF)

最迟开始时间(LS)

最迟结束时间(LF)

总时差 = LS- ES = LF- EF(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自由时差 = min(紧后工作的ES - 此活动的EF)(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机动时间)

求最早时间用正推法,最迟时间用倒推法。

关键活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上总时差和自由时差都是0。

如果计划错误,关键活动上的时差有可能是负数(考试不会考,可以不掌握)。

下图为六标时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早结束 = 最早开始 + 工期

最迟开始 = 最迟结束 - 工期

当前活动的最早开始 = 紧前活动的最早结束;如果一个活动有多个 紧前活动,取最大的最早结束作为当前活动的最早开始。

当前活动的最迟结束 = 紧后活动的最迟开始;如果一个活动有多个紧后活动,取最小的最迟开始作为当前活动的最迟结束。

例1: 一项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是第3天,最晚开始时间是第13天,最早完成时间是第9天,最晚完成时间是第19天,该任务()

A.在关键路径上

B.有滞后

C.进展状况良好

D.不在关键路径上

解析: 根据条件, ES= 3,LS = 13, EF = 9, LF = 19, 不难求出自由时差 = LS - ES = 13 - 3 = 10 或 自由时差 = LF - EF = 19 - 9 = 10 天, 大于0, 因此不在关键路径上,选择D。

由于该活动不在关键路径上,因此无法判断该项目到底是进度滞后还是良好。所以BC都不能选。

例2: 已知网络计划中工作M有两项紧后工作,这两项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12天和第15天,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6天和第8天,如果工作M的持续时间为4天,则工作M总时差为()天。

A. 1   B. 2   C. 3   D. 4

解析: 总时差 = 最迟开始 - 最早开始 = 8 - 6 = 2 天,选B。

本题中无关信息比较多,容易引起误导,所以需要对总时差的概念非常熟悉才能准确的捕捉到信息点。

总结:

这一类题目一般都不会太难,主要还是要对自由时差、总时差、浮动时间这些概念的理解。由于PMP没有计算题,因此真正会让根据进度网络图推导六标时图的情况也会非常少。会就会,不会也不会影响关键路径的判断。(不过如果是参加软考高级项目管理师,由于简答题的存在,六标时图推导进度网络图是基本技能,一定要掌握。)

进度网络图/关键路径

单代号进度网络图: 方框表示活动, 箭线表示逻辑关系。

双代号进度网络图:圆圈表示节点,箭线表示活动。

虚工作:出现在双代号进度网络图中,表示不存在的工作,不耗费任何进度和成本资源,仅仅表示先后的逻辑关系。

关键路径: 表示进度网络图上的最长路径,同时也是完成该工作所需的最短时间。

关键路径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都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1: 下图中,如果按时完成活动1、2和3的概率都是60%,活动4在第6天开始的概率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30%   B.40%   C.22%   D.60%

解析: 本题是一个单代号网络图,活动4表示活动1、活动2、活动3同时完成后才能开始(FS关系),活动4在第6天开始,即表示活动1~活动3都按时完成,因此活动4在第六天开始的概率为 60% * 60% * 60% = 22% , 选择C。

例2: 某工程建设项目中,各工序历时如下图所示,则本项目最快完成时间为()周。同时,通过()可以缩短项目工期。

工序名称紧前工序持续时间(周)
A-1
BA2
CA3
DB2
EB2
FC、D4
GE4
HB5
IG、H4
JF3

A. 7   B. 9   C.12   D.13

(1)压缩B工序时间  (2)压缩H工序时间  (3)同时开展H工序与A工序

(4)压缩F工序时间  (5)压缩G工序时间

A.(1)(5)   B.(1)(3)  C.(2)(5)   D.(3)(4)

解析: 先根据题目信息,画图进度网络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找出关键路径,为A->B->E->G->I, 为13周,因此,第一问选D。

