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线圈分类_核磁共振射频系统架构、工作流程以及射频线圈介绍

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射频系统的作用,包括射频发射系统、射频线圈和信号接收系统。射频线圈分为既能发射又能接收的体线圈和仅接收信号的表面线圈,如相控阵线圈。线圈的选择对图像信噪比至关重要,不同部位检查需配合专用线圈以优化成像效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导读

核磁共振中射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施射频激励与接收核磁共振信号。

本文带大家了解一下核磁共振射频系统。

射频系统的作用与无线电波用的天线非常相似,它可以向人体发射无线电波,即射频脉冲。让人体组织中的H质子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信号也是一种无线电波,射频线圈可以接收核磁共振信号。

射频系统的组成:

射频系统主要由射频发射系统、射频线圈,信号接收系统组成。

射频系统基本架构图:

1dc4e87b98c2ec27abe89d0668537c08.png

射频系统的工作流程:

主机根据所选脉冲序列产生数字脉冲波形;

数字脉冲波形经过数模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经过调制放大,驱动发射线圈,激发成像区内原子核产生共振,从而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微弱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再经过解调、滤波、数模转换、预处理以及傅里叶变换等,最后重建出核磁共振图象。

b7817144105ff0ca0180dd9d5970580d.png

射频线圈:

射频线圈按照按照功能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既可以激发人体产生共振,同时又承担采集磁共振信号的线圈。比如装在机器里面的体线圈。这类线圈起到发射射频和接收信号的双重作用。

5160741cca16ce9e00fd2d7f3ce1a2eb.png

另一类是只做信号接收的线圈。临床上配备的绝大部分用于各个检查部位的线圈,都属于只能接收磁共振信号的线圈。绝大多数的表面线圈,包括相控阵线圈都属于这一类。

a9330877afb9620ef4c657d339b8ef38.png

问题来了,对于只做信号接收的线圈,射频激发靠谁来做呢?

射频激发主要靠安装在机器里面的体线圈来完成。

射频线圈按照与被检查部位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体线圈和表面线圈

体线圈安装在机器里面和我们身体是不接触的。我们把装在体表的线圈称之为表面线圈。

表面线圈又分为普通表面线圈和多通道的相控阵表面线圈。

为什么一台核磁共振设备需要配备那么多的表面线圈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接收线圈直接影响图像的信噪比。

接收线圈距离我们被检查的部位越近,所接收到的信号就越强;线圈的体积越小,它接收到的噪声越低。

2d7294079fef5fd63435202d630098c4.png

所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各种专用的表面线圈,以便得到最好的信噪比,获取最好的成像效果。

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下角的“在看”,以示鼓励d5fa01a233c933adfabb55e73cf7afc9.png

参考资料

1.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科学出版社 , 熊国欣, 2007

往期推荐

>>核磁共振梯度系统的组成、梯度的作用和关键指标

>>核磁共振主磁体的分类以及高场强的优缺点

>>核磁共振设备为什么需要高度均匀和稳定的磁场?

>>科普一下核磁共振设备中磁场强度的概念:高斯和特斯拉

>>核磁共振设备的基本架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574574f522d481aac2424b12ba669113.png

