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DTI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基于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来研究大脑白质的成像技术。通过量化指标如平均弥散系数、各向异性程度和主要扩散方向,DTI揭示了脑组织结构,并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DTI能够展示并理解复杂的脑网络结构。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什么是弥散张量成像?

基本概念

因为水分子沿白质纤维方向的运动(弥散)比垂直于白质纤维方向的速度要快得多。DTI基于这两种运动(平行于纤维和垂直于纤维,也称为扩散各向异性)之间的差异,为获取、分析和量化白质的弥散特性提供了一个框架。

背景

弥散张量成像(DTI)以布朗运动的水弥散现象为基础。布朗运动是指由分子携带的热能引起的分子的随机平移运动,即分子弥散(图1)。布朗运动是以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827年观察到了悬浮在花粉粒中的微小颗粒的不断运动。
图1. 四个起点相同的粒子的弥散过程
图1. 四个起点相同的粒子的弥散过程

由于这种分子运动受到周围介质特性的影响,生物组织中的弥撒则反映了微观层面上的组织结构的影响。在人脑中,由于脑内弥散并不均匀(例如,在灰质、白质和脑脊液之间存在差异),DTI量化了水分子在脑组织中的弥散,研究人员可以利用DTI的这一特性来评估不同的脑组织。 在弥散MRI图像中,几个平方毫米的体素可观察到反映统计上存在于该体素中的水分子的位移分布的整体效果。因此,观察这种位移分布可以为组织的结构和提供相关信息。

弥散是一个三维过程,在脑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性可能在各个方向上都不相同。水分子的运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水分子与不同的组织成分(如:细胞膜、大分子、纤维、髓鞘和纤维束)的相互作用。因此白质中水分子的流动性在垂直于纤维束的方向上受限。水的这种受限制的流动性被描述为各向异性(anisotropy),而水的不受限制的流动性被描述为各向同性(如:在脑脊液中观察到的流动)。此外,白质纤维束的组织性质,包括纤维的密度、平均纤维直径、髓鞘的厚度和纤维的方向(或一致性)都会影响水分子的弥散,因此弥散反过来提供了白质纤维束组织的信息。由于白质的物理性质,弥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研究大脑中的白质,而这是传统MRI成像技术所无法做到的。

水分子在纤维方向上的弥散比在垂直方向上快。假设最快弥散的方向代表了纤维的整体方向(图2),那么这个特征就可以利用颜色尺度绘制出大脑中白质轨迹的空间方向。
图2. 左图中所有方向上的分子位移相似(各向同性弥散),右图中在某一方向上的弥散比另一方向的弥散更大)。
图2. 左图中所有方向上的分子位移相似(各向同性弥散),右图中在某一方向上的弥散比另一方向的弥散更大)。

弥散张量的定量表示

水分子的弥散会导致核磁共振自旋相位的随机化,从而形成衰减信号A:
A = e x p ( − b D ) A=exp(-bD) A=exp(bD)A取决于弥散系数D和“因素b”,b表征在MRI序列中使用的梯度脉冲(时序、振幅、形状)。

在各向异性存在的情况下,弥散的特征不再是单个标量系数,而是一个张量D,它充分描述了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迁移率以及这些方向之间的相关性:
D = [ D x x D x y D x z D y x D y y D y z D z x D z y D z z ] D=\begin{bmatrix} D_{xx} & D_{xy} &D_{xz} \\ D_{yx} & D_{yy} &D_{yz} \\ D_{zx} & D_{zy} &D_{zz} \\ \end{bmatrix} D=DxxDyxDzxDxyDyyDzyDxzDyzDzz

D是对称矩阵,描述了每个方向上(x,y,z代表笛卡尔坐标轴)分子的迁移率以及这些方向之间的相关性。在一个与扩散率的主方向或自方向重合的参考系[x’, y’, z’]中,D的非对角项不存在,张量仅缩减到其对角项 D x ′ x ′ , D y ′ y ′ , D z ′ z ′ D_{x'x'}, D_{y'y'}, D_{z'z'} Dxx,Dyy</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