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仅有升压的、降压的变电场所,而且全部是在电能这个体系上实现能量的电压和电流变换、集中和分配能量的 一种最主要地方,是这个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像桥梁所起的作用一样。变电所设计品质的优 劣,这会直接对整个电力交换系统的安全、平稳、灵活与经济。要满足城镇负荷日渐增长的趋势要求,,更深一步提 高用户的供用电系统的平稳安全性和用户用电能量优品质,就必须实现降压变电站整体的设计平稳、安全,必须要采 用相应的措施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提高电能优质量。110KV-35KV升压、降压配电所是电力输配送的不能缺少的环节,更是电力网建设的重中之重的环节。要做好一个变电站就 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和规范性,也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可以满足供配电可靠性的要求,满足用电客户对 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要考虑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有用电设备的安全,在这同时使供配电系统的成本资金投资减 少,运行资费降低,努力做到节约用电量和少用有色金属。以达到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等要求。
关键字:短路电流 断路器 站用电 防雷与接地
短路电流的计算电路图
图A
短路电流的计算
(一)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短路故障对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影响极大,其所产生的危害也非常巨大,所以在本装置的设计中,在装置的选型和系统运用过程中均要着眼于避免短路故障的出现,并且在短路故障出现后也要尽可能控制其损害的程度。
为确保电力安全工作,在设计选择装置时,一般都要用对可能流过装置的最大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校验,以确保该装置在工作中可以承受住突发电源短路所造成电过热和电动能产生的强大撞击。同样,为及时断开电源或对短接点上的电源,继电保护装置将自动的使有剩余电流断路器停机,继电保护系统装置的整定工作就需要正确的短路电压数据。
侧接线方案
方案Ⅰ:单母线接线
1.接线特点
各一回线路都经过一个断路器和分离开关,连接在同一个配电母线上。断路器用来在通常或发生故障的状况下,连接和断开集成电路。在断路器故障接线二端均设有电流隔离开关,用以在停电检查断路器接线故障情况时作为明显断开点的分离电流。
2.使用范围:
单母线接地并不能解决对不允许中断的重大用户的电源要求,通常应用在6—220KV控制系统中,由于出线电路面积较小,一般应用在对电源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中、小规模发电厂和变电站中。
方案Ⅱ:单母线分段接地
1.接线特点:
(1)分段断路器闭合运行
(2)分断断路器断开运行
2.适用范围
(1)电压为6—10KV时,出线回路数为6回及以上,每段母线容量不超过25MW;否则,回路数过多,影响供电可靠性。
(2)电压为35KV—63KV时,出线回路数为4—8回为宜。
(3)电压为110—220KV时,出线回路数为3—4回为宜。
防雷与接地装置
(一)防雷保护
变电站中产生的雷电过电压有二个来源:
①雷电直击变电站;②沿输电电压线入侵的雷电过电压。
变电所是多条输电线路的交汇点和整个动力系统的中枢,锚杆的变压器装置(主要为电力变压器)的内部绝缘水平常常小于线路绝缘水平,且不存在自恢复能力,如遇雷害的发生,后果巨大和严重,所以变电所的防雷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1.直击雷保护
直击雷过电流安全保护器,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钢筋大直径连接成网等。为了避免变电站的问题电气设备及其他建筑物遭受直接雷击,因此本变电站装设独立避雷针。根据本站的占地面积以及本站中建筑物的高度来设定避雷针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苏春成.110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系统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20(11)
[2]梁文汉.110kv富溪变电站一次部分初步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6(03)
[3]刘凌波;方林艳;明战起.变电站防雷接地系统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1(06)
[4]董梅.110kv变电站的电气设计与防雷保护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1)
[5]陈海琼.探讨某110kv变电站改扩建电气设备选型[J].通讯世界.2019(03)
[6]申雪娜.姚村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06)
[7]陈跃.电力系统分册(第二版)[J].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8]黎文安.电气设备手册(第二版)[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9]张瑛.电力系统自动装置[J].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10]赵智大.高电压技术[J].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11]李家坤、朱华杰.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第2版)[J].武汉理工.2018
[12]沈诗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第二版)[J].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13]杜文学.电力系统(第二版)[J].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14]刘娟.110KV降压变电站设计分析[D].江苏师范大学.2021(02)
[15]谢兴发.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J].大众用电.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