你所看到的正是别人需要的

欢迎转发

2b54b46b3f38133ddef032f277a228a1.png

微信号:393662837

持续分享核磁共振相关内容

574574f522d481aac2424b12ba669113.png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关于COMSOL在核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步骤。之前用户已经提过相关问题,现在需要详细解答。 首先,我要回顾之前的对话。用户之前询问了核磁共振仿真的工具,其中提到了COMSOL Multiphysics用于射频线圈设计和磁场分析。用户现在想深入了解具体的步骤,所以需要详细展开。 接下来,我需要整理COMSOL在射频线圈设计中的一般流程。通常包括几何建模、材料定义、物理场设置、网格划分、求解和后处理。这些步骤需要具体化到核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场景中。 然后,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可能是研究人员或工程师,需要实际操作指南,所以步骤要具体,包括COMSOL中的模块选择、参数设置等。同时,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如何优化线圈性能,比如均匀性和SAR控制,这些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过,需要引用之前的注释,比如[^2]。 还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步骤,比如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这在工程设计中很重要,应该包含进去。此外,用户可能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和网格划分有疑问,需要简要说明。 另外,用户提到了引用之前的资料,但根据系统指令,引用标识需要自然添加。之前提到的COMSOL应用在射频线圈设计和磁场均匀性分析[^2],需要确保在适当的位置加入引用。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与当前主题紧密相关,帮助用户进一步探索,比如优化方法或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这些在之前的回答中也提到过,可以联系起来。</think>### COMSOL在核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COMSOL Multiphysics通过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能力,可精准模拟射频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能量沉积及热效应,以下为具体实施步骤: --- #### **1. 几何建模与参数定义** - **线圈几何构建** 使用COMSOL的`3D CAD模块`创建射频线圈(如鸟笼线圈、表面线圈)的几何模型,定义关键参数: - 线圈直径、导体宽度、匝数 - 样品区域(如人体头部/躯干模体) ```matlab % 示例:通过参数化脚本定义线圈几何(可选) coil_radius = 0.3; % 单位:米 conductor_width = 0.02; ``` - **材料属性设置** 定义线圈导体(铜或超导材料)、生物组织电导率($\sigma$)与介电常数($\epsilon_r$),支持频变材料模型[^2]。 --- #### **2. 物理场与边界条件配置** - **电磁场仿真模块选择** 启用`AC/DC模块`或`RF模块`,选择`频域研究`(如工作频率128 MHz对应3T磁场)。 - **控制方程与激励设置** - 求解麦克斯韦方程:$\nabla \times (\mu^{-1} \nabla \times \mathbf{E}) - \omega^2 \epsilon \mathbf{E} = 0$ - 施加端口激励(如线圈端口输入功率)或集总参数电路耦合。 - **边界条件** - 设置完美电导体(PEC)边界模拟线圈导体表面。 - 添加辐射边界或完美匹配层(PML)截断计算域[^2]。 --- #### **3. 网格划分与求解器设置** - **自适应网格优化** 对线圈导体边缘和样品区域加密网格,确保电磁场梯度区域的精度。 ```matlab % 示例:通过COMSOL API控制网格密度(可选) mesh.size.min = 1e-4; % 最小单元尺寸 ``` - **求解器选择** 使用频域直接求解器(如MUMPS)或迭代求解器(GMRES),针对大规模模型启用并行计算。 --- #### **4.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 **磁场均匀性评估** 计算样品区域内的$B_1^+$场分布均匀性,优化目标为$\frac{\max(B_1^+) - \min(B_1^+)}{\text{mean}(B_1^+)} < 5\%$。 - **SAR(比吸收率)计算** 通过公式$\text{SAR} = \frac{\sigma |E|^2}{2\rho}$评估生物组织中的能量沉积,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如IEC 60601-2-33)[^2]。 - **参数化扫描与拓扑优化** 调整线圈几何参数(如导体间距)或使用`优化模块`自动寻找最优结构。 --- #### **5. 多物理场耦合扩展(可选)** - **热-电磁耦合分析** 启用`传热模块`,模拟射频线圈长时间工作时的温升效应,防止过热损坏。 - **应力形变分析** 对超导线圈进行电磁-结构耦合仿真,评估洛伦兹力引起的机械形变。 --- ### 示例模型验证 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数据(如场分布测量或网络分析仪测试),校准模型可靠性。例如,某7T MRI鸟笼线圈仿真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2]。 --- ### 相关问题 1. **如何通过COMSOL优化射频线圈的磁场均匀性?** 2. **COMSOL中电磁-热耦合仿真的关键设置有哪些?** 3. **核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中如何平衡SAR限制与信噪比?**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