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网络层和应用层交互_基于SoC的数据采集与交互系统解决方案

引言

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成功促进了以太网(Etherne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展,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如传统的工业控制、信息家电、智能家居、安全监控、楼宇自动化、医疗、环境监测等。大多数的数据采集设备的通信接口符合 UART 通信标准。这种通信方式的数据传输半径十分有限,并不能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求,并且不能接入 Internet. 因此数据的交互接入 Internet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系统的总体方案及各主要模块设计

系统以 Microsemi(Actel)公司的基于 FLASH 架构的 SoC FPGA 产品 Smart Fusion2 器件为核心。系统通过 Fabric 架构实现多路 UART 对外相应数据进行采集,进行并 / 串转换写入 Fabric 的双端口 RAM.SmartFusion2 的 ARM Cortex-M3 子系统经过 AHB/APB 总线矩阵以 AHB/APB 方式访问 Fabric 的 RAM,将得到的数据经过 Ethernet 以网页的形式在 PC 上显示。反之,以同样的路径将主控的指令传输到外部的终端设备。PC 机端以网页形式实现数据交互。网页存放于 SmartFusion2 内部 FLASH,内核 Cortex-M3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管理任务,IP 采用静态方式,内核 Cortex-M3 与 Fabric 采用 AHB 方式通信 . 系统设计结构框图如图 1 所示。

c904a6bb160c939dd0104ca97da96306.png

图 1 系统设计结构框图

系统硬件的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分别为 PHY物理层模块,SoC 的 Cortex-M3 内核及 FPGA 系统,UART 模块的数据采集系统。

1.1 PHY 模块

PHY 即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协议可定义电气信号标准、连线的状态、时钟信号的要求、数据编码的格式和数据传输所用的连接器等。物理层通过一个定义好的接口与数据链路层进行通信。比如 MAC 可以利用标准的介质无关性接口( MII 接口)与 PHY 进行数据交换通信。PHY 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以太网的 CSMA/CD 部分功能,这是硬件上实现的。它可以检测到网络链路上是否有数据正在传送,如果有数据在传送中则进行等待,当检测到网络空闲,就再等待一定的时间(不同的 PHY 会有不同)后对数据进行传送。倘若两块网卡碰巧是同时发送数据,这将造成冲突,这时 PHY 内部的冲突检测结构可以检测到冲突的发生,然后两边各自等待一定的时间进行重发数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