第二问为缩短工期,所以必须压缩关键路径上的活动,(1)压缩B是可以的,(2)H不在关键路径上,(3)H和A具有FS的关系,因此不能同时开始,(4)F不在关键路径上,(5)G活动可以压缩。因此(1)(5)可以,选择A。

例3: 依据下面的项目活动网络图,该项目历时为()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10   B. 11   C.13   D.18

解析: 本题是一个双代号网络图,首先找出关键路径(经验法,多试几次,比算六标时快):1->3->5->6->8, 因此历时18天,选择D。

例4: 下图中活动G可以拖延()周而不会延长项目的最终结束日期(图中时间单位为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0   B.1   C.3   D.4

解析: 首先找出关键路径: D-> H-> C ,历时12天。

活动G在路径 F->G 上, 历时8天,要想不耽误最终进度,所以不能超过关键路径的12天,因此可以延误 12 - 8 = 4天,选择D。

例5: 以下是某工程进度网络图,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活动3 -> 7的工期延后2天,那么总工期将延后()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0   B.1   C.2   D.3

解析: 本题中存在虚箭线,表示需工作,表示该工作不存在,不占用任何资源,只表示先后逻辑关系。

关键路径:1-> 2 -> 3-> 4 -> 5 -> 6 -> 8 -> 9 和 1-> 2 -> 3-> 4-> 6-> 8-> 9,历时19天。

3->7延后2天,即3->7变成6天,此时再来找关键路径, 1->2->3->7->8->9, 历时 19天,因此,关键路径变成3条(加前面2条),但是不影响总工期(因为仍然是19天),所以延后0天,选A。

例6: 根据以下的项目网络图,在最佳的人力资源利用情况下,限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则项目的人力资源至少为()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9   B.8   C.7   D.6

解析: 关键路径是活动B,所以活动B上的4人不能少,活动A和活动C如果不同时开始的话,可以先做活动C,做完之后再做活动A, 这样完成后也正好是7天,不会耽误进度,而做活动C最少需要3人,活动A至少需要2天,所以活动A和活动C至少需要3人完成,因此,至少需要4 + 3 = 7人。选择C。

终极大法: 一般问最小最大的问题,去掉一个最小值,去掉一个最大值,问最小选较小的,问最大选较大的,因此本题选择C。(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如果实在不会做可以这样蒙答案,至少比25%概率要高)

例7: 某工程包括A、B、C、D、E、F、G、H八个作业,各个作业的紧前作业、所需时间和所需人数如下表所示(假设每个人均能承担各个作业),则该工程的工期应为()周,按此工期,整个工程至少需要()人。

作业ABCDEFGH
紧前作业--ABCCD,EG
所需时间(周)21112121
所需人数84544378

A.8   B.9  C.10   D.11

A.8   B.9  C.10   D.11

解析:先根据题目信息画出进度网络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关键路径应为: ACEGH, 工期为8周,第一问选A;

第2问问至少需要多少人,首先关键路径上耽误不得,所以A必须要最先开始,8人;A做完了开始做C(工期剩余6周),这时候空出3人,但是3人不足以开始做B,我们让B和C同时做,需要加1人,总人数为9人。B和C都需要1周,同时完工。紧接着E要开始做了,E需要4人,因此空出5人,拿出4人做D,还剩余1人不足以做F,但是由于D只需要1周就能完成,所以没必要加人,1周后D完成,空出5人,E还没完成,拿出3人做F,一周后E和F同时完成,9人均空出来了,这时候开始做G,G需要7人,满足需要,2周后,G完成,开始H活动,需要8人,满足需要,因此最少需要9人。选择B。

终极大法: 去掉最大值(排除D),去掉最小值(排除A),问最小,选较小(选择B)。

本题第2问有一定难度,需要不断的试错,如果前期为了省人头,B和C不同时开始(事实上也不会影响总工期),得到的可能是10人,甚至11人,那答案就不对了。

总结:

