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SCode中用Markdown自动生成PPT详细使用指南,支持多种风格和排版,支持ppt转为pdf等

在VSCode中用Markdown自动生成PPT详细使用指南,支持多种风格和排版,支持ppt转为pdf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rp 官网:
https://marp.app/

这款软件也能在 Windows 或 Linux 系统上使用,并不局限于 macOS 系统。
今天要介绍的是 Marp 推出的 VS Code 插件——Marp for VS Code,在 VS Code 安装了这个插件后,意味着我们也可用 VS Code 来制作幻灯片了。

Markdown简洁易用,尤其可以高效的编辑数学公式,而基于Markdown的两个VSCode插件正是今天的主角——Marp和MPE。对于制作简洁的数学类PPT来说,Marp和MPE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毕竟该类PPT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效果,更应该专注于内容。

Marp虽是一个开源的桌面软件,但可通过VSCode加Marp插件的方式使用,完全能高效地制作轻量的幻灯片。下载安装VSCode后,在其插件栏搜索“Marp for VS Code”,点击安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安装了 Marp for VS Code 插件后,不需要任何配置,就能直接做 PPT。
点击 VS Code「文件」选项卡,选择「新建文件」,在弹出的面板,文件类型选择 Marp Markdow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 Marp Markdown 文件后,会新建一个下图的文件,开头有一个配置选项 marp: true,表示使用 Marp 来创建 PP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文件右上角的「预览」按钮,就可以在右侧看到第一个幻灯片页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空空如也,接下来就轮到我们用 Markdown 语法大展身手了:
对于熟悉 Markdown 的朋友不用多说,就像是写文章一样来写 PPT。
如果想要创建第二个页面,只要在末尾添加 3 个短横线 -,下方就会多出一张新的幻灯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过,如果我们想要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就会略微麻烦一些。
直接插入的本地图片,渲染后会显示为丢失,解决的方法是先将本地图片上传到网上(图床),再粘贴图片链接,图片才能正常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插入的图片会显示为原始的大小,如果图片比较大,会占据整个幻灯片页面,影响其他内容的展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 Markdown 图片名称的位置,配置一下图片的宽度或高度:
w:300 h:300
这里的 w 和 h 分别是 width 和 height 的缩写,注意 w 和 h 必须是小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改全局主题
Marp 渲染得到的幻灯片默认为白底蓝/黑字,如果你不喜欢默认的样式,可以在 Markdown 文件的开头,更改 theme 字段的值,来更改幻灯片的全局主题。
theme 字段有 3 个值:
default(默认值,可省略)
uncover
gai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图是 uncover 主题的效果,所有内容都居中显示,引用内容的样式从竖线变为双引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图是 gaia 主题的效果,白色背景更改为浅黄色,有点像一些阅读类 App 的暖光/护眼模式,但我不确定这种颜色是否真的护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想用 gaia 主题浅黄色的背景,但又想像 uncover 主题那样,让内容居中显示,只要在文件开头的配置中,再添加一个 class 字段,值设置为 lead 即可。
不过最终的效果还是有一点差别,添加了引用和无序列表样式的内容,还是会保持原来的靠左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换单个幻灯片的背景和文字颜色
前面设置的主题,属于全局样式,会影响到所有幻灯片的背景颜色。
如果我们想自定义其中一个或多个页面的颜色,也是可以做到的。
在想要更改幻灯片背景色的页面开头,加上 字段,就可以更改页面的背景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的颜色可以是颜色的英文,例如上面的蓝色 blue,也可以是 rgb 值,这有点像是在写 CSS 样式了。
更换背景色之后,如果新的背景色与文本内容的颜色区分不明显,就会影响到文本内容的正常观看,这时就需要更改文字的颜色啦。
更改文本内容的颜色,需要在下面多配置一个选项 ,就能自定义文本的颜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既然可以修改单张幻灯片的背景色,那有些人可能就会想到:可不可以更改所有幻灯片的背景色呢?
也是可以的~只要在文件开头新增一个选项 backgroundColor,就能自定义所有幻灯片的背景色。
当然,页面单独设置的背景色会覆盖掉全局设置的颜色,正如你在下图看到的,即便我们将全局的背景色更改为黄色,第二页还是维持了单独设置的蓝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幻灯片导出为 PDF
最后,无论用 Marp 和 VS Code 来写 PPT 有多么好,最终还是要落回到地面,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你做好的 PPT 分享给其他人?如何让你兼容更多的人或场景呢?
还好 Marp 也为我们考虑到了,支持将渲染得到的 PPT 导出为 PDF 文件。
方法如下:
点击 Marp Markdown 文件右上角的 Marp 图标(三角形图标),在弹出的面板,选择「Export Slide Deck」,就可以将 PPT 导出为 PDF 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事项
