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 《时间简史》读后感 1
我们 DNA 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千万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时间简史》这本书大概是 2013 年时候在二手书摊买来的,当时买它的时候,完全是因为对霍金的慕名崇拜(毕竟小时候写作文,霍金的生平就是我们的万能作文模板啊),而完全没有考虑到我是否真的有能力读懂它。此后的每一年,我都会翻开来看看,但每次都是终止于第一章,因为实在看不懂。
后来,受到了 L 先生的鼓励,在读书时去试着做一些笔记。慢慢发现,其实它也挺有趣的。虽然里面的物理学知识仍然不懂,但抱着”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态度,我终于在 2021 年的第一个月读完了它。
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霍金(1942 年 1 月 8 日—2018 年 3 月 14 日)相信大家都认识。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 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因为他的生日刚好是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日,这也为他的一生带了些许传奇色彩。
21 岁时,霍金被诊断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导致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运动。但仍然置身物理学研究,并于 1979 至 2009 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一教席曾经由艾萨克·牛顿担任。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遗憾的是,这两项理论仍未得到证实,霍金也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就连他自己在采访时,也调侃道”我的黑洞蒸发了“。
通看整本书,我也只能够对我们的宇宙和物理学有了简单的了解而已。说起宇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模型。
最早的宇宙模型,是宗教提出的”乌龟塔“模型。
公元前 340 年,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处在宇宙中心。
公元 2 世纪的时候,托勒密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绘制了完整的宇宙学模型。当然,后来我们证明了,这个模型是错误的。
1514 年,哥白尼首次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宗教上一直认同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说法。但是因为担心被教会迫害,他也只能够匿名发表观点。
直到 1609 年,伽利略发现了木星并不是绕着地球转动,并首次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年,开普勒也发现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
到了 1697 年,就是我们熟悉的科学家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书中对空间和时间理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1929 年,天文学家哈勃观察到我们周围的星系正在远离,即发现了宇宙膨胀理论。而这一发现,也为宇宙的热大爆炸起源奠定了基础。
至此,我知道了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 137 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随后,宇宙温度和密度都在逐渐降低,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大爆炸前,物质都是以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爆炸 1 秒以后,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形成氢、氦、锂等元素。随后的 3 分钟,元素聚集形成了我们现在宇宙中的物质。而此后的 137 亿年,物质逐渐形成气体,气体又凝聚成星云,星云又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科普书《最初三分钟》)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回看《奇葩说第 5 季》的第 17 期,这期的主题是”全人类要不要知识共享“。虽然,这期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但是每次看后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思考。
对于陈铭老师最后的结辩”我们还有星辰和大海“,每次听到这句话就会热血沸腾。我以前的座右铭就是”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这是我在看《银河英雄传说》动画片时候学来的。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原来陈铭老师和我一样,也看这部动画片呀!后来我知道,原来这句话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也曾说过,在此原谅我的知识寡陋。
其实,就像陈铭老师说的,知识带给我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看了《时间简史》以后,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物理学生。但也不妨碍我去物理学的平行世界去看一看,去了解一下宇宙星辰的魅力。
从小我就有仰望星空的习惯,即使现在,偶尔在晚上走走路,我也会习惯性的抬头看看星空。比如,看看今天的月亮什么样子,夜空中哪一颗星星最亮。但现在,我会去思考,天上那颗星星是否现在还存在呢?银河系外还有高级文明诞生?甚至回想,人类短短数十年在亿万年的宇宙演变过程中只不过是毫不起眼的存在。但即使渺小的人类,他的一生也蕴藏着宇宙的奥秘。从细胞到个体,从原子到浩瀚苍穹,这是宇宙的规律,也是活在宇宙中的我们应当遵循的规律。我们来自于宇宙,最终也会回归宇宙。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