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概念:mAh和Wh的本质区别
1. 毫安时(mAh)——电荷量的"容器"
定义:表示电池能以多少毫安电流(mA)持续放电1小时。
计算公式:
关键特点:
仅反映电池存储的电荷量,不直接体现能量。
默认依赖电压: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电池)标称mAh时,通常隐含标称电压(如3.7V)。
2. 瓦时(Wh)——能量的"真实值"
定义:表示电池实际存储的总能量,综合考虑电压和电荷量。
计算公式:
关键特点:
直接衡量电池能做多少"功",是国际通用的能量单位。
跨电压可比:不同电压的电池(如12V铅酸电池 vs 3.7V锂电池)可通过Wh直接比较能量。
二、为什么Wh比mAh更科学?
场景对比:两节"5000mAh"电池的能量差异
结论:
若只看mAh,两节电池看似相同;
实际高压电池能量翻倍,Wh更真实反映续航能力。
三、实用场景与常见问题
1. 航空安检为何限制Wh?
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
≤100Wh:可随身携带(如多数笔记本电脑电池);
100~160Wh:需航空公司批准(如高端无人机电池);
>160Wh:禁止携带。
换算示例:
20000mAh移动电源(3.7V):
2. 如何选购电池?
同类型电池(如均为3.7V锂电池):直接比较mAh;
不同类型电池(如锂电池vs磷酸铁锂):必须对比Wh。
3. 厂商标注的"猫腻"
部分廉价移动电源会:
只标mAh,不注明电压;
使用电芯电压(3.7V)计算mAh,但实际输出为5V(USB电压),导致真实能量缩水。
避坑技巧:认准Wh或询问卖家输出电压下的实际容量。
四、快速换算工具
公式总结:
常见电压对照表:
总结:
mAh是"电量桶",Wh是"能量值";
高压电池的mAh会"虚低",Wh才是真实能力;
航空出行、跨电池类型比较时,Wh是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