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节kV、mA、mAs,可以控制x光的剂量;x光的剂量影响成像质量,因此以上参数将成为优化设备成像质量的关键。
一、X射线成像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摘自《医用x射线机工程师手册》
x射线成像的临床应用的前提:减小对患者的损害,应当以尽量小的剂量获得尽量高的图像质量。
1、X射线的产生
高速运动的电子与物质碰撞时被突然减速或停止运动,其大部分动能(99%)转变为热能使物体升温,而一小部分动能(1%)转变为光能以X射线形式向外界释放。
x射线通常用高速电子束轰击靶材产生,产生X射线的几个环节:产生自由电子,如加热钨丝产生热电子;加速电子使其定向运送,在阴极、阳极间施加高压;在电子运动路径上设置障碍物(阳极靶)使其减速。
描述x射线的物理指标有强度、相位、波长分布(光谱)。
临床和工程实现上只有有限的手段可以影响X射线的产生过程:
1)电压值(kV)。加热灯丝在阴极产生电子,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电场是电子从阴极到达阳极时获得巨大的动能。该电场需要高压电路产生高电压来维持。 电流时间积(mAs)决定X射线的量,而电压值(高压)不仅决定X射线的量而且决定X射线的质(即穿透能力、X射线射线能量)。高电压导致光子具有更高的能量,穿透能力相对差别不大,在这样的x射线辐射下,穿过被测物质的X射线相对变化小,最终成像也呈低对比度。当电压提高时,附加产生的散射光子也将到达成像区域并使图像产生蒙雾,通常这也使组织间的对比度并不大。
a. 电压、剂量和X射线效率。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可能会被(A)完全穿透(B)部分穿透(C)完全吸收。是A?B?还是C?取决于单个光子的能量,而kV值就控制这一点。当电压提高,光子的穿透性提高,因此x射线的量可以降低(在获得同样的成像效果的前提下);当电压降低时,光子的穿透能力下降,更多的光子被人体吸收了,此时需要提高X射线的量。所以,提高kV的好处有:提高X射线的效率,降低病人剂量;此时管电流降低器件工作温度下降,有助于提高X射线管寿命。
b.电压和散射。散射就是X射线经过人体产生了波长更长的成分(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并穿透人体。如果X射线中散射线与本征射线(X光)的比例失衡,将会导致蒙雾效应。产生大量散射的主因是康普顿效应(X射线经过较轻物质散射后产生原光谱以外波长较长的成分),当电压超过70kV时康普顿效应加剧,X射线大量散射,导致蒙雾,大大减小图像对比度,使细节不易分辨。散射现象的示意图:

