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

“接口隔离”模式

在组件构建过程中,某些接口之间直接的依赖常常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根本无法实现。采用添加一层间接(稳定)接口,来隔离本来互相紧密关联的接口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典型模式

①门面模式 ②代理模式 ③适配器 ④中介者

代理模式:

-动机

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些对象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对象创建的开销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等),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

如何在不失去透明操作对象的同时来管理/控制这些对象特有的复杂性?增加一层间接层是软件开发中常见的解决方式。

-模式定义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隔离,使用接口)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结构/类图

-要点总结

“增加一层间接层”是软件系统中对许多复杂问题的一种常见解决方法。在面向对象系统中,直接使用某些对象会带来很多问题,作为间接层的proxy对象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手段。

具体proxy设计模式的实现方法、实现粒度都相差很大,有些可能对单个对象做细粒度的控制,如copy-on-write技术,有些可能对组件模块提供抽象代理层,在架构层次对对象做proxy。

Proxy并不一定要求保持接口完整的一致性,只要能够实现间接控制,有时候损及一些透明性是可以接受的。

代码如下:

结合代码及注释理解:为其他对象(韩国/美国/中国)提供一种代理(购物抽象)以控制(隔离,使用接口)对这个对象(商品类)的访问

结果如下:

 

代理模式“通俗易懂”:

代理模式就是多一个代理类出来,替原对象进行一些操作,比如我们在租房子的时候会去找中介,为什么呢?因为你对该地区房屋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希望找一个更熟悉的人去帮你做,此处的代理就是这个意思;再如你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电脑,负责辨别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的,就是代理类干的活,而你真正想要的目标类是登录电脑,所有用户名和密码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而电脑的登录方式基本一致。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如果已有的方法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原来的方法进行改进,此时有两个方法:

①修改原有的方法来适应,这样违反了"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的原则

②就是采用一个代理类调用原有的方法,对产生的结果进行监控或者在调用原有的方法基础上,去扩展其它方法并调用,这种方法就是代理模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