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成长得慢一点,但不能停止成长。探索自我,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
学过职业探索的人,都知道乔哈里窗这个模型。人在自我探索当中,可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一个人的公开象限越大,他的公开效率,公开资源也越多。
在以前无论遇到什么机会,即使是一次简单的发言,我一般情况都缩在角落里,所以总发现自己是被丢在人海里,就再也分辨不出的那一个。在这样的角落里,发现很多机会都与我无缘。在单位即使很认真,我也是最普通,最默默无闻的那一个。收录有自己的经验集,也是几年都放在书柜里,落满灰尘。
遗憾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公开象限扩大之旅。
一、利用一些平台,把自己的所做,以经验分享的形式交流出去。
一次,接到任务,到广播电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开始的时候还很犹豫,担心能不能行。后来想,就去试一次呗,你不试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为了做好这一次分享,我写了一稿又一稿的文字。虽然之前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中一直在做,但是没有系统梳理。在一次次的梳理中,发现自己的所做清晰了很多。输出倒逼深入思考,深入总结。准备好后来到了广播电台,在经验丰富,随机应变的主持人的引导下,开始的紧张感逐渐消失,随后是自然的交流。
结束分享后,激动与兴奋不言而喻。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好像分享也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难,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现在再让我去交流,之前的紧张感已经明显少了很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也能行的!”
有了第一次的锻炼,后面几次,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努力督促自己去练一练,借这样的锻炼,把自己的经验以分享的形式传递出去。
二、通过拓展公开象限,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
之所以没有锻炼机会,没有展示平台,就是因为自己默默无闻。
小学作文界的管建刚老师起初跟别人说,写书就好像女人生孩子一样, 生第1个孩子比较艰难,生第2个孩子就容易多了 。有人这样回应他。我们祝愿管建刚生第2个孩子,祝愿管建刚生第3个孩子,第4个孩子……一直听到生第7个孩子,第8个孩子 ……引得台下一片的哄笑。隔着文字我都感受到了那份锥心。为什么会像这样?因为默默无闻呗。现在写出那么多部书的管建刚老师,还会有人在嘲笑他吗?
一次学习过程中,听到我们小组群内有人提出自己有拖拉的毛病,而我刚好在这一块做得不错,我就把自己的所做,其中的一个任务清单发给他们,在他们的追问下,我更详细的进行了介绍,在介绍中也展现了自己优秀的一面。从那以后,群内的人对我都很客气,包括助教老师对我也很认可,同时,在平时,我也抽空把自己推荐了出去,有了这些的努力,我慢慢也发现,自己如果有问题,助教老师也是十分耐心地给我解答。
在几次的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了那句话的意思:
一个人的公开象限越大,他的公开效率,公开资源也越多。
三、拓展公开象限,其实也是向外界发出信号,我在做,请大家督促。
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上,我们不时会看到一些人发出一些决心,表达自己想做什么事儿;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了戒烟,在朋友面前毁了烟枪,公开表达自己的决心。这些做法多少也是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请大家督促。
在决定进行文字输出后,为了督促自己的决心,我把这想法跟好朋友说了,并且让她督促,看我一年以后的结果。开始前三个星期,我每天都向好朋友打卡,汇报自己写了多少字。在这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有点不想写的情况,但想到自己跟朋友的承诺,克服了惰性,继续保持。如果没有这一个承诺,偶尔偷一下懒,今天一次,过几天一次,慢慢又恢复到以前没有写的状态。所以,一份承诺,代表着自己向外界发出的一一个诚信契约,这一份契约会督促你一直去努力。
我总是告诉自己:无论最后做成什么样,做起来吧,不问结果,在这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最终走上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