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i 赛制_信息学竞赛各种赛制有何优劣?

抛开比赛谈优劣意义不大,我更想谈一下实际比赛中这些赛制展现出来的好处坏处,以及各方的应对方案。目测要被d了,不过反正我一只老年蒟蒻也没什么怕的~( ̄▽ ̄)~

先说OI,这个赛制本质上就是“高考赛制”,大家一起交卷一起改分。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延迟评测“以应对大量的程序——所以非常适合NOIP这种全国性的大比赛使用。你要说他有什么优势,从选手的角度来看基本没有,不稳定性极高。高考中你总不至于写一个错别字就整篇作文0分,但是OI赛制里CE、MLE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很多地方的系统是WIN而评测机是Linux更是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I64d然后CE爆零的我就见到不止一个(当然很多省赛评测机是Win然后递归爆栈的又有一堆故事可以讲了)。

部分分算优点吗?在OI赛制里不算。因为比赛的目的是拉开区分度,而部分分在OI赛制里更多地是缩小了”细节写炸的正解选手“和”强力骗分选手“的差距。

这种情况下,选手的应对方案很有限,非要说的话就是对拍。然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对拍上,这对于比赛来说是一种”无意义消耗“。对拍并不能帮助解题,他只是帮助选手”应对OI赛制“(类似高考的验算、检查),从选拔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没有价值的。

然而NOIP这种规模的比赛,除了OI赛制之外就没什么可挑的了。即时评测是不可能的——各地的零分菜鸡选手完全可以疯狂写死巡把评测机从头卡到尾。且不论你能不能快速找到这些恶意卡评测的人,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呢,人家爆零选手没什么怕的,最后怕不是再扣掉当地第二年的省选名额(笑)顺带一提,我不知道现在各地省选是不是还在用OI赛制,但我是觉得以省选的规模完全可以考虑即时评测,变成一个类似IOI的赛制,对选手友好很多。

IOI赛制我觉得是个”理想赛制“,排除掉了绝大多数的不稳定性,并且给出了足够的区分度。

大家一般会认为IOI赛制下题目容易被卡过去,问题是真的想卡的人,什么赛制都能卡过去......信竞里乱搞方法太多了,只要允许重复提交,就总会有幸运儿用乱七八糟的东西把题目过了╮(╯-╰)╭所以这属于”防不胜防“的,并且本质上也不是IOI赛制的问题,而是可重复提交的问题。一锤定音的波动特别大风险高,多次提交的又容易被水,反正这两个总得选一个......

在我看来IOI赛制的问题只是对于所有方面的要求都特别高,比如你就不能有NOIP那样乱写卡评测的选手,然后题目不能太水,出题人必须要认真考虑好多种情况,以及评测机不能崩溃......说白了这就是个”贵族赛制“,大家都水平够高他就很perfect,哪个地方稍微不行,那整个就玩不转了。

ACM赛制也是为特定的比赛服务的。ACM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机位“,所以按时间评分才有意义,它考验团队对于题目难度、码量、通过率的判断。但凡试过自己单挑打ACM赛的就会知道,单挑的话很多时间机位是空置的,它会退化成一种”类OI“模式,完全没有了ACM的那种紧张和压缩感。而至于ACM其他的特点,比如题目多、时间长,都是为了适应”多人组队赛“的模式而诞生的东西。上述这一大堆,最终的一个效果就是诸如队友低级错误卡机位、没空上机来验证思路、肉眼debug之类的”场外因素“特别多,至于这个东西好不好我不做评价,但它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ACM赛制的优点其实是”综合考量“,相比起OI选手,ACMer需要考虑诸如罚时、顺序、码量等因素,榜单和气球也可以成为一种辅助决策的信息。它不那么纯粹,也就把重点从单纯的脑力竞赛变成了脑力+临场应变+判断力等多重能力的考察,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会更加有意义一些。

缺点大概就是只有AC和不AC两种了。要说这导致选手很紧张什么的倒也不会,事实上我个人觉得OI赛制下大家反而会比ACM赛制更小心(我大学看ACM队友才发现,好多人都是测两个样例都过了就交一发(#°Д°))所以主要的缺陷就是那些考虑漏一点点就被卡一万年导致心态炸裂的情况了......然而这个东西没什么解,多次提交+有部分分的话,罚时就没有太大意义了,那么大家都会肆无忌惮地去水,方向就跑偏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