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章 老子1章到_《道德经》第【十六】章独家解析版

本文解析了《道德经》第十六章的内容,强调了‘致虚守静’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如何通过理解自然规律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道德经》第【十六】章独家解析版

《道德经》前后共分81章,今天在《弯豆聊国学》里继续解析第【十六】章部分,以后还会对81章的其它部分逐一进行解析,后期也会对这些解析,做相应的视频诵读。

春秋时期 · 老子在其《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里有如是说: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夫物芸芸③,各复归其根。归根④曰静,是谓复命⑤。复命曰常⑥,知常曰明⑦。不知常,妄作凶⑧。知常容⑨,容乃公,公乃全⑩,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⑾。

【注释】

①、笃(dǔ):极度、顶点。

②、作:劳动,劳作,这里可看成生长。

③、芸芸:众多的样子

④、根:根基、根底,根本,归根:归于根本,那么此处的根,可以延伸为老子一生,都在讲的“道”。 即万物生长的规律之道

⑤、复命:回归本原,还复本性。也指完成使命后回复报告情况

⑥、常:平常、常规,引申指事物永恒不变的规律。

⑦、明:懂得、了解、通晓、明白

⑧、妄作凶:妄:胡乱随便,荒谬、荒诞、胡作非为等

⑨、容:包容、宽容。

⑩、全:周全

⑾、沒身[mò shēn]不殆[dài]:沒身:终身的意思,殆:危险

【解析】

译:

努力让自己达到一种空无的极限,也就接近了安静平和的顶峰。万物一起生长着,我可以反复的揣摩、观察他们。那些事物纷繁复杂,但他们最终都要归结于自己的根本。回到本根叫静,可以称为还复本性。回归到事物的根本,是事物发展在追寻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了解了这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的人,被视为得道之士。不了解事物常态发展规律,胡乱而做就会发生灾难。了解事物的规律就会宽容大度。心胸宽容公平的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做起事来也会公正周全,不会有偏漏,做事公正周全者即为得到了天道,天道是道之所在。道是永恒的,得到了道便会永久的生存、终身不会有危险。

欢迎收藏、关注、转发及共同探讨。杜绝恶意盗仿、片段粘贴复制、抄袭者必究!

8076b08feee41bf20f6944b44138a1f0.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