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分享 模型,了解更多👉 模型_思维模型目录。关键少数,决定多数。
1 模型故事
注意:下面的80%,20% 表达的是多数和少数,并不是精确比例的数字。
- 20%的人口所耗尽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
- 20%的人所拥有世界财富的80%;
- 20%的资本带来了80%的投资利润,而另80%的资本却只收到20%的利润;
- 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
- 20%的产品/客户,为企业赚得约80%的销售额;
- 20%的已婚者,占离婚人口的80%(那些不断离婚的人,扭曲了统计数字);
- 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喜欢逃避现实;
-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 20%的机构和大户占有股市中80%的主流资金,80%的散户占有20%资金;
- 20%的股票涨,80%的股票跌或不涨;
- 成功的投资者用80%时间学习研究,用20%时间实际操作。失败的投资者用80%时间实盘操作,用20%时间后悔;
-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 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 学习中也有一个黄金分割比,即 最高效学习效率=15.87%,简单来说:最高效的学习=熟悉(84.13%)+陌生(15.87%)
总之,80/20原则表明在投入与产出、原因与结果以及努力与报酬之间存在着固有的不平衡。这说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会有大量的收获、产出或回报。只有几件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都微不足道。80/20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准。同时 帕累托法则是一个 世界底层规则,从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 这个层面就已经开始了(原子= 原子核 + 电子)。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电子则微乎其微。
特说说明:同时这里要注意,以下的一些情况 表述的是仅仅是二八比例,并非是帕累托法则:
-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 20%的人眼光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 模型 帕累托法则
2.1 什么是帕累托法则?
二八效应即80/20法则(The 80/20 Rule),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犹太法则。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优先次序的准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的基础上。该原理是由十九世纪末期与二十世纪初期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80/20的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一般来说,投入和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
- 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一般情形下,产出或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产生的。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数学方式测量这个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一个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产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结论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80/20原则包含在任何时候对原因的静态分析,而不是动态的。使用 80/20原则的艺术在于确认哪些现实中的因素正在起作用并尽可能地被利用。80/20这一数据仅仅是一个比喻和实用基准。真正的比例未必正好是80%:20%。 80/20原则表明在多数情况下该关系很可能是不平衡的,并且接近于80/20。80/20原则极其灵活多用。“它能有效地适用于任何组织、任何组织中的功能和任何个人工作。”它最大的用处在于:当你分辨出所有隐藏在表面下的作用力时,你就可以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最大生产力上并防止负面影响的发生。
2.2 为什么会有帕累托法则?
以下是帕累托法则存在的一些可能原因:
- 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的自然不平衡:帕累托在研究财富分配时发现的不平衡现象,反映了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不平等分布模式。
- 正反馈机制:在许多情况下,成功或优势往往能自我加强,导致少数因素或个体获得不成比例的成果或资源。
- 简化决策过程:帕累托法则提供了一种方法,帮助决策者识别和专注于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从而简化决策过程并提高效率。
- 资源优化分配:通过识别少数关键因素,组织和个人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资源,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 提高生产力:在商业和生产领域,帕累托法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消除那些导致大部分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
- 个人效率提升:在个人层面,帕累托法则鼓励人们专注于最重要的任务,以实现最大化产出。
- 管理工具: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帕累托法则帮助组织识别和专注于那些对业务成果影响最大的关键领域。
- 普遍适用性:帕累托法则的普遍适用性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帮助在多个领域内识别和优先处理关键问题。
帕累托法则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数学定律,而是一个基于观察的经验法则。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中的不平衡现象。尽管这个法则在很多情况下都非常有用,但它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可能导致过分关注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规划和稳定性。
3 模型简图
4 扩展 橄榄球定律
4.1 什么是橄榄球定律?
橄榄球定律(Rugby Law)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管理学概念,它与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也称为80/20法则)类似,但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视角。橄榄球定律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少数关键因素(约20%)会产生大部分的影响(约80%),而大多数次要因素(另外20%)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剩下的60%的因素则居于中间地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是决定性的。这个定律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集中精力解决关键性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都同等对待。
关于橄榄球定律的起源信息,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它更像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察和总结,而非一个有明确创始人或起源时间的理论。相比之下,帕累托法则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19世纪末提出,他在研究财富分配时发现了这种不平衡的现象。
4.2 帕累托法则和橄榄球定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又称为80/20法则,是一个观察到的不平衡现象,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大约20%的原因或因素会产生80%的结果或效果。这个原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在研究财富和收入分配时发现了这种不平衡的模式。
橄榄球定律(Rugby Law)是一个更具体的概念,它类似于帕累托法则,但提供了一个更细致的分布视角。橄榄球定律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大约20%的因素会产生大部分(如80%)的影响,而另外20%的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剩下的60%的因素则居于中间地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是决定性的。
帕累托法则和橄榄球定律之间的联系:
-
不平衡现象的认同:两者都认同在多数情况下,少数因素会产生大部分的影响或结果,存在一种自然的不平衡现象。
-
管理决策的应用:两者都可用于管理决策和优先级设置,帮助决策者识别和专注于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
效率提升:两者都强调通过识别和专注于关键因素来提升效率,避免在不重要的因素上浪费资源。
帕累托法则和橄榄球定律之间的区别:
-
影响范围的划分:帕累托法则通常强调20%的因素产生80%的结果,而橄榄球定律则进一步细分,提出20%的关键因素产生大部分影响,20%的边缘因素产生较小影响,60%的因素居中。
-
应用的侧重点:帕累托法则更侧重于识别和专注于那20%的关键因素,而橄榄球定律则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要求决策者在处理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关键因素,还要适度关注中间的60%的因素,同时忽略那些影响较小的20%的因素。
-
概念的直观性:橄榄球定律通过其命名和分布模型,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视角来观察和处理问题,而帕累托法则则更侧重于统计和比例的分析。
-
灵活性和适应性:橄榄球定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加灵活,允许决策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对不同因素的关注程度,而帕累托法则则提供了一个更为固定的分析框架。
总结来说,帕累托法则和橄榄球定律都强调了在复杂系统中关键因素的重要性,但橄榄球定律提供了一个更为细致和灵活的分析方法,帮助决策者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