而且,电压越高,散射线的方向越集中于成像区域,这同时又增加了散射线的穿透力,是蒙雾更加严重。
如果电压并不是那么高,散射线将减少很多,X射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为波长较短),此时发生的是光电效应(入射光子激发被照射物质上的电子使其逸出放电)。光电效应对人体组织的构成更为敏感,如不同组织的原子数目的密度不同,从而不同组织和厚度的穿透的光子数目不同,则亮度不同,从而成像的对比度会比较高。但是,由于更多的射线被人体吸收,所以成像的亮度会较暗,此时就要提高X射线的量,即mAs,这就提高了病人的剂量(实际穿透人体的X射线的光子总量)。
因此,高电压可以降低剂量,低电压可以增强对比度(低电压不是说有多低设多低,太低了根本就成不了像),必须在两者中权衡,即,kV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临床上,电压值主要依据所需对比度和受检区厚度来确定,而电流时间积用来调整成像的亮度。即,kV控制对比度,mAs控制亮度。为了抑制散射,可以加入滤线栅(过滤散射线,或者说软射线)。
软射线: X射线的频谱特征是X射线质量的重要指标。频谱中波长较长的一侧称为软X射线,其穿透力较弱对成像无意义,通常是一种干扰,对人体也是一种损害,因为会被人体组织大量吸收。·不过,有时候软X射线可以用于对软组织成像。
值得注意,临床上有一个基础电压的概念,指穿透人体特定部位所需要的最小电压值。这个值可以作为一开始的参考电压值。基础电压和身体厚度还有如下关系:
基础电压值=身体厚度(cm)+30kV
c.电压的稳定性
高压的稳定性对X射线的质量有中重要影响。电压不稳定将导致X射线频谱产生时变,产生更多的软射线,影响成像质量增加对人体损害。
高压的上升时间也影响成像质量。上升时间是指电压值从零爬升至需要值的时间,该过程也会产生软射线,但现在的数字设备通常会在该过程之后才进行拍片。
2)电流与电流时间积
2、X射线的量与质
在不同的应用中,对X射线的量度标准不一样。X射线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的总和,即X射线的量和质。X射线的质代表光子的能量,描述穿透物质的能力,又称为X射线的硬度。X射线的量代表光子数目,实际中用电流时间积来表示,显然X射线的量与管电流及照射时间成正比。
X射线的质只取决于X射线的波长,即每个光子的能量大小,而与光子数目无关。光子的能量越大,越不易被物质吸收,其穿透能力越强。
在医用诊断上,通常用电流时间积表示X射线的量,用X射线管的峰值电压表示X射线的质。
二、决定DSA系统性能的关键参数
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通常采用微机控制的大容量脉冲式高频逆变式变压器,功率达100KW,高压范围40—125kV,最大电流1000mA(100kV),具备脉冲透视功能,以适于超短时间、低电压、大电流连续脉冲式动态采集的需要。 同时还能自动根据成像区衰减状态调整kV、mA等参数(AEC),使X线管保持最佳负荷状态,在安全辐射剂量范围内获取最佳图像质量。以下为西门子、GE和飞利浦三家公司产品的比较:
在医学放射中经常见到单位有:kV、mA、mAs、HU。
这些单位分别代表什么?
他们中间有什么关联呢?
功率、功、热量、热容量
瓦特
W是表示功率大小的单位,表示动力力量的大小。
Electrical Power:Watt(W)
Power(W)=Voltage(kV)*Current(mA)
Ex:100kV * 100mA = 10kW
焦耳
J是表示动力做功多少的单位。
Electrical Energy:Joules(J)
Energy(J)=Power(W)*Time(s)
Ex:10kW during 1 second = 10 kJ
HU
HU是在医疗设备中使用表示做功多少的计量单位,用来表示热量
HU:Heat Unit
1HU = 1 kVp * 1mA * 1s
球管热容量单位
在表示球管的热容量时,经常用HU来表示。
举例说明:
VARIAN_RAD_14球管参数如下:

该球管容许的最大热容量为1250kHU,单次曝光容许的热容量为278HU/sec。
DR曝光参数
在DR的曝光界面中,可以设置kV、mA、mAs的值。
举例说明:
图中所示,DR的曝光参数:kV为120kV,mA为320mA,mAs为0.46,那么在这一次曝光中,曝光的功率为3.84kW,曝光时间为1.4ms,一次曝光产生的总热量为55.2HU。

曝光剂量
在DR曝光完成以后,在采集图像的同时,设备会计算在曝光中产生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表示辐射量的大小。
根据X线的产生原理,在球管曝光过程中,高压发生器做功的能量种,只有1%用于产生X线,其余99%产生热能通过冷却系统散掉。
设备中计算的辐射剂量,是1%的X射线的能量产生的辐射大小。
下图是GE一款DR曝光后采集的图像,右上角为曝光参数,有曝光条件和产生的辐射剂量。

KV(千伏特)与MAS(毫安秒)在放射线照射的场景中,有如下关系:
KV与MAS都是X线照射量的计量单位,但它们分别代表X线的不同属性。
KV是X线管电压的单位,它代表X线管的静态电压。当KV提高时,X线的能量增强,它的穿透力也相应增强。这是因为电压增加了电子的动能,使得电子更容易从阴极跃出并形成高速电子流,这些高速电子打到阳极靶材上会产生更多的X光子,X光子的能量与电压直接相关,电压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强,穿透力也就越强。
MAS是毫安秒,是电流强度与时间的乘积。在放射学中,它代表X线管的实际曝光时间。MAS越大,代表曝光时间越长,X线的输出量也就越大。这是因为电流强度越大,电子的发射率就越高,同时曝光时间越长,电子打到阳极靶材上的次数也就越多,产生的X光子数量也就越大。
因此,在放射线照射的场景中,KV与MAS是相互关联的。KV决定了X线的能量和穿透力,而MAS决定了X线的实际输出量。通过控制KV和MAS的组合,可以调整X线的输出量和穿透力,以满足不同检查需求。
原文链接:
x射线管的kV、mA、mAs_ma和mas_Kelvin_Ngan的博客-CSDN博客
https://view.inews.qq.com/k/20220407A045OF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