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群里聊天,看到2位深圳的兄弟要辞职自己干了,祝福。
其中一位说,
我感觉跳出来的话,现在确实会有不少机会,不过得自己有一定沉淀,能看到这条曲线的上升空间相对明显一些,这样你不会因为短期又要等待结果而焦虑。
其实做选择不难,难的是选择这个过程、患得患失。我从来不劝人离职,但是也深度了解“选择困难症” 和损失厌恶。
我提倡,在你工作的时候,去寻找工作的动力和乐趣。 首先,养家糊口是基础线,但不足以让你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也有人为了让自己安全,一天到晚上串下跳表演,也有那种PUA的老板。
M兄弟的一段内心独白。
现在的主业让我感到厌烦,之前几年已经有想法,但是没那么强烈,一直想着改变自身去适应。但最近我想着一味要求自己去适应,是不是也是做题家思维?
我写代码十几年了,但是我其实给自己毕业时的规划是当程序员只是过渡,但误打误撞就干到现在。一方面是有红利,一方面是 程序员以前在发挥上更有自主性。但现在环境变化了。
那么如何找到成就感,满足感呢?
一、尝试换思维
有一位P12曾教导我们说, 看似重复的事情,也有它乐趣。 比如他曾经被安排听了3次同一门课,他能静下来思考,对自己而言,也有新的收益。
我一般,听2次就够了。
其实,世间大部分工作都是重复性的,真的天天让你发现某个化学元素,你也干不了。 但是可以用技术手段把重复的工作自动化,你就能腾出去时间去娱乐。
很多革命,都是为了让人类更懒惰而诞生。
二、换赛道换部门换工作
有时候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四平八稳,也暗藏着“温水煮青蛙”。 看起来符合期望的绩效拉通,说不定有几个高级别HR就在做各种报表,打标签。 那一些员工年纪比较大,谁好久没晋升了。 如何降本增效云云。 所以, 职员需要有自己的一张职场自检表,如同身体的体检表一样,看看自己的三高,瞧瞧自己的发展状态。
当成长加速度已经慢下来的时候,要早做准备。 如果这个行业是下行赛道,就如同一艘下沉的船。如果公司还行,个体没有成就感,也特别消耗心力。
这个时候,主动应变,很关键。
三、创业/单干
我个人比较推荐低成本创业, 正向跑通模式、可以说我胆小,或者说赌性不重。 Manus,一个小创业公司搞的,产品思维有创新,大厂怼人干不了吗?
前一段一码难求,现在一个账号24个小时跑一个任务。 拿钱,或被收购, 毕竟有些费钱的事,跟小公司没关系。
什么时间单干? 有些人是天生创业型的,不安稳做员工。梁文峰没做几天员工。 更多工作10几年的职场人, 其实是更大多数。 要出来,得考虑几点。
1、创业模式是否跑通MVP
之前蘑菇街就是来自淘宝员工的业余项目
2、副业转主业的
副业收入是否持续大于主业,或者主业相比已经没救。后者,林杰,搞AI视频,大半年收入百万,毅然从房地产行业中跳出来。
3、隔离家庭影响
不要处于上顿下顿状态,比如3-6个月,自己搞不起来,家庭支出就无法cover,这个风险就很大。 沪上周同学,有3-5年的一个缓冲期、可以说无后顾之忧。
因为有人想马上赚钱,赚大钱,动作会变形。 其实,没有特别容易的事。 毕竟大部分人的智商差也不大。
分析完说一句,人到中年,为自己工作。是需要底气的。 别盲目,也不要过于纠缠。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ps:IP 起盘手册,联系: jianghu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