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子法探索人脑逻辑模型备忘录

目前对人脑工作机理的研究停留在解剖与区域电位检测,能识别出抬手、说话、看到圆球、红色球、蓝色球等不同的机能对应激活的人脑皮层区域。成人的人脑大约有140亿个神经元,而且人脑结构精密,因此,通过分析每个脑细胞、神经元的状态得到人脑思维意识的奥秘,难度非常非常大。

Windows应用程序编程所用的系统API函数,没有开放源代码,对于程序员来说是个黑盒子,假如需要使用某个没有说明的API函数,程序员可以用不同的参数调用此API函数,观察计算机的响应与函数的返回值,从而确定此API函数的功能,推导其内部的逻辑。推导人脑思维意识的奥秘可不可以借鉴上述黑盒子的方法呢?

人脑具有记忆、思维和控制肌肉运动的能力。人脑的记忆能力体现在把感官感受到的外界信息,思维的过程与肌肉运动记录下来,事后能回忆起相关信息。人脑的思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式化思维,是人脑演绎能力的表现,具有逻辑的循序的特点;一种是模糊性的思维,是人脑归纳能力的表现,可同时进行综合的整体的思考。采用黑盒子法探索人脑的逻辑模型,事先设定一组信息与问题,抽样一组人进行测试,记录被测试人的反应,从测试结果推导人脑内部的逻辑模型;或者通过分析人脑对信息给出的响应、学习新事物的过程,推导人脑内部的逻辑模型;又或者追踪自己的思维过程,总结人脑的特性与规律,以期建立人脑的逻辑模型。

单个神经元细胞很简单,包含细胞体与突起(分为树突与轴突)两部分,树突多呈树状分支,它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连接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由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接收。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仅表现为彼此互相接触,但无原生质连续。人脑是由140亿个简单的神经元构成,意味着人脑的复杂度在于神经元的数量。

医学上发现,神经元受伤修复十分缓慢,这意味着人脑记忆与思维能力不能通过神经元生长或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轴突与树突的连接实现,发育完成后的大脑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拓扑结构是固定的,而且人脑的复杂度在于神经元的数量,因此,可以预见,随着人脑的逻辑模型探索的深入,得到的基本逻辑模型将会是简单的,这是人脑逻辑模型探索的方向。

借鉴人脑的逻辑模型,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运行载体是电子计算机,只需要用计算机代码构建人脑的逻辑模型即可,避开复杂的人脑生物模型,因此,黑盒子法探索人脑的逻辑模型,对于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记忆方面

测试场景一:先告诉被测试人“猪和你有没有区别?”的答案是“是”,接着让被测试人重复说三次“有”,接着问“猪和你有没有区别?”,要求被测试人在1秒内回答,测试3次,每次间隔15秒。选取10人,测试结果如下:

编号

第一次回答

第二次回答

第三次回答

1

“没有”

“没有”

“没有”

2

“没有”

“没有”

“有”

3

“没有”

“没有”

“有”

4

“没有”

“没有”

“没有”

5

“没有”

“没有”

“没有”

6

“没有”

“有”

“有”

7

“没有”

“没有”

“没有”

8

“没有”

“有”

“有”

9

“没有”

“没有”

“没有”

10

“没有”

“没有”

“没有”

测试场景二:先让被测试人重复说三次“月亮”,再重复说三次“月饼”,接着问“后羿射的是什么”,要求被测试人在1秒内回答,测试3次,每次间隔15秒。选取10人,测试结果如下:

编号

第一次回答

第二次回答

第三次回答

1

“月亮”

“月亮”

“月亮”

2

“月亮”

“月亮”

“月亮”

3

“月亮”

“月亮”

“太阳”

4

“月亮”

“月亮”

“月亮”

5

“月亮”

“月亮”

“月亮”

6

“月亮”

“太阳”

“太阳”

7

“月亮”

“月亮”

“月亮”

8

“月亮”

“月亮”

“太阳”

9

“月亮”

“月亮”

“月亮”

10

“月亮”

“月亮”

“月亮”

测试场景三:先告诉被测试人“猫怕什么?”的答案是“不知道”,接着让被测试人重复说三次“老鼠”, 再重复说三次“鼠老”,接着问“猫怕什么?”,要求被测试人在1秒内回答,测试3次,每次间隔15秒。选取10人,测试结果如下:

 

编号

第一次回答

第二次回答

第三次回答

1

“老鼠”

“老鼠”

“老鼠”

2

“老鼠”

“老鼠”

“老鼠”

3

“老鼠”

“老鼠”

“老鼠”

