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er设计模式类似于Factory,都是用于生产一种产品,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至于有什么区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会在介绍完Builder模式之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当然我的想法也参考了很多其他人的看法。下面先看一个例子吧:
当要生产的一种产品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每个构件的生产都很繁杂,就可以用Builder模式将具体构件的生产与整个成品的组装分离开来。还是拿本文的代码来举例,生产一辆汽车,生产汽车的厂家不需要知道引擎怎么生产的,不需要关心轮胎怎么生产的,也不需要关心玻璃怎么生产的。当他在生产一辆车的时候,只会说,我要一块日本产的引擎,于是就有了日本产的引擎(至于日本引擎怎么生产的他不关心,他只要一个引擎的成品),他又说我要一块美国产的玻璃,于是就有了美国产的玻璃,这样直到他得到了所有的构件,然后他把这些构件组装起来,组成一个成品(汽车)卖给客户。这就是一个典型的Builder模式。下面是代码:
这个代码的运行结果:
Car A is made by:"American Glass" "Japanese Wheel" "Chinese Engine"
Car B is made by:"Japanese Glass" "American Wheel" "France Engine"
首先要解释一下toString()这个方法(和Builder模式无关,只是顺带提一下),他是重载了Object的toString()方法,当使用System.out.println(object)的时候,就会隐式调用object的toString()方法。
解释下代码,在main函数里面,director调用了builder里面的getProduct()方法,getProduct()方法实际就是组装的过程,getProduct()里面的buildGlass(),buildWheel(),buildEngine()就是在购买构件,而这些构件生产的具体过程放在了这些构件自身的类里面,可以看到buildGlass()里面有new一个对象,这就是在进行生产。这样就达到了组装和生产构件之间的分离。
最后,说说我对Builder模式和Factory模式之间区别的理解。我个人认为Builder和Factory之间的区别就是组装和生产之间的区别,Builder着重将组装和构件的生产分离,Factory着重于优化生产的过程。本文的代码实际上还可以进行重构,例如,在buildGlass()函数里面,用到了new这个关键字,实际上可以将这个new换成工厂类,让工厂类来生产Glass。换一种说法,就是Factory不进行组装,Builder进行组装,当Factory进行组装的时候,它就变成Builder了。
我也不知道我说清楚没,这只是我个人看法而已,仅供参考,不是标准答案。
下期预告,Prototype模式,这个模式很简单,应该很快就能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