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维度_《奇葩说》辩论背后的核心技巧——维度

6d388ce6ffe102055d4b11f3f0f5b4c6.png

2018年12月8日,第五季《奇葩说》成功收官。陈铭获得BBking个人冠军,颜如晶队拿到了队冠军。

奇葩说是一场以辩论为基调的综艺节目,里面隐藏着两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

1、不能说“不一定”。

2、拼命将自己观点场景描述为普遍场景,并得到大家认同。

而后面的核心辩论技巧:维度!

《奇葩说》收视率高居不下,也正因如此。它用“辩论+文化”的方式抛开传统娱乐节目语境,彰显年轻人的个性内涵。 在流量娱乐名人扎堆的综艺里,它别具一格。

从节目矩阵方面引领视野跃升,收割了一大批追求思想深度的观众群体。

我们就先从第五季《奇葩说》决赛辩题是:“我不合群,我需要改吗?”来让大家亲临一场辩论背后维度解读的思维盛宴。

75e5cdaf4577ab62a8467e45e51acd18.png

我们首先来拆解一下这里面的维度都有什么。

1、:我是谁,职业(艺术家,社交家),年龄,状态等维度

2、合群:什么群?如何合?利益等维度

3、需要:需要不等于做(考虑成本和收益),类型,大小,谁的需要,判定标准(从不同的人来看,标准不一样,个人或群体)等维度

4、:怎么改?改什么?改行为,改规则,改拒绝的借口?改思维等维度

辩题维度的拆解大同小异,一个辩题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对每个词汇进行维度拆解,就得其辩论要义了。

写文章、谈判皆同理。通俗来说,就是用多个角度看问题,从维度的解读得出观点,可在接下来解读的内容中一探使用维度的奥妙之处。

很欣慰,这是一道非常贴近生活的辩题,相当值得一辩。也相当值得一次解读。

首先正方一辩,杨奇函就以“忠孝仁义”的典型个人辩论标签进行了正方观点的阐述,总体表现无功无过,精彩之处在于他语言的风趣,正如他自己所说,杨奇函确为一博学之人。

2807cbeaaca99ace8f2afe3d07fa2a5a.png

忠孝仁义代表了4个常见维度,是整个辩题的维度。从个人成长,父母家庭,社会影响再到国家兴旺表达合群的重要性,进而诠释出你不合群,你需要改的这一观点。用层层递进的真实的案例支撑起论点。胜在条理清晰。

反方一辩奶茶是第五季的辩论新手,成长快速闯到了决赛,一开口就指出对方没诠释我不合群4个字,只提到合群的重要性。重要不代表一定去做,这是逻辑的缺失,一辩对“合群”这一词汇进行了另一维度的重新定义,表示只要找对群就没合群一说。

接着从大概率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如下两个观点来进行了辩论。

观点一: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可以有选择。

观点二: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进而对“做自我值得骄傲”这一价值观进行了塑造,把观点下的场景描述为普遍场景,让观众产生共鸣,在逻辑和常理上站住了脚。赢得了观众认可。

但有着复旦大学老师背景的正方二辨熊浩,更善于的价值的打造。

他说,在文明时代里,做自我固然值得骄傲,但并不崇高,熊浩说,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人有四重境界,最下面的是自然境界,之后是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是一览众山小,是无我的境界,才是最了不起的境界。

2485546f59a0b9e8c1e2d08b8f6cbecd.png

你不与天地合群,不与群山相群,你不跟更大的那个世界合群,跟众生去群,永远在强调自己,这是青春期的价值观,好像在说,我永远不想长大。

这里“群”和“合群”都有维度的切换,使用的相当有高度,虽是对“自我”的反驳,但无我境界在这里确感生硬,因为推崇“无我”,这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太强人所难了。

