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AI圈,像是从“说说而已”正式迈入“真刀真枪”的阶段。
这不是我在说风凉话,而是《福布斯》最新发布的AI 50榜单直接把趋势写在了标题上——AI Agents Move Beyond Chat。
什么意思?过去AI是个“听话孩子”,你问它答,它照着指令给你画图、写文、生成代码;但现在,它已经卷起袖子、开始干活了。不是辅助你工作,而是直接把整块流程干完,甚至干得比人还快。
AI从“回答问题”变成“干脆干事”
你还记得最早的ChatGPT吗?当时大家拿它当“问答机”,问问天气、写个小作文。但今年,AI的“变身”有点像从学徒直接升级成管事的项目经理。像法律界的Harvey,不只是帮你查法规,它能看文档、改合同、甚至帮你和客户聊需求,一条龙服务,把初级律师都快替代光了。
而在客服领域,Sierra不再是“帮你回复用户”的工具,而是能“自己顶班”。写代码的世界里,Cursor直接让开发者脱手,让AI撸代码、修bug、补文档,开发体验简直像在开外挂。
这趋势,不就是“AI开始抢活儿干”吗?
从AI工具到AI执行者:老板都笑开了花
过去你用AI是省点事,现在是直接省一拨人。尤其是企业客户,眼睛都绿了。Writer这个AI写稿工具,已经不是“写得像人”,而是“写得比人快”,写市场文案、写报告、写营销邮件,样样来。客户从几十万美元起步,一下就签到百万美金,续约率甚至超过160%。这不是工具,这是个能领工资的虚拟员工。
更牛的是,它还自己训练了个叫Palmyra的模型,强调“安全第一、数据不外流”。等于把“AI可控、可部署”这事也办明白了。虽说有投资人吐槽它营销强于技术,但架不住人家客户用得满意、愿意续签,嘴上说不香,钱还是掏了。
编程界的黑马:Cursor上位速度堪比做梦
今年榜单新晋公司里,Cursor的表现最抓眼球。成立才三年,估值就干到了25亿美元,年化收入破亿。这家公司做的是AI编程工具,核心理念很简单:让写代码这事,不再是人盯着屏幕写,而是人说话,AI动手。
甚至有人直接放话:Cursor是真正找到产品市场匹配(PMF)的AI公司,未来有可能干掉Copilot。你听听这阵势,搞编程的都忍不住点了个关注。
消费级AI产品还在路上,但已经能看到影子了
虽然大多数普通人接触AI,还是靠ChatGPT、Claude这种聊天工具,但真正能“替你跑腿、干实事”的AI应用,还在蓄势待发。别急,2026年可能就是爆发年。
你想想,未来能帮你订机票、排日程、写周报、处理表格的AI秘书,离上线已经不远了。再过一年,大概率你会有个“虚拟搭档”,替你把琐碎的事都搞定。
机器人:还没铺开,但风已经吹来了
别以为榜单里只有软件。像Figure AI这类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搞“人形机器人”了,计划年产1.2万台。说句大白话,人类劳动力短缺的地方,AI硬件也要上位了。
Skild AI也不甘落后,它做的是“机器人大脑”Skild Brain,能适配不同硬件,换句话说,只要有机械体,这个“脑袋”就能上岗。像不像AI界的万能引擎?
中国公司集体缺席,但潜力股不少
榜单上没有中国公司,这点确实扎心。福布斯说得委婉:“财务和商业不够透明”,翻译下就是“不让我们看账本”。但这不代表没人干得好。
DeepSeek、Manus这些中国团队,正在通过开源模型、全栈部署,把自己打造成全球开发者的新宠。比如Manus,搞了个能“上网办事”的AI系统,直接对标OpenAI的Operator。而腾讯、字节、阿里也没闲着,视频生成、3D建模、企业大脑,一个赛一个卷。
DeepSeek:低成本高性能的AI新星
DeepSeek近期发布了其最新的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V3-0324,该模型在推理和编码能力方面表现出色,性能接近GPT-4和Claude 3.5。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V3的训练成本仅为约557万美元,远低于其他同类模型。此外,DeepSeek还计划推出R2模型,进一步提升多语言推理和编码能力。
Manus:打造多智能体架构的AI系统
Manus公司开发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架构的AI系统,能够自主上网执行任务,类似于OpenAI的Operator。该系统通过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实现任务的自动化处理。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2.5版本发布
阿里巴巴最近发布了通义千问2.5版本,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推理和生成能力。该模型已被超过9万家企业用户采用,广泛应用于企业服务和内容生成等领域。
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系列亮相
字节跳动推出了豆包大模型系列,涵盖九大模型,支持3D建模和多模态生成。该系列模型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中落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内容创作效率。
腾讯:混元大模型实现多项突破
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能已超越GPT-3.5,并接入了180个业务场景。此外,腾讯还上线了文生图和文生视频功能,并宣布开源其视频生成大模型,进一步推动了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AI基建:谁掌握芯片和电力,谁就有未来
别看表面是“应用公司”火,其实背后支撑它们的,是一堆卖算力、建数据中心的硬核玩家。像Crusoe,直接接到OpenAI和微软的超级项目“星际之门”,要建个能容10万张GPU的H形建筑群,耗电量堪比中型城市。
这不是搞笑,这是要造AI的“母体工厂”,未来AI能不能像流水线一样进化,得看他们拼不拼得出这个底座。
模型厂商还是巨无霸,但竞争者来了
OpenAI和Anthropic依然是大佬,融资810亿美元,直接包圆了榜单里一半资金。但也有新人出来“踢馆”。马斯克的xAI,前OpenAI CTO开的Thinking Machine Labs,还有AI教母李飞飞的新项目World Labs,都在搞更强、更通用、更懂世界的AI系统。
说白了,这场AI大战,才刚开始升级,真正的王者还未定。
大家都在赚钱,但也惹了不少官司
说点现实的,榜单上的很多公司,也陷入了“版权罗生门”。有人告它们偷用了音乐、插画、文章、配音,甚至连《福布斯》自己都在告Perplexity。这场官司打完,可能会决定未来AI训练能不能继续“扫网页”,或者得老老实实交钱、签授权。
别忘了,生成AI的基础是“学过什么”,而训练它的素材,到底是不是你家的,这是法律说了算。
2025年,AI真正进入“能干活”的阶段。以前是看个热闹、玩个新鲜;现在,是能赚钱、能降本、能替班。这股AI东风已经吹起,谁能顺风起飞,就看你准备得够不够快了。
再等一年,2026年,可能就是“人人一个AI助手”的时代。到那时候,敢不敢上车,可能就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送个福利:
AI破局三天实战营,连续三天硬核直播。
有素人做AI副业从0到百万的案例,有AI数字人口播带货、AI代写带货等热门项目。
直接领卡即可免费参加。
公众号后台回复:陪伴群,可以直接链接军哥,做AI启航
福利:+ jianghu10002领取IP起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