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PS混合模式(1)正片叠底(乘法)

 

1.预先定义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来定义几条原则先(熟悉的盆友,可以跳过):

原则1:我们不妨把上方图层定义为B层,下方图层定义为A层,最后混合层为C层。

原则2:定义B图层的某点像素为点B, A图层的某点像素为点A, C层的某点像素为点C。
(因为一个像素点是通过三个通道来显示的,所以点A的值为(Ar,Ag,Ab);点B,点C也同理。)

原则3:把0-255区间的换算,转换为0-1区间的换算:
0对应的是0.
128对应的是0.5
255对应的是1.
(所以,点A中RGB的三个通道的像素亮度的分别数值就改为0到1)

原则4:混合的意思是两个图层RGB的三个通道分别混合,最后一起显示。
点A 点B
R通道:Cr= f(Ar ,Br)
G通道:Cg=f(Ag ,Bg)
B通道:Cb= f(Ab ,Bb)

原则5:这些公式仅适用于RGB图像,对于Lab颜色图像而言,这些公式将不再适用。

2.正片叠底(英文本义:Multiply

在英文版的PS中,正片叠底应该翻译为乘法。

PS中国官网对于正片叠底的解释:
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将基色与混合色进行正片叠底。结果色总是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与黑色正片叠底产生黑色。任何颜色与白色正片叠底保持不变。

维基百科对于正片叠底的解释:
乘法混合模式,将顶层中每个像素的RGB通道数与底层中相应像素的值相乘。结果总是画面变暗。由于每个值均小于1,因此它们的乘积将小于两个初始值中的任意一个。

可以看到维基百科的数学范一点,没有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

来看一看,正片叠底的公式为:

众所周知ps中图像常用的8是位通道显示,也就是2的8次方即256的颜色阶级。(从0到255,刚好256个色阶。)

由于原则3:

把0-255区间的换算,转换为0-1区间的换算:
0对应的是0.
128对应的是0.5
255对应的是1.

现在我们255对应是1。所以公式应该转换为:

(维基百科上的就是这个公式,没有什么255的事)

由于A和B都是在0到1的区间取值,所以C肯定小于等于1。

如果A和B都小于1,大于0。

那么小数乘以小数,只能是更小的小数。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正片叠底模式出来的东西越来越暗了吧,也知道为什么要如此改动公式了吧,因为这个更加符合我们的人类的逻辑和思维。

2.1点B为白色,点A不为白色

我们看到,如果点B中为白色,点A不为白色;那也就是B=1,所以C=1XA,就是C=A。你会看到和白色层混合的图层,还是原来的样子。

记得小学数学,任何数乘以1等于他本身吗?

(由于点B是白色,所以三个通道的RGB值都是1,所以这里简写为B=1。但前提你要知道运算是指三个通道分别运算的。因为一个点只能通过它的坐标轴的数值来确定它位置,所以点B是不可能等于1的。就像空间中的一个点由三个坐标轴的数值XYZ来表示一样,但是这里为了简明表示而已。)

白色在 正片叠底 中会被深色的像素取代;如果你两个图层中叠加两个地方都为白色,那么就是1x1的问题,还是白色。

2.2两个图层中有一处地方为黑色

如果如果两个图层中有一处地方为黑色,那么,由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那个地方肯定为黑色。

2.3自己叠自己

我们来看看。

因为A=B,所以肯定会得,C=A²或者C=B²,无论哪种,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二次函数。

这个函数都将是一个过(0,0)和(1,1)的抛物线。和曲线压暗的效果一样。

(这是geogebr图像绘制器绘制的曲线)

 (这是正片叠底的结果)

(这是曲线压暗的结果)

我们看到两个方法做出了的效果一模一样。但是正片叠底的压暗是一个固定定值;而曲线压暗是变化值,我们是可以调的。

所以曲线更加灵活,而正片叠底更加像一个固执的老头。当然,你可以通过改变不透明度,增加蒙版来实现其他效果,让它看起来没那么老。

2.4一个纯色,一个为普通照片

如果有一个图层为纯色层,另外一个为普通照片层,他们进行正片叠底会发生什么呢?(这个有点像我们用画笔的时候)

无论点A在纯色层或者点B在纯色层,整个过程都将变得非常有意思。

如果点B是在纯色层,那么B就相当一个系数b。

所以,C=bA,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一次函数。当取不同的纯色时,就相当于b取不同斜率而已。

(当b等于0.5时的函数图像)

 (这是我正片叠底50%灰的结果)

 (这是我动用曲线的结果,我把曲线值都下调了一半的结果)

可以看到,效果一模一样。这是与灰度图的正片叠底,因为灰色三个通道的值都一样,演示起来比较方便而已。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把三个通道的值都减低至一半,也会出现这个效果。

当添加不同颜色的时候在正片叠底的情况下,点C只会沿着右侧上下移动。

https://vdn3.vzuu.com/SD/4577e5d0-2322-11eb-ab33-3a93930b0372.mp4?disable_local_cache=1&bu=078babd7&c=avc.0.0&f=mp4&expiration=1710299409&auth_key=1710299409-0-0-9add2a6bddd136960d7789ecc5f33e63&v=tx&pu=078babd7

我们看到高光区变化的非常快,而阴影区变化的很慢,有种像太阳下山的感觉。

但如果我填充一个纯黄色,正片叠底会怎样呢?

