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线圈分类_磁共振线圈的发展历程

磁共振线圈从早期的鸟笼线圈发展到现在的相控阵表面线圈和一体化相控阵线圈,经历了信噪比提升、覆盖范围扩大、扫描速度加快的过程。一体化线圈因其高效便捷已成为高端设备的标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线圈作为磁共振系统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其设计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磁共振图像的质量,成像的速度及医院的流通量。磁共振线圈数量繁多,医院在采购磁共振时不可能全部配全,所以,了解磁共振线圈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采购磁共振时,选择适合医院的成像线圈。

磁共振线圈按照时间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可以简单分为4种类型,鸟笼线圈、表面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及一体化相控阵表面线圈。

1.鸟笼式(正交)线圈

算是磁共振最早出现的线圈之一,它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海斯(Cecil. E.

Hayes)等人设计的一种成像线圈。这种线圈既可以发射又可以接收,在上个世纪,特别是90年代中期前,广泛的应用于磁共振成像。但是由于该线圈接收信号时信噪比差,而且又不能进行并行采集加速,无论是其成像质量还是速度都不能完全满足当今临床扫描需要,所以,该线圈作为接收成像线圈渐渐淡出市场,但在一些低端磁共振(如:永磁磁共振)上,仍然可以看到其配置。除此之外,鸟笼式线圈作为发射线圈时,射频场均匀度高,磁体内置的发射体线圈如今仍然采用这种设计。

2.表面线圈

由于鸟笼式(正交)线圈成像的信噪比差,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扫描需要,后来又出现表面线圈(单通道)。表面线圈,顾名思义,就是放在人体体表进行成像的线圈。由于该线圈紧贴成像部位及脏器进行成像,根据大小不同,其信噪比是鸟笼式线圈的3-8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成像的质量。但是,该线圈只能成像其线圈大小的范围,扫描视野严重受限。临床上使用时对于线圈摆位要求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