4

“老鼠”

“老鼠”

“老鼠”

5

“老鼠”

“老鼠”

“老鼠”

6

“老鼠”

“老鼠”

“不知道”

7

“老鼠”

“老鼠”

“老鼠”

8

“老鼠”

“老鼠”

“老鼠”

9

“老鼠”

“老鼠”

“老鼠”

10

“老鼠”

“老鼠”

“老鼠”

重复说中心词,可以让大脑相应的区域变得活跃,在要求快速回答时,中心词对回答有显著的影响,结合人脑皮层分区理论,可以推断,对于提问,大脑中和提问相关的区域会激活,最活跃的区域包含的内容会作为答案输出。

测试场景四:在马路上设置测试点1,由甲向路过的行人问路:“固戌地铁站怎么走?”,在测试点1后方50米处设置测试点2,询问路人2个问题:“刚才拦住你的路人跟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与“你能回忆起他的脸长什么样吗?”,然后出示3个人的头像让路人指认,其中一张是甲的照片。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路人数量

正确回忆起第一句话

能回忆起脸长相

正确指认头像

30

30

2

30

因为是路上偶遇,路人不会有意识的记住测试人员甲的问话,所有路人都能回忆起甲问路说的第一句话,说明人脑的记忆是自动进行的。93%的路人不能回想起甲的长相,但是都能正确指认甲的头像,说明了路人的大脑已经记住了甲的头像,通过问话(语音)不能检索到,眼睛看到图片能检索到。人脑的记忆是自动进行的,语音与图像是分开记忆的。当图像与语音没有建立关联时,语音信号不能激活大脑中的图像记忆区域,看到相关的图片能激活。

场景五:2013年春,高中933班同学聚会,有9个同学到场,其中3个同学有7年没有相互见面了:甘小贵、徐新、韦鑫(人名是化名)。甘小贵最后一个到,班长提议考考他是否还记得到场的同学,忘记一个罚一杯,所有同学甘小贵都准确说出了名字,除了韦鑫,他看了韦鑫有1分钟,摇摇头说“一点印象都没有,你是不是其他班的,故意为难我吧”,韦鑫说“老同学了,怎么会故意为难你,我叫韦鑫”,甘小贵还是没有回想起韦鑫。太多年没有见面了,想不起来也正常,大家就没有纠结这件事,继续吃吃喝喝,聊聊上学时趣事。过了大约半小时,甘小贵突然站起来,激动的说“韦鑫,我想起来了,你原来是934班的,高三的时候才转到933班的,对不对?”韦鑫也站了起来,举起了酒杯说“你终于想起来了,今天一定要不醉不归,看你还敢忘记我了。”

执笔忘字,见人忘名,说的就是甘小贵在同学聚会上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情况揭示了人脑记忆的检索方式,甘小贵在同学聚会开始想不起来韦鑫,并不是他的大脑里没有韦鑫的资料(因为他半小时后能说出韦鑫高中时的事情),在这半小时里,同学跟甘小贵聊起上学时的事情,唤醒了他尘封的记忆,重新想起了韦鑫高中时的事情。从这个过程可以推断,人脑的记忆是分区域的,大脑皮层区域分为激活状态与非激活状态,当需要回忆的资料所在区域处于非激活状态时,这部分资料不会出现在人的意识域,人脑会检索不到,通俗讲就是“忘记了”。随着时间推移,相关联的资料在大脑皮层不断被唤醒,大脑皮层的活跃区慢慢向需要回忆的资料所在的记忆区延伸,最终重新激活此区域,需要回忆的资料重新被回忆起来。

测试场景六:给被试展示张三的照片10秒,同时提示要在下一张照片里寻找有没有张三,然后出示一张5人合影照片2秒,上面没有张三有李四,然后问上面有没有张三,接着展示李四的照片,问有没有李四。选取10人,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人数

回答合影照片没有张三

回答合影照片有李四

10

10

0

这是心理学著名的案例,一屋子人,偏偏只看见一个不在屋子里的人,说明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具有选择性,只有注意力聚焦的画面,大脑才能看到。这个特性也体现在看书,一般人都是一行一行往下看(经过训练的人能做到一目几行),不能整页看。

 

二 、思维方面

相信每个人在儿童期学习加法时都经历过数手指头来计算结果;减法也是用手指头算的;乘法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3x6相当于3个6相加)或者背诵乘法表;除法是通过平均分或减法进行计算。没有经过速算训练的成人在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时需要通过列竖式,通过计算个位数的加减计算出多位数的加减的结果;多位数乘除需要通过列竖式,转化为加减来计算。可以看到,人脑中没有直接计算四则运算的功能单元,四则运算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儿童数手指头计算加法,相当于不断的加1,是基于1+1=2,大脑是记住了1+1=2;成人计算加法,是基于个位数(0-9)加法进行的,大脑是记住了个位数加法(1+1=2、1+2=3、。。。9+9=18)的结果。

