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七)

五、太空与军事

1、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又称间谍卫星(reconnaissance satellite),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军用卫星。1959年2月28日,美国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间谍卫星“发现者1号”。苏联也于1962年发了“宇宙号”间谍卫星。在之后的战争中,侦察卫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马岛海战期间,美国动用了20多颗侦察卫星,苏联动用了60多颗侦察卫星分别为英国和阿根廷提供情报,对战争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知名度最高的侦察卫星是美军的“锁眼”系列,锁眼卫星是美国侦察办公室(The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NRO)于1959年开始发射的军用光学侦察卫星,其命名寓意为通过门的钥匙孔(keyhole,缩写为KH)窥视一个房间。KH-1型是第一代普查型照相侦察卫星。目前美军在役侦察卫星主力是KH-11型,它们曾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等现代化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自1976年第一次发射以来,共发射了20余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了这些卫星,并稳步提高了它们联网或单独的侦察能力,包括不断升级它们的传感器系统和数据下载能力。它们能以与“哈勃” 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 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自适应成像技术, 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 从而有效地补偿大气造成的畸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锁眼-11是巨型光电数字成像间谍卫星,代替了KH-8和KH-9(大鸟,代号“六边形”)胶片返回式成像间谍卫星。锁眼-11被分成若干批次,有着不同的改进。其中Block 1 KENNEN是初始型号(共有5颗卫星),首次采用了数字成像和星地间数字传输,彻底摆脱了扔胶片的麻烦,同时也为其后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蹚出了一条道路;Block 2 CRYSTAL(共4颗卫星) 是多光谱/红外传输型侦察卫星;Block 3装有改进公制水晶系统(IMCS),增加了参考标记,利用获得的图像可以精确绘图,星上装载更多燃料,延长了寿命(共3颗卫星),1992年第一颗卫星升空;Block 4是增强发展型成像系统(EECS)(共3颗卫星),2005年首颗卫星升空;Block 5具体情况尚不清楚。Block 3和Block 4批次被称为Advanced Crystal(高级水晶,经常被民间称为KH-12,甚至KH-13等)。
  新型KH-11是当今最先进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可进行轨道机动,对重要目标详查时可降低高度,兼有普查和详查功能,遥感设备先进,分辨率高,可在轨道补充燃料,工作寿命长。
  美国对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一向讳莫如深,但一般认为Advanced Crystal的地面分辨率已经达到了0.1米甚至0.05米。Advanced Crystal可把高清晰度图片传至五角大楼的美国侦察办公室, 由电脑进行处理后可用来识别物体运动, 且能清楚地显示地面上行驶汽车的车牌号码。
  尽管美国顶尖级的KH-11卫星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所有光学成像照相侦察卫星所共有的一个缺点,就是无法透视云层。在冷战时期,由于苏联的大部分领土和其它一些令美国感兴趣的地区经常被云层所覆盖,所以这对情报搜集来说始终是一个难题。
  雷达成像照相侦察卫星则可以弥补光学成像照相侦察卫星不能全天候、全天时进行侦察的不足,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从而能识别伪装,发现地下军事设施。
  “长曲棍球”雷达成像照相侦察卫星是美国1988年12月2日开始发射的。
  长曲棍球是一种巨型雷达成像间谍卫星,直到2008年7月,NRO才确认了长曲棍球星座的存在。它的主要探测仪器是合成孔径雷达,不仅能穿透云雾,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穿过土壤。它分成两个批次,一个是Block 1(共3颗卫星),另一个是Block 2(有2颗卫星)。

  这些卫星由NRO操作,数据由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处理和分析,该机构通常向美国国防和情报机构提供侦察数据,包括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国家安全局(NSA)、国防部(DOD)等。

  2019年1月19日,一枚美国联合发射同盟(ULA)的Delta IV-H(重型)运载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SLC-6工位发射升空,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绝密任务(编号NROL-71)送入了预定轨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ROL-71任务仍然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且发射倾角约为74°,向东南方向发射,而之前的KH-11卫星全部是97.9°的轨道倾角。所以本次发射搭载的到底是不是外界所推测的KH-11的第五代(Block 5)卫星,目前只有NRO自己知道。另外也有人推测或许NROL-71是新一代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的首星。
2、反卫星
  1972年,苏联装备了“IS”(卫星歼击机系统),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卫星武器。它可在距敌方卫星(当时主要针对美国卫星)一定距离时,战斗部自动起爆,破片以高速预定方向飞溅,将1 千米范围内的卫星摧毁。1991年12月,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防空军部队正式取消了卫星歼击机系统。
  1985年9月,美国空军从F-15战斗机发射了一枚空基动能反卫星导弹,成功击毁了一颗报废卫星,揭开了利用动能武器摧毁卫星的序幕。
  所谓动能武器是指能发射出超高速运动的弹头(弹丸),利用弹头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方式摧毁标的的武器。它不像常规弹头或核弹头那样,靠爆炸能量去杀伤破坏目标,而是靠自身巨大的动能,在与目标短暂而剧烈的碰撞中杀伤目标。
  2007年1月1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了一枚名为“开拓者一号”的火箭,其携带的动能弹头非常成功地击毁了已报废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其轨道高度为857公里。
  2021年11月15日,俄罗斯联邦使用A-235导弹系统成功地将苏联时代的一颗名为“处女地D”,年龄超过50岁卫星摧毁。这颗卫星距离地球450公里高度,质量为1.75吨,产生了1500多块碎片。由于卫星位置接近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非常紧张,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强烈谴责。
  可见,一些军事强国完全有能力摧毁卫星,但从未摧毁过他国在役卫星。由于卫星被摧毁后会产生大量碎片,也就是太空垃圾,尤其在低轨,会对大量卫星造成威胁。悍然摧毁他国卫星,本国卫星也可能遭殃,到头来害人害己。因此,在太空中使用动能武器不是理想的选择。

  在冷战期间,苏联就曾用地面的激光武器使美国的间谍卫星失能。目前,多个军事强国都拥有强大的激光武器。

  一般来说,考虑到发射成本以及卫星变轨,卫星的质量越小越好,不可能具备如坦克一般的防护能力。所以,在现代化武器面前,卫星是很脆弱的。各军事强国都有摧毁对方卫星的能力,一旦一方摧毁另一方的卫星,势必引发对方报复,如此下去,造价高昂的卫星都被摧毁成太空垃圾,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因此,截止到目前,太空得以保持太平。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