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1-12 文献精读】On magnitudes in memory: An internal clock account of space-time interaction

阅读文献:

Cai, Z. G. and L. Connell (2016). "On magnitudes in memory: An internal clock account of space-time interaction." acta psychologica 168: 1-11.

文献链接:On magnitudes in memory: An internal clock account of space–time interaction - ScienceDirect

本文为Day4文献的后续研究,包含对其总结部分的第5点的进一步解释。

文章目录


摘要

1、本文支持时空干扰的时钟量级解释clock-magnitude account of space–time interaction,当时空信息被表征为心理量级mental magnitudes储存在记忆中时,二者可以(对称地)相互影响。

2、定位时间与非时间量级维度(如空间)的相互作用处于内部时钟模型internal clock model的记忆保持阶段。


一、前言

1、对时间知觉的研究有两种方式(路径):the representational approach vs the mechanistic
approach 

(1)the representational approach:关注时间与其他维度(如空间)的相互影响。如Day2文献认为空间对时间影响更大,时空干扰不对称;Day4文献认为当获取空间信息的感官敏锐度低时,时间对空间也可以有更大影响,时空干扰对称。

(2)the mechanistic approach:关注时间是如何被登记、记忆和提取的,其最有名的理论为scalar expectancy theory即internal clock model,主要观点为:

        1)接收到时间刺激→根据pacemaker在内部产生的固定节律→登记在accumulator进行时间累积【coding/accumulation阶段】→累积时间储存在memory store【memory maintenance阶段】→①在时距判断任务中,comparator将当前接收到的比较时距与之前储存在memory store中的标准时距进行比较;②在时距复制任务中,当接收到的比较时距与标准时距等同时,comparator将结束比较时距的登记,完成时距复制。

        2)时间知觉受①pulse accumulation和②memory processes的影响:

        ① 伴随视觉闪烁知觉到的时间越长(闪烁使pacemaker节律变快、时间积累变多),作用于internal clock model的accumulation阶段。

        ② 若memory store中的标准时距被干扰或混淆,时间知觉也会受影响。

很少有研究将两种方式进行结合。

2、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两种方式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时间与非时间量级维度(如空间)干扰的机制,并探究干扰发生于internal clock model的accumulation累积或memory maintenance记忆保持的哪个阶段。采用视觉闪烁/静止刺激和空间长/短刺激2对刺激,呈现于时间的编码或复制阶段,那么:

(1)如果时空干扰发生在累积阶段clock-accumulator account

        1)闪烁(空间长)刺激呈现在时间编码阶段时,相比静止(空间短)刺激,会使复制时间更长;

        2)若呈现在时间复制阶段,会使复制时间更短。

        3)2对刺激对复制时间影响相同。

(2)如果时空干扰发生在记忆保持阶段clock-magnitude account

        1)闪烁刺激呈现在时间编码阶段时,相比静止刺激,会使复制时间更长;若呈现在时间复制阶段,会使复制时间更短,与clock-accumulator account一致。

        2)空间长刺激呈现在时间编码阶段时,相比空间短刺激,会使复制时间更长;但若呈现在时间复制阶段,对复制时间无影响。

        3)2对刺激对复制时间影响不同。


二、实验设计

1、实验1a和1b

(1)实验流程

26名被试(1a和1b各13人)参与2(视觉刺激类型,视觉闪烁/空间距离)×2(刺激处理,控制组(静止或短距离)/操纵组(闪烁或长距离))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1a中视觉刺激呈现在时间编码阶段(coding/stimulus duration),刺激呈现的时长即为标准时距(刺激时距stimulus duration);实验1b的标准时距为中性刺激*的呈现时间,视觉刺激呈现在时间复制阶段。两个实验中标准时距时长随机从8个水平中选取。每个实验条件4个trail,共128个trail约15min。

 (2)结果和讨论

1)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average reproduced durations

自变量independent predictors:stimulus type (flicker = -0.5, distance = 0.5), manipulation (control = -0.5, manipulated = 0.5), stimulus duration

        呈现在编码阶段:

        ① 操纵刺激(闪烁/长距离)比控制刺激(静止/短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且视觉闪烁比空间距离条件下的复制时距更长;

        ② 复制时距与刺激时距、刺激类型正向关系显著,与刺激处理正向关系边缘显著。

        呈现在复制阶段:

        ① 操纵刺激(闪烁/长距离)比控制刺激(静止/短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更短,且视觉闪烁比空间距离条件下的复制时距更短,结果与呈现在编码阶段相反;

        ② 复制时距与刺激时距、刺激类型正向关系显著,结果与呈现在编码阶段基本一致。

这部分的结果是怎么单从Table 1得到的?感觉表里并没有呈现出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关系的方向?

2)作进一步的计划比较:

呈现在编码阶段:

        ① 闪烁刺激比静止刺激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此效应随刺激时距增大而增大(刺激处理与刺激时距的交互作用显著);

        ② 长距离比短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此效应不随刺激时距变化而变化;

        ③ 两种刺激类型下,复制时距随刺激时距增大而增大。

呈现在复制阶段:

        ① 闪烁刺激比静止刺激条件下复制时距更短,此效应不随刺激时距变化而变化(刺激处理与刺激时距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② 长距离与短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无显著差异,此结果不随刺激时距变化而变化;

        ③ 两种刺激类型下,复制时距随刺激时距增大而增大。

        注意:得到②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刺激呈现在编码阶段时,刺激时距由长/短距离的直线呈现时间来表示,需要更多注意力在直线刺激上;而呈现在复制阶段时,刺激时距由*呈现时间表示,且在呈现长/短距离的直线时被试需关注于按键来复制时距和在记忆中提取刺激时距作比较,因为分配到直线刺激上的注意力更少。