这一类的题目套路都是一样,第一步画进度网络图(所以单代号网络图必须要掌握,会画,有些题目进度网络图已经给出了,要会看,尤其涉及虚工作的情况),根据进度网络图找关键路径(虽然六标时图更科学,但考试往往没那么多时间去推导,经验法最省时省力,多试两次就出来了)。关键路径一旦找到,基本上就拿下了。

成本管理

挣值分析与预测技术

该模块分为挣值分析和预测技术两块,已经发生的绩效成为挣值分析,如 SV 、SPI、CV、CPI;

按照趋势进行未来的预测,则称为预测技术,如EAC、ETC、VAC、TCPI等。

具体含义和公式如下表所示:

术语解释公式含义
BAC完工预算-总预算
PV计划值-进度绩效数据
EV挣值-范围绩效数据
AC实际成本-成本绩效数据
SV进度偏差 S V = E V − P V SV = EV - PV SV=EVPV> 0 进度超前
< 0 进度滞后
CV成本偏差 C V = E V − A C CV = EV - AC CV=EVAC> 0 成本节约
< 0 成本超支
SPI进度绩效指数 S P I = E V / P V SPI = EV/PV SPI=EV/PV> 1 进度超前
< 1 进度滞后
CPI成本本绩效指数 C P I = E V / A C CPI = EV/AC CPI=EV/AC> 1 成本节约
< 1 成本超支
EAC完工估算 E A C = A C + E T C EAC = AC + ETC EAC=AC+ETC分典型和非典型
典型: E A C = B A C / C P I EAC = BAC/CPI EAC=BAC/CPI
ETC完工尚需预算典型:
E T C = ( B A C − E V ) / C P I ETC = (BAC -EV)/CPI ETC=(BACEV)/CPI
非典型:
E T C = B A C − E V ETC = BAC-EV ETC=BACEV
典型:不做任何改变,和以前一样
非典型:进行纠偏,按原计划
T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T C P I = E T C / ( B A C − A C ) TCPI = ETC/(BAC - AC) TCPI=ETC/(BACAC)分典型和非典型
此值越小越好
PC完成百分比 P C = E V / B A C ∗ 100 % PC = EV/BAC * 100\% PC=EV/BAC100%基本不考
VAC完工偏差 V A C = B A C − E A C VAC = BAC - EAC VAC=BACEAC

除了直接考察公式计算以外,有时候也会以图示的方式出现,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在当前时间节点,EV比AC 和PV都要小,表示进度滞后,成本超支;

图2: AC = EV,说明成本刚好,PV> EV ,表示进度滞后;

图3:成本刚好,进度超前

图4:成本节约,进度超前

例1: 如果挣值EV是300万元,实际成本AC是350万元,计划值PV是375万元,进度执行指数显示()

A.仅以原始计划速率的86%进行项目

B.正在以原始计划速率的93%进行项目

C.正在以原始计划速率的107%进行项目

D.仅以原始项目速率的80%进行项目

解析: 本题考SPI, 直接套公式: SPI = EV / PV = 300 / 375 = 80 %, 因此,选择D。

例2: 在某一时刻,项目CPI为1.05,这表示()

A.项目100元的成本创造了105元的价值

B.项目100元的成本创造了100元的价值

C.项目进度提前了5%

D.项目进度落后了5%

解析: 本题考基本概念, CPI = 1.05 > 1,表示成本节约,选择A。

例3: 项目计划工期为4年,预算总成本为800万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和有关成本的进度的记录得知,开工后第2年末实际成本发生额为200万元,所完成的工作计划预算成本额为100万元。与该项目预算成本比较可知:当工期过半时,项目的计划成本发生额应该为400万元。此时如果不采取任何纠正措施,照此速度发展下去,那么到开工后第4年末项目会出现()万元的成本超支。

A. 50   B. 100  C. 200   D. 400

解析: BAC= 800, AC = 200, PV = 400, EV= 100。

由以上参数,可以计算出 SPI = EV / PV = 0.25; SV = EV - PV = -300, 进度滞后;

