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问题_富锂正极材料的电压滞后问题

本文研究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滞后问题,发现滞后主要由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引起,尤其是在低电压区域。通过调节Li/O比例,可以改善电压特性,有效解决电压滞后,提高电池性能。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c8b67a097ec35eb21405bbcbe8b6be00.png【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R-NCM),因其独特的两相结构特征(单斜的Li2MnO3和六方的LiTMO2两相),使其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兼具有阳离子氧化还原(充电低于4.4 V时,LiTMO2的贡献)和阴离子氧化还原(充电高于4.4 V时,Li2MnO3的贡献)特性,进而能提供多电子的转移。尽管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能为LR-NCM提供较高的容量,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其可能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反应。阴离子氧化还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目前仍难以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富锂正极容量的有效利用,如氧气释放、电压滞后、电压及容量的快速衰减、缓慢的动力学、结构相的转变及坍塌等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对LR-NCM电压滞后及衰减的机制缺乏了解。电压滞后主要体现在充放电路径的不同,及较高的低电压放电容量(~3.1V)等方面。目前研究认为,电压滞后可能与结构转变(层状向尖晶石状转变)、TM离子的迁移以及TM离子在循环过程中被还原密切相关,尤其是对Mn4+离子的还原形成具有较低电位的氧化还原电对(Mn3+/Mn4+)。针对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解决,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意见。

【工作介绍】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振波教授,联合燕山大学邵光杰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教授,从探测电压滞后的形成过程着手,通过详细的电化学测量以及一系列的非原位的物理表征手段,探索了滞后形成过程、形成原因,以及其与阴/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结构演变及TM离子迁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结果发现阴离子/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序列、结构演化、TM离子迁移和电化学动力学变化,在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中存在明显不同,导致充放电电压曲线的严重路径依赖和滞后。发现并提出通过对LR-NCM的结构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