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散射模型的推导过程

本文探讨了大气散射如何影响雾天图像的成像质量,引用了1925年至1999年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散射模型在雾天成像数学模型中的应用。通过传输函数和大气光的估算,可以恢复无雾图像。内容涉及光的衰减模型、点光源的衰减公式以及大气光的计算,旨在理解雾天图像的去雾处理原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大气中粒子的散射作用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无论是用人的肉眼观察,还是从拍摄获取的图像中观察,雾天的景象总是存在对比度和视野降低的问题。1925年,Keim & Nemnich[1]等人提出雾天图像能见度较低是大气中的悬浮粒子对光的吸收和散射造成的。1976年,John Wiley & Sons[2]等人提出粒子的散射作用造成目标和相机之间光在传输过程的衰减,并且增加了一层大气散射光(Airlight)。1999年,针对雾天能见度低的问题,Srinivasa G. Narasimhan[3]等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了雾天图像的成像过程以及雾天图像包括的各个要素。该模型认为在强散射介质下,引起探测系统成像结果降质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目标反射光受大气中悬浮粒子的吸收和散射作用,造成目标反射光能量的衰减,这导致探测系统的成像结果亮度降低,对比度下降;二是太阳光等环境光受大气中散射介质的散射作用形成背景光,通常这部分背景光强度大于目标光,因而造成探测系统的成像结果模糊不清。

       下图介绍了雾天的成像模型:

 

       图中显示探测系统成像时接收到的光源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是目标反射光经粒子衰减到达探测系统的光,而是来自于光源(本例为光照)经粒子散射形成的大气光。通过此物理模型建立得到雾天成像的数学模型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