在辩论中,实例往往大于逻辑。

熊浩接着用亲生经验来说明其团队因每一个人的“改变”最终让团队更加和谐美好的正方观点。

美好固然是被向往的,但反方二辨赵帅并不赞同熊浩提出了的“改”,因为维度变了,赵帅说,只有伤害了自己或是集体才需要“改”。两人都在抢占“改”维度。

辩论的要点就是对辩题每个词汇的重新定义,也是辩的入口,重新定义显然就是维度的使用。

定义一:“不合群”与“招人讨厌”是两回事。不合群是酷,是一束微光,微光会吸引微光,不同的光点,这样才有了世界的五彩缤纷。

定义二:“不合群”与“不好合作”是两回事。不合群反而更好合作,因为充分配合的背后,是为了换取不合群的空间。

定义三:“不合群”不比“合群”差。人生是没有什么固定的统一的人生优质模板,每个人可以做一座孤岛,这是自由。

75d966af7ef32729642d048f05726d0b.png

陈铭是这季的BBking,是正方三辩,发言相当精彩。

虽说很多网友评价陈铭此次辩论是在偷换概念,为自己服务。

他举出了淘渊明的例子,提出淘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可以去改变自我,改变官场规则,改变群体,把辩题里人们认知的“改正”偷换成了“改变”,他在熊浩“改变自我”的维度后的提出了更多维度。

第二个便是“群”的维度切换。

陈铭的第二个观点,他说反方二辩提到的“自我”是流动的,是在一个一个群里形塑出来的,把群的定义改变了,让群的定义升华,“群”不再是一个小的群体,而是从你呱呱坠地起,国家、社会、家庭都是一个群,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都是在群的来回互动中构建出新的自我。所以人是一直在变的。逻辑清晰,不亏为BBking,其实这里有明显的漏洞。

反方三辨颜如晶,反驳的也相当精彩,质疑对方的维度,把偷换的概念一一点破,切中要害,提出改变不是改正,改变是在正确意识形态下的调整路线,改正是发现错误后的拨乱反正,这简直就是一场维度之战。

在辩论中,实例大于逻辑,而常理更大于实例。

颜如晶用常理下手,人是群居动物,人是动物的时候要群居,以前是动物的时候,紧密在一起,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人不再像以往要群居,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72554f9b515fb33def0b622b710af7ad.png

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是真的内心孤独。从美洲野牛的维度,用野牛为了不走丢只能看前一头牛屁股的现实来阐明了不能一味的跟从,而失去了自我乐趣的论点。从朋友相聚的维度,来阐明一味合群,只会让自己丢失内心的热爱的论点。

其实辩论的精彩就在于每个词汇的定义都是“不一定”,它是一种让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断举尺子的过程,利用不同的维度来丈量议题的长度。同时在常理或逻辑上立住。最后剩下最长的那方便就赢了。

找到不同的维度进行论证是思维力的锻炼,也是人变聪明的一种有用途径。辩论最大的意义就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那怎么举尺子,用哪种维度,这就是辩论能致胜的核心了。

《奇葩说》之所以延续到第五季依然火爆的原因,一是它是一档以辩论为基调的节目。每期的辩论主题皆是网友热议的话题,维度精彩,贴近生活,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二是其节目的创新性。作为语言类综艺节目,它结合了真人秀与脱口秀的内容,成功规避了传统综艺节目的俗套,使节目更加具有思想性和互动性,观众在关注节目的同时,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认知,扩大了视野,最主要是节目引导观众积极参与辩题的思考,具有思辨性,这就是《奇葩说》这档节目创新的关键所在。

知乎上有一句点赞很高的话:最优秀的往往都是不合群的。

薛教授曾经说过一个红豆理论,今天不合群的你是这个一锅绿豆中一颗红豆,但是也许有另一颗红豆也在锅的那头等着,虽然找到彼此的机会是千万分之一,但是心怀期许终将相遇。

转发,就为了做一个优秀的人

走个迷宫看看你适合什么职业,你从起点走到了哪个终点?

d318bb237bb65b2e58a88bb0605abfe8.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