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脚迈“大步” 】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近些年的车,轮胎和轮毂的尺寸一直在加大。十几年前,14寸、15寸仍是家用车的主流配置,现如今,没有个17寸、18寸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并且,随着轮毂尺寸的加大,轮胎也越来越宽,同样是十几年前,185、195还是主流,现如今,225、235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而轮胎变宽加上轮毂变大带来的必然就是扁平比的降低,从十几年前的65一路降到如今的45。这一路走来,让我俨然有一种“DUB照进现实”的错觉。
DUB,在美国流行的一种改装风格。常与嘻哈文化、黑人街头文化同时出现。多见于SUV和美系车上。主要风格为超大尺寸轮毂、超低扁平比轮胎、鲜艳的车身颜色等。
【 看上去很运动 】
记得之前一个同事买了一辆“胖大脚”。1.4T的排量,矮胖的身材,配上18寸的大轮胎,让同事孩子第一次见到这车时脱口而出“胖大脚”。网上的照片也许并不明显,但当我看到真车时,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类都是视觉动物,大尺寸轮毂和扁平的轮胎给人带来的感觉往往离不开“年轻”、“时尚”、“运动”。随着买车人群的年龄段越来越低,这种设计也就正好迎合了市场。毕竟在大尺寸闪闪发亮的金属轮毂面前,没有多少年轻人会选择老气沉闷的小尺寸轮毂搭配一大坨黑橡胶轮胎吧。
【 开起来真运动么 】
当然车买来还是要开的,看上去运动的车,实际上开起来会如何呢?事实上,更大的轮毂尺寸和更低的扁平比轮胎的确会让车辆的操控变的更加敏捷。轮胎扁平比越低,轮毂尺寸越大,那么可变形量也就越少。在转向的时候,反应也就越灵敏,车轮的跟随性也会越好。从这个角度讲,大轮毂+扁胎的确会增加一辆车的驾驶乐趣。这也是为什么跑车和性能车都会不约而同的采用这种搭配的原因之一。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款车,在搭配了不同的动力下,提供的轮胎轮毂尺寸也发生了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更大的轮毂和更扁的轮胎一方面可以更小的形变,从而提升操控响应。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更大尺寸的轮毂显然会增加重量,所以势必会增加簧下质量。(关于簧下质量是否是玄学这一话题,以后找机会单独聊聊)而这就意味着车辆需要匹配更软的悬挂避震系统,否则车辆就会变得更加“神经质”,开起来难以驾驭、坐起来也不舒服。
不过性能车和跑车当然另当别论,敏感的操控和时刻紧绷神经的驾驶感才是它们的爱好者所追求的,而舒适的优先级远没有操控那么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性能车和跑车上,在进一步加大轮胎轮毂尺寸的同时,避震悬挂也会调教的更加极端。而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刹车则可以很好的Hold住大尺寸的轮胎轮毂,抵消掉他们带来的副作用。
【 消费主义 】
请原谅我比较腹黑,更大尺寸的轮胎轮毂很难不让我想到后市场的消费主义。让我们对比一下两款家用车常见尺寸的轮胎在同为家用车常见花纹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不同价格吧。
这时你就会发现,整体大一级的轮胎会让你的钱包瘪一级。同样的,这一定律在轮毂上也是成立的。轮毂圈常说的一句话:重量与价格成反比,尺寸与价格成正比。意思就是重量越轻的轮毂,价格越贵,尺寸越大的轮毂,价格越贵。
所以不论是你买车之后想要更换轮胎,还是改装轮毂,更大尺寸的轮胎轮毂都会让你付出更多的费用。而在车企方面,搭配更大尺寸的轮胎轮毂,意味着更高的成本,而更高的成本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仔细思考下来,从汽车厂商到后市场配套品牌,有谁不想要把更大尺寸的轮胎轮毂卖给消费者呢?
【 选择还需理性 】
不可否认的是,更大的轮胎轮毂尺寸的确更好看,性能上也有一定的提升。然而在这十几年间,轮胎轮毂尺寸的提升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因素?消费者真的有必要为其买单么?同样一款车,轮毂也分高低配的话,你会如何选择呢?加入“八卦聊车”车友群,跟我们聊聊你的选择吧。
拉到最下方,点击广告
用实际行动帮助我走得更远
【往期回顾 】
洗车撸车:
不安全?有划痕?无水洗车拒绝背锅!(视频)
洗车养护,无拘无束(视频)
五年老车洗出新车范儿,我行你也行!(视频)
随想随谈:
送给国人的2019年末大礼——帕萨特事件
选机油除了看标号和级别,你还要知道什么?
人吃马喂车喝油——爱车加油,你选对了么?
再谈纯电——买不买,其实压根就不是个问题
纯电动车只谈“续航里程”,就是耍流氓
聊聊情怀:
《速度与激情》系列的衰败与“JDM”的落寞
Be a Subarist,Be proud of Boxer!
这张20年的考卷,你打多少分?
回归汽车:
四轮定位究竟在“定”什么?
手动挡?我为驾驶乐趣代言!
玄乎其玄的“簧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