“为什么”是人们生活中常用语之一,很多家长都被儿童太多的“为什么”困扰过,儿童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开拓了很多儿童的知识面,纵观人们的日常谈话、新闻报道、文艺小说、科学论文,因果模式普遍存在,因果模式、因果链是人脑思维的一个重要模式。下面分析一条新闻“133金64银42铜!中国拿下军运会奖牌榜第一”里面隐含的因果关系。

“在27日落幕的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33金64银42铜,以总奖牌239枚排名第一的成绩完美收官,创造了参加军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中国代表团在这次军运会的完美表现,除了主场优势外,也证明解放军军事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军人运动会是对军事体育水平的综合检验。摔跤、跆拳道、柔道、现代五项、拳击这些比赛项目都是对抗性非常强的搏击,身体碰撞相当激烈,最能体现军人的血性和英雄气质,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射击、跳伞、军事五项、海军五项、空军五项、定向越野等比赛项目具有很强的军事属性,本身就是军事训练水平的间接反映。”

原因

结论

“军运会的完美表现”

“证明解放军军事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抗性非常强的搏击,身体碰撞相当激烈”

“体现军人的血性和英雄气质,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军事属性”

“本身就是军事训练水平的间接反映”

因果链在人脑思维中普遍存在,对于建立事物间联系、判断对错、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构建逻辑链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人脑思维的因果关系是比较范义的,没有数学上严谨的逻辑关系,比如女生经常说“(因为)心情不好,(所以)不想吃饭”。人脑思维中因果链模式,可以借鉴到人工智能自然语言模型,建立无监督学习,在与人交流中不断成长。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下面是一些文学作品上的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优美的比喻句子,是由人脑思维的类比支撑的,类比在人脑思维活动普遍存在,学习新事物、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都可以看到类比。大脑对已知事物,会归纳为模板,在探索新事物时,常常借用已知事物的模板去分析新事物,比如在高山上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果实,暂名为甲水果,外形与苹果类似,大脑通常会把苹果的特性:能吃,味道酸甜,有种子,种子能发芽等归纳为模板,去分析确认甲水果是否能吃,味道怎样,是否有种子,种子能否发芽等。用苹果的模板去分析甲水果的过程就是类比,类比的对象是模板,所有的事物都是模板,两个模板对比,抽取共同的属性、特性形成新的模板。人脑的类比能力,在2岁左右小孩牙牙学语时期已经具有,请看看下面的事例:

事例一:夜里宝宝(1.5岁)醒了,妈妈抱着她到阳台上溜弯儿。看见栏杆上挂了好些东西,好学的宝宝奶腔奶调地用普通话问:“这是什么?”,妈妈用普通话回答道:“这是衣架!”,宝宝最近刚学了儿歌《数鸭子》,于是用闽南语接茬儿道:“1架,2架,3架”。(闽南语:架=只)

事例二:宝宝(3岁)在姥姥的引导下,特别喜欢看曲艺节目。某天,和姥姥一起看高甲戏演员声情并茂地唱小曲儿。宝宝听得如痴如醉,回过头跟姥姥说:“我爸爸也会唱歌,还会跳舞呢”。

事例三:雨天,和宝宝去逛街,坐在公交车上往外看,宝宝惊奇的喊到:“妈妈,好多好多超人”。笑喷了,原来踩电单车、摩托车的都披着雨衣,大家都停下等绿灯。

可以看到,在牙牙学语的儿童阶段,类比与模板已经存在于儿童的大脑思维里,这是人脑思维的基本特性,是很多思维能力的基础。把类比与模板引入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泛化能力。

测试场景:相距5厘米水平放置红绿2只指示灯,2只指示灯每秒闪烁一次,点亮时2灯同步,点亮时间分别是100ms,1ms,0.3ms,每5个亮灭周期,随机让其中一只指示灯不亮,2只计数按钮,分别对应红绿指示灯,按一次加1,被试者的眼睛距离指示灯50cm,看到指示灯亮一次分别按一次对应的颜色计数按钮,测试时间30秒,计数次数与指示灯闪烁次数相等为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人数