CPI= EV/AC = 0.5, CV = EV- AC= -100, 成本超支。

不采取任何措施,说明是典型,如果按照典型,该项目实际需要 4/SPI = 16年才能完成,2年超支100万元(CV= EV- AC),按照比例,那第4年末超支200万元,因此,选择C。

本题需要注意,不是求VAC,因为在第4年末,按照典型方式,项目根本没有完工。

例4: 项目甲、乙、丙、丁的工期都是三年,在第二年末其挣值分析数据如下所示,按照趋势最早完成的应该是()

项目预算总成本PVEVAC
140012001100900
1400120011001200
1400120012501300
1400120013001200

A. 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问最早完成,问的是进度,其实就是求SPI, 根据公式 SPI = EV/PV, 越大越先完工,因此选择D。

例5: 根据下图,表示竣工费用超支情况的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1)   B.(2)  C.(3)   D.(4)

解析: (1)是成本偏差 EV- AC<0, 属于成本超支,且项目已竣工,因此选择A。

(2)也是成本偏差,EV- AC < 0, 成本超支,但是项目并没有竣工,因此不能选。

(3)项目未竣工,可以直接排除。

(3) 表示的是进度偏差,EV- PV < 0, 表示进度滞后

(4)表示完工偏差。

总结:
挣值分析的题目最关键一点就是要找对参数,首先找出BAC、EV、PV、AC,然后就是套公式计算并根据结果做出判断了,因此,找对参数是关键。

风险管理

决策树和期望货币值

决策树分析技术出自风险管理中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过程中,它是用决策树在若干备选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的技术。

在决策树中,用不同的分支代表不同的决策或事件,即项目的备选路径。每个决策或事件都有相关的成本和单个项目风险(包括威胁和机会)。决策树分支的终点表示沿特定路径发展的最后结果,可以是负面或正面的结果。

它的计算有点类似于加权系统,直接根据收益减去成本,算出最佳路径即可。

例1: 项目经理向客户推荐了四种供应商选择方案。每个方案损益值已标在下面的决策树上。根据预期收益值,应选择供应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1   B.2   C.3   D.4

解析: 本题考查期望货币值技术分析最佳方案。直接加权计算即可。

供应商1: EMV= 100000*60% + (-30000) * 40% = 48000元

供应商2: EMV= 50000*90% + (-10000) * 10% = 44000元

供应商3: EMV= 10000 * 99% + (-1000) * 1% = 9800元

供应商4: EMV= 20000 * 80% + (-10000) * 20% = 14000元

由于计算的是收益,所以越大越好,因此本题选择A。

例2: 决策树分析法通常用决策树图标进行分析,根据下表的决策树分析法计算,图中机会节点的预期收益EMV分别是90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160  B.150   C.140   D.100

解析: 本题考决策树期望货币值。

开发:(300 - 100) * 75% + (60 - 100) * 25 % = 140

升级: (150 - 40) * 75% + (70 - 40) * 25% = 90

题目中升级时EMV已经告诉了我们,是90,因此开发时EMV= 140,选择C。

采购管理

多标准决策分析(加权系统)

例1: 在对某项目采购项目供应商评价中,评价项 有: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企业资质等,假定满分为10分,技术能力权重为20%,三个评定的人的技术能力打分分别为7分、8分、9分,那么该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单项综合分为()

A. 24   B. 8   C. 4.8   D. 1.6

解析: ((7 + 8 + 9)/3) * 20% = 1.6, 选D。

其实这题通过排除法很容易排除掉A、B、C选项。因为满分10分,技术能力权重20%, 因此技术能力满分只有2分,所以技术能力肯定小于等于2分,只有D满足。

例2: 评估和选择最佳系统设计方案时,甲认为可以采用点值评估法,即根据每一个价值因素的重要性,综合打分再选择最佳的方案。乙根据甲的提议,对系统A和系统B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乙认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最佳方案是A

