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分享 模型,了解更多👉 模型_思维模型目录。漠视细节,引发衰败。
1 模型故事
1.1 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你分别到两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里窗明几净,地板上一尘不染。如果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你一定会在点烟之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而决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里是随处可见的尘土和纸屑。估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而是任由烟灰飞散,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了。
1.2 公司管理的负面破窗效应
有一家百来号人的本土企业,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虽然制度上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20元。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但管理层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执行该项规定。一个月以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1、2个,发展到几乎50%的员工都不带工牌,员工对此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管理层并没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纵容,严重影响公司士气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1.3 公司管理中避免破窗效应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1.4 感情中的破窗效应以及破解之道
“男/女朋友总是说话不算话,说到做不到,但是他/她一道歉我就心软,就会原谅他/她,可他/她却屡教屡犯,我实在是失望。”感情中,想必不少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男/女友许下承诺,最后总是打脸;说了下次一定改,从未真正改过;但是你想: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算了,就原谅吧。可是爱情正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开始变质的。出现裂痕不去解决,以后会恶化成更大的矛盾。我们都不是圣人,在爱情中难免都会犯错。两人相处过程中,如果伴侣发生了错误,立即指出来,同时表达你的意见,让对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原谅对方,只会助长对方犯错的气焰。即使是在恋爱当中,也需要一定的规则,要有自己的底线,否则对方只会仗着你的宽容有恃无恐,只会一次次僭越你的底线。在感情里别失去自己,别因为太爱一个人而无限度地包容与原谅。只有自己去珍惜自己了,对方才会愿意去珍惜你。只有细心维护感情了,才能在持续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两个人的爱情才会因此历久弥新。
2 思维模型 破窗效应
2.1 什么是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最早由美国学者James Q. Wilson和George L. Kelling于1982年提出。他们通过观察社区和城市环境中的犯罪现象发现,当一个社区或区域存在无序和破坏行为时,会给人们传达一种无秩序和无法无天的信号,从而吸引更多的犯罪行为。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及时修复和处理社区中的小问题(如破窗、涂鸦),可以阻止更严重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破窗效应的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城市犯罪与治安管理、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在城市犯罪与治安管理中,破窗效应的理论指导了一种叫做“零容忍”(zero tolerance)的策略,强调对小规模违法行为的严厉执法,以遏制更大规模的犯罪行为。在社区发展中,破窗效应的观点被用来强调社区环境的整洁和秩序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以促进社区的改进和发展。在城市规划中,破窗效应的原则被应用于设计和管理城市公共空间,以防止和减少犯罪和社区破坏现象的发生。
总的来说,破窗效应的理论指出,细小的破坏行为和社区环境的无序会逐渐导致更大规模的犯罪和社会问题,因此及时处理和修复社区中的问题是预防犯罪和维护社区秩序的重要策略。
2.2 破窗效应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3 应用破窗效应
不仅仅是古人所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只是吸取教训,非常肤浅,而管理强调的是成本效益、行为经济。大型的企业犹如千里之堤,人、事错综复杂,维护好千里之堤是有很巨大的成本,在实践中,当管理者面对各种不良现象时,层出不穷,这个时候谈防微杜渐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样像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和“红牌效应”那样,扭转形势,解决破窗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保持持续改进和优化,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主题。
2.4 为什么会有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存在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规范和信号:破窗和其他形式的破坏行为向周围的人传达一种信号,即该社区或环境的规范和秩序已经被破坏。这种信号可能导致其他人认为在这个环境中破坏行为是可以被接受或被忽视的,从而鼓励更多类似的行为。
- 群体效应和模仿:当人们看到别人进行破坏行为时,他们可能会受到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这种模仿效应可以导致破坏行为的传播和增加。
- 犯罪机会和环境:破窗和其他形式的破坏行为可能会暗示潜在的犯罪机会和较低的风险。当人们觉得他们可以在一个被破坏的环境中不被察觉地进行犯罪行为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参与犯罪活动。
- 社会撤离和无力感:破窗和环境破坏可能导致社区居民感到无力和失望,从而减少对社区的关注和投入。这种撤离和无力感可能使破坏行为更加容易发生,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监督和积极干预来阻止这种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破窗效应并非普遍存在,其程度和影响因环境和个人差异而异。一些社区或环境可能对破窗和破坏行为有很高的容忍度,而其他社区可能对此有零容忍的政策和执法措施。了解破窗效应的原因有助于制定预防和干预策略,以维护社区秩序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