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续)

两年前写了一篇文章:《什么是软件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 ,侧重写了“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质量管理”,在谈到最关键的第3部分——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时,收尾收得太快了

 感觉没有写完,今天就补充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的篇章。

1. 软件质量管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先看看管理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我们会问,管理的对象是谁呢?是人类的工作社群。从表面看,管理的目的是工作的成效,但是工作是由人从事的,所以,管理者不能不和人打交道。管理者天天都要面可爱而不完美的人、面对人性中的善与恶。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这一点用在“软件质量管理”上,也没错,软件质量管理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并对团队成员的赋能,为团队成员提供支持和激励,鼓励他们参与到软件质量管理中,共同努力实现软件产品的质量目标。而且,我也始终认为“人是决定的因素”,之前写 软件研发效能的底层逻辑 时,第一条就是“选对人、好好培养人”。

  1. 赋能团队成员:软件质量管理需要管理者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培训和支持,以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课程、技术交流会议等方式,帮助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和成长,从而提高他们在软件开发和测试中的质量管理能力。

  2. 释放团队成员的潜能:软件质量管理需要管理者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管理者应该为团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工作环境,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到软件质量管理中,释放他们的潜能,为软件产品的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3.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软件质量管理需要管理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让团队成员能够充分交流和合作。管理者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传承,以提高团队整体的软件质量管理水平。

  4.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软件质量管理需要管理者为团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让团队成员能够充满工作热情和动力。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激励性的薪酬政策、公平的晋升机制等方式,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到软件质量管理中,共同努力实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2. 根据第一性原理,软件质量管理解决哪些问题?

管理的本质,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如何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来高效地完成目标。软件质量管理等本质,就是如何做好质量计划、构建好质量组织、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最终使软件产品或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超越用户的需求。

一个优秀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解决好下列问题:

  1. 目标是什么?明确质量目标,例如满足用户需求,建立信任关系,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2. 达到什么程度?依据产品质量模型来制定每个质量属性的具体指标。

  3. 谁来完成目标?如设立首席质量官、质量领导小组、质量管理委员会等。

  4. 何时完成目标?制定质量管理等长期计划、短期计划,针对每个项目、每个迭代,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软件的交付。

  5. 如何完成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手段、方法,如建立需求、设计和代码等相应规范,建立合适的流程,在流程中设置必要的QA活动,如流程评审和改进,并推行全过程的软件测试。

  6. 如何保证?应给予足够的资源配备和授权。

  7. 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对质量的检查、评测,如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评审、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8. 如何对待目标完成情况?持续反思与改进,并建立和质量绩效挂钩的奖惩制度等,不断提升质量。

3. 根据第一性原理,软件质量管理关键的几个方面

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确保软件产品在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达到高质量的标准。软件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软件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都能够达到用户的期望。

  1. 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的需求是软件质量管理的基础。只有清楚地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因此,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之一是确保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就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定义用户需求。

  2. 设计和开发: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还包括确保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能够遵循最佳的实践和标准,确保软件产品的结构和代码质量能够达到高标准。这包括遵循设计模式、编码规范、代码审查等流程,以确保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测试和验证: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还包括确保在软件测试和验证过程中,能够充分覆盖各种测试场景,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通过有效的测试和验证,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用户的期望。

  4. 持续改进: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还包括确保在软件交付后,能够持续监控和改进软件产品的质量。这包括收集用户反馈、监控软件运行时的性能和稳定性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之,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达到高质量的标准。这需要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能够遵循最佳的实践和标准,持续监控和改进软件产品的质量。

4. 基于第一性原理,明确软件质量管理的六大目标

  1. 生产目标: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确保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软件产品。管理者需要确保团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按照最佳实践和标准进行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2. 成本目标:软件质量管理也涉及到成本控制,管理者需要确保在保证软件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的成本,以确保软件产品的竞争力。

  3. 效率目标:软件质量管理需要确保团队的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包括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等各个阶段。管理者需要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4. 适应目标:软件质量管理需要确保软件产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管理者需要确保团队能够灵活应对变化,及时调整开发计划和产品特性。

  5. 创新目标:软件质量管理需要鼓励团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进行创新,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管理者需要鼓励团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以推动软件产品的创新发展。

  6. 发展目标:软件质量管理需要确保团队的持续发展和学习,以不断提升团队的能力和水平。管理者需要为团队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确保团队能够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

5. 基于第一性原理,软件质量管理的五大职能

软件质量管理的本质与管理者的基本目标和职能密切相关,管理者需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团队能够按照最佳实践进行工作,以达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并且在资源和成本控制、团队协作和创新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1. 计划:管理者需要制定软件质量管理的计划和目标,包括确定质量标准、制定测试策略和计划等,以确保软件产品能够达到高质量的标准。

  2. 组织:管理者需要合理组织团队资源,确保团队能够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工作,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3. 指挥:管理者需要领导团队,指导团队成员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工作,确保团队能够按照最佳实践进行工作。

  4. 协调:软件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团队和部门的协作,管理者需要协调各个团队之间的工作,以确保整个软件开发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5. 控制:管理者需要对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用户的期望。

  • 4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