B. 最佳方案是B

C. 条件不足,不能得出结论

D. 只能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做出判断

解析: 系统A: 90 * 40% + 80 * 40 % + 80 * 20% = 84

系统B: 80 * 40% + 85 * 40% + 90 * 20% = 84

系统A和系统B得分一样,因此选择C,条件不足,不能得出结论。

为什么不选D? 成本/效益法确实可以做出判断,但是“只能”过于绝对了,因此不能选。

投资回收期、回报率

j记住下面四个概念:

  • 投资回报率: 年利润/投资总额 *100%

  • 回收期模型: 多少年能回收成本

  • 净现值
    现值: P V = F V / ( 1 + r ) n PV = FV/(1+r)^n PV=FV/(1+r)n, 其中r 为利率,n为年数
    总净现值: N P V = P V − 投 资 额 NPV = PV-投资额 NPV=PV (越大越好)

  • 内部回报率 N P V = 0 NPV = 0 NPV=0 反推出 r。

例1: 某软件公司项目的利润分析如下表所示。设贴现率为10%,则第二年结束时总额净现值为()元。

利润分析第0年第1年第2年第3年
利润值110000121000123000

A.231000   B.200000   C.220000   D.210000

解析: 第一年 N P V = 110000 1 + 10 % NPV = \frac{110000}{1 + 10\%} NPV=1+10%110000 = 100000元

第2年 N P V = 121000 ( 1 + 10 % ) 2 NPV = \frac{121000}{(1+10\%)^2 } NPV=(1+10%)2121000 = 100000元

因此第2年末NPV 等于第一年NPV和第2年NPV总和,即 200000元,选择B。

例2: 某软件企业2004年初计划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开发一套中间件产品,预计从2005年开始,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00万元,年市场销售成本1000万元。该产品的系统分析员张工根据财务总监提供的贴现率,制作了如下的产品销售现金流量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该产品的动态投资回收期是()年,投资回收率是()。

年度20042005200620072008
投资1000----
成本-1000100010001000
收入-1500150015001500
净现金流量-1000500500500500
净现值-925.93428.67396.92367.51340.29

A. 1   B.2   C.2.27   D.2.73

A.42%   B.44%   C.50%  D.100%

解析: 由于题目中已经做了贴现,净现值已经告诉了我们,投资回收期是刚好回本的年限。

第0年(2004)结束,亏损 925.93万元

第1年(2005)结束,亏损 925.93 - 428.67 = 497.26万元

第2年(2006)结束,亏损 497.26 - 396.92 = 100.34万元

第3年(2007)结束,亏损 100.34 - 367.51 = -267.17万元,说明第3年结束,已经实现了盈利。

所以第三年只需要 100.34 / 367.51 = 0.27 年即可回本

所以投资回收期为 2 + 0.27 = 2.27年,第一问选择C。

投资回收率 = 1/ 2.27 = 44%, 选择B。

例3: 甲乙丙三个独立项目,NPV甲 = 12万元,NPV乙 = 15万元, NPV丙 = 18万元,三个项目的初始投资额相同,并且回收期相同,则应优先选择()项目进行投资。

A.甲  B.乙   C.丙   D.甲或乙

解析: 本题十分简单,由于题目已经告诉了NPV,NPV越大越好,因此选择C。

例4: 某软件企业2006年初计划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开发某产品,预计从2007年开始盈利,各年产品销售额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该产品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年,动态投资回收期是()年。(提示:设贴现率是0.1)

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
投资2000----
收益-990121011981277

A. 1.8  B. 1.9  C. 2   D. 2.2

A. 2   B. 2.1   D. 2.4   D. 3

解析: 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考虑贴现,因此直接计算即可:

第1年末: 亏损 2000 - 990 = 1010万元

第2年末: 亏损 1010 - 1210 = -200万元,已经实现盈利

因此,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1 + 1010/1210 = 1.83,题目中并没有这个答案,但是我们知道,1.8年肯定还不能回收,因此只能选择B。

动态投资回收期是需要考虑贴现,所以需要先贴现算出每年的净现值NPV。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表格:

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
投资2000----
收益-990121011981277
NPV-9001000900872

