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立于 SMT 行业、奋斗在工艺岗位的朋友们深知诸如:漏印、少锡、拉尖等常见印刷问题(如下图所示),可谓是既见惯不怪又让人十分头疼的事儿……解决途径大多是经过分析验证,最终通过优化钢网开口大小、钢网厚度、钢网材质来做改善。事实证明,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在钢网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 IPC7525 规范中的开口面积比和宽厚比。
图一 印刷不良实例
在 IPC7525 规范中,针对面积比和宽厚比这两个重要参数,给出了详细计算公式,如下图二所示。在实际印刷过程中,当钢网和 PCB 分离的时候,锡膏处于被两者争夺的状态,即:锡膏将被转移到 PCB 焊盘上,或留在钢网开孔的孔壁内。研究表明:当面积比(即开口面积与钢网孔壁面积比值)大于 0.66,且宽厚比大于 1.5 时,锡膏才能很好地释放到 PCB 焊盘上。这个比值越大,锡膏转移率越高;反之,就会出现图一中少锡、拉尖、漏印等印刷问题。
图二 面积比和宽厚比公式
做为一名 SMT 工艺工程师,即使已知“面积比和宽厚比的最佳条件”,但面对成千上万的开口,在没有专业工具软件的前提下,要想实现“验证每一个开口是否符合 IPC7525 标准”是极其不现实的。所以,只能等上线生产后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