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SAUSAGE非线性!
0
引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章规定了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方法,即分部设计方法;《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采用了隔震结构整体设计思路,即直接分析设计方法。 两种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存在多大差异?我们通过SAUSG-PI软件进行一下算例分析对比。1
算例采用SAUSG-PI软件的示范算例,框架结构,乙类建筑,设防烈度8度(0.2g),II类场地,地震分组第二组,特征周期Tg为0.4s。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隔震层设置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共布置52个隔震支座,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
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 选取2组人工地震动(R1、R2)及5组天然地震动(T1~T5),按设防地震水准(峰值加为200cm/s² )施加地震作用。采用SAUSG-PI软件中分部设计方法及快速非线性算法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其中非隔震模型由软件自动生成,边界条件取上支墩底部铰接。 SAUSG-PI软件可“一键”计算完成水平向减震系数,结果如表1~2所示:
3
分部设计方法 将隔震模型去除隔震支座,上支墩底部取铰接,作为非隔震结构,采用PKPM-SATWE进行反应谱分析,将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为0.08;为进行计算结果对比,在SAUSG-PI软件中采用上述7条地震动进行小震弹性时程分析,峰值加速度取7度(0.2g)对应的35cm/s²。各条地震动的楼层剪力如图2所示,其中为对比楼层结果,对应去除隔震支座后的楼层号不变,上支墩及隔震层顶板层仍为第2层。
4
直接分析设计方法 采用上述7条地震动在SAUSG-PI软件中进行中震动力时程分析,峰值加速度取8度(0.2g)对应的200cm/s ² ,考虑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属性。各地震动的楼层剪力如图3所示:
5
计算结果对比 分部设计方法与直接分析设计方法两个方向楼层剪力的平均值及对比如图4所示,其中分部设计方法两个方向的楼层剪力以 “ 小震-X ” 及 “ 小震-Y ” 表示,直接分析设计方法两个方向的楼层剪力以 “ 中震-X ”和“ 中震-Y ” 表示。
6
结论 1) 隔震结构直接分析设计方法得到的楼层剪力要大于分部设计方法的结果,各层剪力差异在1.5~2.0倍左右; 2)直接分析设计方法更加符合隔震结构真实的受力状态,虽然直接采用了设防地震作用,但由于考虑了隔震支座的真实非线性属性,地震作用虽然与分部设计比较增大了200/35=5.7倍,但楼层最大剪力比仅为2.06倍; 3) 分部设计方法是在计算条件不具备的历史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简化隔震结构计算方法,可能存在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的情况; 4) SAUSG-PI软件可以方便的实现隔震结构直接分析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7
SAUSG-PI特色功能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