点亮时间100ms

测试通过人数

点亮时间1ms

测试通过人数

点亮时间0.3ms

测试通过人数

10

10

10

10

人眼视觉暂留是100-400ms,当点亮时间小于100ms时,视觉暂留起作用,缩短点亮时间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测试的结果表明,眼睛能同时看到2个目标,眼睛对图像采样是并行的,即对视网膜中的图像整幅同时进行采样。

测试场景:设置一台机械装置,2根可以上下运动的顶杆,手指般大小,1-2HZ随机频率上下运动,幅度0.5cm。被试把左右手食指分别放到顶杆上,同时对2根顶杆的顶起次数进行计数,测试时间30秒。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人数

计数与顶杆的顶起次数全部相等

20

0

测试结果说明人脑显意识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念头只能有一个,对于信息的处理是串行的,对应于大脑皮层,同一时刻,处于活跃状态的区域只有一个,活跃区域不断转移,构成了思考的过程。曾经激活的区域,一段时间内会处于准激活状态,受到激发很容易处于活跃状态;太久没有激活区域,需要比较强的信号才能激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人聊天,聊起都有兴趣的话题,大脑中处于准激活状态的区域会越来越多,聊天的话题也会越来越多。

 

三、可训练的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在人体中普遍存在,可训练,能轻易与外部互动构成外延的闭环控制系统。比如打乒乓球就是典型的外延闭环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眼睛观察乒乓球运动轨迹,大脑指挥手移动球拍把球挡回去,经过训练,大脑能够不断修正球拍的角度,击打的力度,方向等,准确的把球打回去。类似的闭环控制系统还有很多,走路是眼睛、耳朵的前庭与半规管、大脑、脚构成的闭环系统;说话是耳朵、大脑、发声器官构成的闭环系统;帅哥向美女行注目礼是眼睛、大脑、眼球、脖子构成的闭环系统。人的运动系统能够灵活的与感官构成各种闭环系统,而且能够通过训练提高闭环控制的精度。

人脑的显意识并不能感知人体的闭环控制系统内部的神经回路控制过程,乒乓球教练不能直接传授打乒乓球的经验,只能通过训练让学员学会打乒乓球。人脑显意识在宏观角度对闭环控制系统进行调控,设定控制目标,指导训练方向。在打乒乓球这个例子,目标是把球挡回去,当乒乓球偏了,显意识能给出乒乓球拍应该向左或向右调整一些,不能给出控制手肌肉的神经脉冲量是多少。

 

汇总上面的推论,如下表:

人脑思维

推论

回答提问

对于提问,大脑中和提问相关的区域会激活,最活跃的区域包含的内容会作为答案输出。

数学的四则运算

人脑中没有直接计算四则运算的功能单元,四则运算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

人脑的记忆

  1. 人脑的记忆是自动进行的,语音与图像是分开记忆的。当图像与语音没有建立关联时,语音信号不能激活大脑中的图像记忆区域,看到相关的图片才能激活。
  2. 人脑的记忆是分区域的,大脑皮层区域分为激活状态与非激活状态,当需要回忆的资料所在区域处于非激活状态时,这部分资料不会出现在人的意识域,大脑会检索不到,通俗讲就是“忘记了”。随着时间推移,相关联的资料在大脑皮层不断被唤醒,大脑皮层的活跃区慢慢向需要回忆的资料所在的记忆区延伸,最终重新激活此区域,需要回忆的资料被重新回忆起来。

思维的因果链

因果链在人脑思维中普遍存在,对于建立事物间联系、判断对错、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构建逻辑链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人脑思维的因果关系是比较范义的,没有数学上严谨的逻辑关系。

人脑的类比能力

1、类比的对象是模板,所有的事物都是模板,两个模板对比,抽取共同的属性、特性形成新的模板。

2、在牙牙学语的儿童阶段,类比与模板已经存在于儿童的大脑思维里,这是人脑思维的基本特性,是很多思维能力的基础。

视觉

眼睛能同时看到2个目标,眼睛对图像采样是并行的,即对视网膜中的图像整幅同时进行采样。

思考的过程

人脑显意识中,处于活动状态的念头只能有一个,对于信息的处理是串行的,对应于大脑皮层,同一时刻,处于活跃状态的区域只有一个,活跃区域不断转移,构成了思考的过程。

闭环控制系统

1、人的运动系统能够灵活的与感官构成各种闭环系统,而且能够通过训练提高闭环控制的精度。

2、人脑显意识在宏观角度对闭环控制系统进行调控,设定控制目标,指导训练方向。

 

人脑思维的逻辑方框图(粗略)

 

 

PS:征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人脑逻辑模型,有兴趣的朋友在评论留言。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