(这是正片叠底的一个纯黄色。只有天空的地方被压成了 黄色。)

 (这是曲线中蓝色通道被拉到0,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有没有一种加了黄色滤镜的感觉,但是比滤镜通透,看着很舒服。)

(这个添加黄色滤镜的,感觉是不是不一样?)

( 拉低蓝色通道演示)

为什么正片叠底黄色,整张图片就变黄了呢?

因为黄色,在红通道和绿色通道的数值都是1,唯独蓝色通道中的数值是0,任何数乘1得任何数,0乘以任何数为0。所以照片的红通道和绿通道并没有变化,只是蓝通道变0而已。

为什么拉低蓝色曲线,照片没有变暗,只是变黄了呢?

这个和上面一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因为红通道和绿通道都没有变化,所以高光并没有减少,而是变黄而已。

为什么黄色在红色通道和绿色通道的数值都是1的?

如果你有这个疑问,那么说明你色彩知识不牢固,需要补习补习了。

2.5两个不同图片混合

如果有两张不一样的照片,也就是两个图片都不为纯色层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只通过拖动一张图片的曲线,变化出最终的混合结果呢?

由于点C取决于点A和点B的相乘,如果只是知道点A,而B不知像素值的情况下,那么C是未知的。

你不可能在仅仅知道点A的情况下,得出有关于点C的一点点线索。

你不可能在B层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凭着A层的函数,通过某些古怪的变化来得出C层的函数图像的一点想象,哪怕一点点都是不行的。

这和纯色层混合,完全是两个逻辑,而且有反直觉呀。

(和纯色层混合,我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通道色值来猜测变化后函数的模样,而且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两张色彩斑斓的照片,然后你要做正片叠底,这过程就将有点难以把控。虽然有蒙版其他工具可以帮忙,但是整个控制思路都将变得麻烦,你注定是需要多次尝试的。

就像可乐和雪碧兑在一起一样,你知道最后整杯饮料是甜的:但是究竟多甜呢?你不知道。因为这些难以控制。

很多时候,如果不那么固执的话,你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操控会更理想。

(没有美感的演示正片叠底,非常难以把控) 

3.总结

通过这5个分析,你应该知道正片叠底的边界在哪里了。

它不会让你的照片变亮,而是变暗。对于白色的没有变化,对于黑色的留下,你也许会想到正片叠底具有抠白留黑的功能。

但是用正片叠底抠图片只是用于比较特殊情况,如下面这种。

(像这种理想状况,我们比较难以遇到的)

有时,背景色彩变得深入一点点,我们以为正片叠底能出下面这种效果。

实际上,会碰到这种效果。。。。。。

(黑人问号???????,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白色是抠了,但是主体色彩也变了)

如果你要正片叠底混合色彩斑斓的两张图片,那么就要懊恼一点了。你会知道最后整张照片都变暗,但是你不知道变的有多暗,也许出来的东西不都是你想要的结果。毕竟这个不直观,你需要很多的经验来判断,两张照片是否适合做正片叠底,把握基调。

但多尝试,多练习,多探索才会有收获。

如果你要把图片和纯色层进行正片叠底,那么情况会变得好控制许多,这就是简单的调色。
我们知道它的高光区变化的非常快,而阴影区变化的很慢,有种像太阳下山的感觉。如果你想保留阴影部分的信息,那么正片叠底是个不错的选择。

下一次碰到,正片叠底,
我们脑子里应该想到它的本意,乘法。
然后,自然而然的就转起这些简单的函数来。

这些简单的,可以预测的东西,加上不透明度和蒙版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控制的非常非常精确了。正如杨晓利老师所说,摄影是需要控制的,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来控制,以达到脑子中的理想状态。

参考

维基百科,混合模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end_modes

PS中国官网,混合模式说明:
https://helpx.adobe.com/cn/photoshop/using/blending-modes.html

B站韩世麟老师的混合模式教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9505798?from=search&seid=11507107177228970511

老外,Ps混合模式-超详解:

Ps混合模式-超详解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中字】看这个视频,ps的27种图层混合模式都会了:

【中字】看这个视频,ps的27种图层混合模式都会了_哔哩哔哩_bilibili

图层混合模式-正片叠底(乘法)-线性减淡(加法)背后的物理意义

图层混合模式-正片叠底(乘法)-线性减淡(加法)背后的物理意义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19年混合模式代码部分.pdf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