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绩效管理咨询师,有料有态度,每天不定时分享解答企业遇到的问题。
往期精彩回顾:
董明珠:正确给员工加薪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闹得众人皆知的抢公章事件,百亿当当网引人深思的合伙制度
前言:
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作为创业者作为CEO作为高层,每一刻都应该跳脱出具体业务来判断整个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CEO作为领头人,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这也是刚创业的创业者很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很多企业快速虚弱的原因。
没有绩效管理,企业就谈不上管理。因为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产出更好的绩效。不过,绩效管理一定要选对适合自己、有效落地的方法和模式。当前,绩效优化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BSC、KPI、OKR、KSF等四种方法,哪一个才是最有效的?哪一个更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欢迎评论和留言)





对于管理层而言,四个维度都是或不可缺的
四大维度反映了不同的需求和焦点

KPI以高目标为导向,将目标和指标落实到各级管理者

由于内容很多,仅展示其中一部分内容,(更多精彩可私信关键词“绩效”免费发送企业内部管理视频)



KSF的设计模板
KSF追求的首先不是目标,而是利益的平衡与共赢

KSF不仅是老板关注的绩效改善方案,也是一份给员工的加薪方案
总结:KSF以BSC为指标基础、以KPI为价值导向、以OKR为落地计划,同时将薪酬变革与设计融汇其中,实现从重要过程到关键结果的贯通,从员工价值、薪酬到企业绩效、利润的平衡共赢。员工不喜欢考核,但喜欢激励。老板喜欢考核,但不想不断增加经营成本。这个矛盾必须要通过利益趋同来化解,否则,再好的考核模式也不能被员工接受。同样,如果员工做出更好的业绩,老板当然愿意给予员工更多的激励。因此,考核必须与激励高度融合,才能真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打开老板的格局和员工的创造力。
我曾经工作的一家企业,做了三年KPI,虽然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但到了第四年,公司决定取消KPI,改为项目管理。经验证,项目管理的难度与成效还不如KPI。不过,这家企业很矛盾,对于是否恢复使用KPI模式,很是纠结。
一、KPI并非利益分配模式。KPI只是考核衡量工具,其本身不具备激励功能,虽然可以勉强与激励挂钩,但由于设计所限,关联幅度小、明显力度不足,因此产生的功效并不理想。
二、KPI的运行需要完整的数据、完善的流程、完备的文化作为支撑,对规划设计的技术性要求也很高,小微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运行的难度巨大。
三、KPI着眼于中长期的平衡发展,对企业绩效持续优化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小微企业而言,更关注短期成效。
四、KPI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充分掌握才能正常运转。除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掌握到位,其他中高层管理者也要学习把握,但这样的要求,在小微企业很难做到。

KSF又称为“关键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 ),是指决定岗位价值的最有代表、影响力的关键性指标。在定义上其实与KPI基本一致。
但KSF在操作上,与KPI则有根本性的差别。
KSF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KSF通过实现“六个转化”,为企业与员工创造超价值:

(某经理的KSF薪酬绩效表格)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伤,影响其更多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应看清KPI的运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点评:当下盛行的KPI绩效考核模式,其实更适合作为评价性工具,因此将KPI与局部薪酬挂钩的传统做法,通过一些浮动、激励,虽然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意义并不大,持续向上的动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数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
我虽然长期研究运用KPI模式,但真正对中小企业有价值的,我认为还是KSF模式。
员工肯定不喜欢KPI,但员工对KSF抱有特别的好感。
KSF的分钱与共赢模式
一、分谁的钱
1、市场的钱;2、浪费的钱;3、新价值点的钱;4、超值的钱;5、高效的钱。
二、凭什么分钱
1、员工创造了更高价值;2、人效提高了,资源充分利用了;3、做出了超出原来的价值、产值;4、做出做更好更多的事情。
三、如何分钱才有意义
寻求平衡点,比过去做得更好
原则1:只要做得比过去好,超越 标准就可以分钱
原则2:企业愿意为粘合度、匹配度高的指标付费
原则3:
①平衡线思维:
员工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增长
给员工一份加薪计划,给企业一套改善企业的的方案;
②平行线思维:
平行向上、可持续良性增长
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粘合,实现目标一致趋同

一方面让员工有安全感和收入保障,薪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帮助老板留住优秀人才,低成本高回报。
一句话:让员工加薪,让企业增利!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宽带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每一个指标设定一个平衡点(平衡点选在过去一年的数据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员工达成的共识点),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员工就可以拿到这部分薪酬。
注意:我们提取的是:8个K指标:分别是:产量+辅助成本率+工资费用率+产品外观评分+安全生产+附件报废率+核心人员流失率

如果采用KSF薪酬模式,他会有6-8个加工资的渠道,在原有平衡点上:
KI:根据数据分析,我们选取平衡点68720,产量每超过500,奖励经理25元,每降低500,少发25元;以此类推:
K2:辅料成本率:平衡点:6.83%,每降低0.02%奖励8元,每超出0.02%,少发 8元;
K3:工资费用率:平衡点:5.69%,每降低0.01%奖励6元,每超出0.01%,少发 6元;
K4:产品性能合格率:平衡点:30%,每超过5%,奖励经理50元,每降低5%,少发50元;
K5:附件报废率:平衡点:0.51%,每降低0.01%奖励11元,每超出0.01%,少发 11元;
K6:核心员工保留人数:平衡点:11,当月0流失,全发,半年0流失再奖励200元,每流失一人 少发 100元;
案例分析:
最后,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KSF快速、直接有效!

四大绩效工具有效果才是硬道理
这家企业自2017年9月份开始落地推行KSF薪酬全绩效模式,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颠覆了经营、扭转了下滑,取得了良好增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交流!
更多精彩请私信关键词“绩效”免费发送企业管理内部视频资料。
分享是一种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期待你的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