因此,第1年结束,亏损 2000 - 900 = 1100 万元

第2年结束,亏损 1100 - 1000 = 100万元

第3年开始盈利,投资回收期为 2 + 100/900 = 2.11年,按照上面的逻辑,因此只能选择C。

盈亏平衡点

例1: 假设某IT服务业,其固定成本为30万元,每项服务的变动成本为1000元/次,提供每项服务的价格为1500元/次,那么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为()次。

A.200  B.300   C.600   D.无法确定

解析: 盈亏平衡点就是既不赚钱也不亏钱的临界值。

假设盈亏平衡点是 y y y次,因此可列出方程:

300000 + 1000 y = 1500 y 300000 + 1000 y = 1500y 300000+1000y=1500y

解出 y = 600 y = 600 y=600

因此选择C。

例2: 某软件公司开发某种软件产品时花费的固定成本为16万元,每套产品的可变成本为2元,设销售单价为12元,则需要销售()套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A.14000   B.16000   C.18000   D.20000

解析: 设盈亏平衡点是 y y y套,列出方程:

160000 + 2 y = 12 y 160000 + 2y = 12y 160000+2y=12y

解出 y = 16000 y = 16000 y=16000, 所以选择B。

自制和外购政策

例1: 某项目实施需要甲产品,若自制,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12元,需另外购买一台专用设备,该设备价格为4000元;若采购,则一件需要17元,现在该项目需要此产品800元,如果你是项目经理,你会采用()方式获得。

A.自制   B.外购   C.均可  D.不好确定

解析: 自制: 4000 + 12 * 800 = 13600元。

外购: 17 * 800 = 13600元。

自制和外购成本相同,因此选择C,均可。

顺便说一句,由于自制政策计算的是成本,因此成本越低越好。

合同管理

例1: 某公司采购设备时,采用的是成本加激励合同方式,预计成本为100000元,合同规定正常采购费用为10000元,分成比例为7:3,且最高价不能超过120000元。 如果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商实际花费成本为130000元,则采购所花费的总价应为()元。

A. 130000   B. 120000   C. 131000   D.149000

解析: 本题考成本加激励合同。

由于供应商实际花费 130000元,超出成本130000 - 100000 = 30000元,这三万元按照成本加激励合同方式,需要和供应商按照 7:3 分成,即 供应商需要出 30000 * 30 % = 9000元,也就是最终支付给供应商应该是 实际成本 130000 + 采购费用 10000 + 激励扣款(-9000) = 131000元。

但是本题中,合同规定了最高价不能超过120000元,131000明显超过了最高价,所以只能按最高价120000元支付,所以本题选择B。

沟通管理

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只需要记住一条公式即可:

沟 通 渠 道 = N ∗ ( N − 1 ) 2 沟通渠道 = \frac{N*(N-1)}2 =2N(N1)

其中,N为人数。

例1: 对于某项目,其项目相关方为N人,N= 5, 则该项目沟通渠道为(), 其数量级为()

A.10条   B.15条   C.20条   D.25条

A.N   B.2N   C.N3   D.N2

解析: 沟通渠道直接套公式: n ( n − 1 ) 2 \frac {n(n-1)}2 2n(n1) = 5 * 4 /2 = 10 条,因此选A;

数量级 为N2 , 选D。

例2: 某软件的工作量是20000行代码,由4人组成的开发小组开发,每个程序员的开发效率是5000行/人月,每对程序员的沟通成本是250行/人月,则该软件需要开发()月。

A.1   B.1.04   C.1.05   D.1.08

解析: 4个程序员沟通渠道: 4*3 / 2 = 6

假设该软件开发需要 x x x 个月,因此,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

5000 ∗ 4 ∗ x − 6 ∗ 250 ∗ x = 200000 5000 * 4* x - 6 * 250 * x = 200000 50004x6250x=200000

解出 x = 1.08 x = 1.08 x=1.08

因此,选择D。

  • 4
    点赞
  • 3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