        →为了探究长/短距离(空间距离)呈现在复制阶段时是否对复制时距产生影响,计算贝叶斯因素Bayes factor (BF)来确定:存在影响贝叶斯因素为alternative hypothesis (BF10),没有影响为null hypothesis(BF01),其值根据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 approximation计算,得:

        ① 呈现在编码阶段,闪烁条件的BF为BF10 = 66,227.1(代表视觉闪烁对复制时距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是不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66227倍,是闪烁刺激比静止刺激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的强力证据,这里不确定我的理解是否有误);呈现在复制阶段,闪烁条件的BF为BF10 = 9.7。

        ② 呈现在编码阶段,长距离条件的BF为BF10 = 230;呈现在复制阶段,长距离条件的BF为BF01 = 3.5(代表空间距离对复制时距不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是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3.5倍,显示空间距离对复制时距无影响)

3)讨论

        ① 实验1a和1b支持clock-magnitude account,即时空干扰发生在记忆保持阶段。

        ② 视觉闪烁对时间累积过程产生影响(闪烁则知觉到的刺激时距变长),对储存在记忆中的刺激时距无影响,在复制时距阶段对复制时距与记忆中的刺激时距比较时产生影响(闪烁则提前结束时间复制导致复制时距变短);

        ③ 空间距离对时间累积无影响,在编码阶段将时距表征到短时记忆时产生影响(长距离得到更长刺激时距的表征),在复制时距阶段无影响。

2、实验2

(1)实验流程

实验2将实验1a和1b进行整合,以便对2个刺激呈现阶段的效应进行比较。

18名被试参与2(视觉刺激呈现阶段stage,编码/复制阶段)×2(视觉刺激类型,视觉闪烁/空间距离)×2(刺激处理,控制组(静止或短距离)/操纵组(闪烁或长距离))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中标准时距时长随机从6个水平中选取。

(2)结果和讨论

1)自变量加入stage,其余同实验一。

        ① 视觉刺激呈现在编码阶段使得复制时距显著长于呈现在复制阶段;

        ② 操纵组刺激条件下复制时距显著长于控制组条件;

        ③ 视觉刺激的2种类型对复制时距影响无显著差异。

2)进一步分析得:

对于视觉闪烁/静止刺激:

        ① 视觉闪烁/静止呈现在编码阶段的复制时距,大于其呈现于复制阶段的复制时距;

        ② 呈现在编码阶段时,闪烁刺激比静止刺激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BF10 = 2.0),此效应不随刺激时距变化而变化;呈现在复制阶段时,长距离与短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无显著差异(BF01 = 4.2),但长短距离与刺激时距有显著交互作用(Fig 3D),在较短刺激时距范围内 ,长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在较长刺激时距范围内 ,长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更短 ,故综合来看差异不显著。

        ③ 此结果与实验1a和1b一致。

对于空间长/短距离刺激:

        ① 空间长距离条件下的复制时距,大于短距离条件下的复制时距,此效应不随呈现阶段、刺激时距变化而变化(空间长/短距离与呈现阶段、刺激时距无两两交互作用);

        ② 呈现在编码阶段时,长距离比短距离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BF10 = 492,227.7),此效应随刺激时距增大而增大;呈现在复制阶段时,闪烁刺激比静止刺激条件下复制时距更短(BF10 = 31.9),此效应随刺激时距增大而增大(边缘显著p = 0.061);

        ③ 此结果与实验1a和1b一致。

3)讨论

实验二结果与实验1a和1b一致。


三、总结

1、本研究支持clock-magnitude account,即时空干扰发生在时间处理的内部模型internal clock model的记忆保持阶段。

2、当闪烁/静止刺激呈现于编码阶段时,闪烁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当刺激呈现于复制阶段时,静止条件下复制时距更长,但复制阶段时的效应比编码阶段时的效应小。本文认为,此结果与视觉闪烁加快了pacemaker速度从而导致复制时距更长(编码阶段)/更短(复制阶段)的效应的解释不相符,应该用时间任务中pacemaker的attentional “gate”来解释:

        →在编码阶段,被试全部注意力都在呈现的闪烁/静止刺激上,根据其呈现时长得到估计的刺激时距储存到记忆中,此时attentional “gate”大开,因而pacemaker记录更多pulse,累积更长时间;在复制阶段,被试需要注意按键操作、从记忆中提取刺激时距,因而attentional “gate”部分关闭,累积时间相对变短。

3、本文认为attentional “gate”(会得到编码时长距离条件复制时距更长,复制时长距离条件复制时距更短)不适用于解释空间长/短距离条件下得到复制时距的差异(时空干扰),decision bias(会得到编码和复制时长距离条件复制时距都更长)也不适用。本文认为应是由于记忆干扰memory interference的结果:时间和空间有相同的(量级)表征形式,只有当时间和空间表象有机会在记忆中短暂共存时,空间才会影响时间,具体见Day13文献。

一点思考

1、本文中介绍了一个关于时间处理的内部模型internal clock model,巧妙地通过将视觉刺激呈现在该模型中时间处理的不同阶段(之前关于时空干扰的研究刺激大多都是只呈现在编码阶段),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时空干扰发生位于记忆保持阶段,并提出时空干扰受记忆的影响,在Day13文献中将继续进行探讨,研究的延续性很强。

2、本研究的实验2设计是将实验1a和1b综合得到,且两部分实验的结论基本一致,我认为似乎只做实验2一个实验就足以得到支持本文结论所需的所有实验结果,那为什么还要做实验1a和1b呢?难道实验1a和1b是作为预实验,但最后保留在了文章之中?或是有其他原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余阿Adzuk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