如果你的 VS Code 安装了 Markdown 渲染插件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需要先将这个插件「禁用」或是「卸载」,转而使用 VS Code 后来集成的 Markdown 预览功能,才能正常看到渲染后的 PPT 页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解答关于他们使用老师发送的MATLAB程序处理.at2文件生成地震反应谱对比emf文件后的后续步骤。首先,用户可能不太清楚emf文件的作用以及接下来该做什么。我需要先理解emf文件是什么,以及地震反应谱对比的目的。 用户提到他们输入.at2文件后得到emf文件。.at2文件是地震波数据,常见于地震工程,比如PEER数据库中的记录。MATLAB程序处理这些数据后生成反应谱,并输出为emf文件。emf是Enhanced Metafile,一种矢量图形格式,适合在文档中使用,比如Word或PPT,因为放大不失真。 接下来,用户想知道这个文件的作用以及之后应该做什么。首先需要解释反应谱对比的意义,即比较不同地震波的反应谱,或者与实际结构的设计谱对比,评估结构的安全性。然后指导用户如何分析结果,比如检查峰值加速度、频谱形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可能还需要对比设计反应谱,判断结构是否满足抗震需求。 用户作为学生,可能在课设中需要撰写报告或展示结果,所以需要将emf图插入文档,并进行分析。另外,可能需要计算结构的响应,比如层间位移、剪力等,与反应谱结果结合,验证模型正确性。还可能需要进行参数调整,比如修改结构刚度或阻尼,观察反应谱的变化,优化设计。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疑问,比如如何打开emf文件,是否需要其他软件,或者如何进一步处理数据。可能需要建议他们使用Visio、PowerPoint或专业绘图软件编辑emf,或者在MATLAB中生成其他格式的图片。此外,应提醒他们检查程序是否正确生成反应谱,是否对比了多个地震波,是否存在异常数据需要处理。 最后,确保回答清晰,分步骤说明后续工作,包括结果分析、文档撰写、扩展分析等,帮助用户顺利完成课设。</think>你在课设中生成的 **.emf 文件(地震反应谱对比图)** 是核心结果之一,它的作用后续分析方向如下: --- ### **1. .emf 文件是什么?** - **定义**:`.emf` 是 **Enhanced Metafile** 格式的矢量图形文件,类似 `.svg` 或 `.eps`,特点是放大不失真,适合插入论文或报告中。 - **内容**:它保存了你通过 MATLAB 生成的 **地震反应谱对比图**,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 **横轴**:结构周期(T,单位:秒) - **纵轴**:地震响应值(如加速度、速度或位移谱值) - **多条曲线**:可能对比不同阻尼比、不同地震波输入的反应谱,或实际反应谱与规范设计谱的差异。 -- ### **2. 地震反应谱对比图的作用** - **核心目的**: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潜在响应风险。通过对比可以: 1. **验证模型**:检查简化后的“糖葫芦模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如与理论反应谱趋势是否一致)。 2. **识别共振风险**:若结构自振周期(通过糖葫芦模型计算)与地震波能量集中周期重合,说明可能发生共振。 3. **评估设计安全性**:对比实际反应谱与规范设计谱,判断结构是否满足抗震需求(如你的模型响应是否超出规范限值)。 --- ### **3. 你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 **(1) ** **分析反应谱对比图** - **关键观察点**: - **峰值平台区**:反应谱峰值对应的周期范围(反映地震波主频带),若与结构自振周期重叠,需警惕。 - **长周期衰减趋势**:高层结构(长周期)需关注长周期区间的谱值是否过高。 - **与规范谱对比**:若实际反应谱值高于规范设计谱,说明当前设计可能不满足抗震要求。 - **示例问题**(可写入报告): - “糖葫芦模型计算的反应谱在 T=0.5~1.2s 区间高于规范谱,可能原因是模型刚度偏低或地震波频谱特性特殊,需进一步调整刚度分布。” #### **(2) ** **结合时程分析结果** - 若你同时完成了时程分析(如之前的楼层位移计算),需将两者关联: - **验证一致性**:时程分析的峰值响应是否与反应谱值匹配(如顶层位移对应谱位移)。 - **矛盾排查**:若差异较大,可能是阻尼模型或输入地震波缩放方式有误。 #### **(3) ** **撰写报告(核心任务)** - **必含内容**: 1. **反应谱对比图**:插入 `.emf` 文件,标注曲线含义(如“El Centro 波反应谱 vs GB50011-2010 设计谱”)。 2. **关键周期标注**:标出糖葫芦模型的前几阶自振周期(通过 `eig(K,M)` 计算),在图中用竖线标记。 3. **安全性结论**:说明结构是否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 - **示例结构**: ```markdown ## 四、反应谱分析 1. 图3 对比了 El Centro 波反应谱与规范设计谱,可见: - 在 T=0.6~1.1s 区间,实际谱值超出规范谱 15%~20%,表明模型在此周期段抗震储备不足。 - 结构一阶周期 T1=0.85s(图中虚线),恰位于危险区间,需优化刚度。 2. 结合时程分析结果,顶层位移峰值为 0.12m,层间位移角为 1/200,接近规范限值 1/100,结构安全但冗余度不足。 ``` #### **(4) ** **扩展分析(加分项)** - **参数敏感性分析**:修改糖葫芦模型的刚度或阻尼比,重新生成反应谱,观察变化趋势。 - **多地震波对比**:导入不同地震波(如 Taft 波、人工波),分析模型响应的鲁棒性。 - **优化建议**:提出结构调整方案(如增加某层刚度),并通过反应谱验证效果。 --- ### **4. 操作建议** - **打开 .emf 文件**:直接双击可用 Windows 画图工具预览,但编辑建议使用: - **矢量编辑**:Adobe Illustrator、CorelDRAW(可精细化调整曲线、标注文字)。 - **快速排版**:直接粘贴到 Word/PowerPoint 中(右键 → 粘贴为“增强型图元文件”)。 - **MATLAB 调试**:若对生成结果存疑,检查代码中地震波读取反应谱计算部分: ```matlab % 检查 .at2 文件读取是否正确(示例代码片段) data = load('earthquake.at2'); % 需自定义读取函数,注意单位转换(如伽 → m/s²) dt = 0.01; % 时间步长是否与文件一致 ``` --- ### **5. 常见问题** - **问题**:反应谱曲线杂乱或不符合理论趋势。 **解决**:检查地震波基线校正滤波处理(老师提供的代码可能已内置处理,勿随意修改参数)。 - **问题**:规范设计谱如何生成? **解决**: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谱公式,在 MATLAB 中编码实现后叠加到对比图中。 --- 如果需要进一步解释反应谱理论或如何将分析结果整合到课设报告中,可以继续提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代码讲故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