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基于采样的快速区域优化

  • 【前端】双向运动,缩短时间,通过采样方向划定有偏采样,实现轨迹的区域优化(A*产生吸引点),减少迭代次数
  • 【后端区域优化】5阶多项式,BVP求解有约束方程

Kinodynamic B-RRT*

RRT*+双向搜索+区域优化:Connect()、Ste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尽可能花少量时间避免碰撞,按时间切分轨迹片段,由此计算目标成本:

  • 平滑性成本:平滑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相似性成本:与最初轨迹的差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碰撞成本:根据最初轨迹选定的吸引点Pap,将曲线拖曳出碰撞区。(希望将曲线拉向attracting points, poin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最终cost总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取吸引点

用A算法找障碍周围的无障碍路径,从中间位置设置吸引点,产生方向的矢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黄色的曲线代表rrt的初始曲线,他并不考虑碰撞。这时候当检测出发生碰撞后,我们就找到碰撞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如图中绿色的点 p1, p2 ,然后以这个起点和终点进行局部A
搜索,找到中间点 pm ;再找到穿过障碍物的碰撞曲线的终点 pc ,就是这里面的橘黄色的点。attracting points(红色的点)就被定义成从pc指向pm方向上的一定距离的点。
参考

类似TGK-Planner的做法
文章的前部分将前端轨迹规划,是一个改进版RRT*, 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在于其bias sampl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具体的办法是首先进行不考虑障碍物的规划(如下图中的红色部分),

  • 然后检查其与障碍物交叉状态,一进一出就是一次cross, 如下如的蓝色虚线部分,

  • 然后获得这些蓝色虚线后,在其法相衍生射线,如图中的橘黄色虚线部分,这个射线的端点在离开障碍物的grid map时终止,这个延伸向两个方向同时进行,

  • 确认所有端点后依次连接,首尾点也是被连接点。最后获得下图中的橘色实线包络的区域,bias sample就在这个区域的外围进行。

  • 但是:如果原始的避障曲线以及很接近障碍物了,即使后续通过优化过程(其中的与避障相关的惩罚项是将优化后的曲线拉向原始曲线,这里无法保证曲线与障碍物尽量远,事实上应该在目标函数或者约束中加上尽量远离障碍物的考虑)获得了优化轨迹,也有可能存在临近碰撞风险。

实验

1000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