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组教学_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教学研究初探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教学”

研究初探

以上学期末赴杜郎口中学参观考察为契机,我校“有效达标课堂”研究活动有序展开,考察小组返校后即展开了教改实验探索。但最初的研究只是一些零碎的思想,还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本学期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终于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教学思路,得到乡、校领导的首肯,获准立项。

今年三月份,我们课题小组的代表赴县二实小听取了“东平县首批教育科研课题鉴定验收”的现场报告,聆听了徐局长的指导,更坚定了我们把这一课题做下去,做成功的决心与信心。

提出本论题,也是针对我们传统语文教学过于包办课堂的弊端。一直以来,我们生怕学生学不好,考不好,把什么问题都替学生包办了,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还学生以“学习小主人”的权利。

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率先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以我们组内组织的听评课——《梅兰芳》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计划两课时完成,上午听第一课时“预习课”,这一课时教师活动极少,主要是小组合作自学。

在小组自学过程中,指定一个小组上台板演学案中涉及的问题,承担板演任务的小组是节节轮换着的。任务明确后先个人自学,而后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交流。这一环节中小组长成了所在小组的“将才”,要起好监督作用,督促每个人都要发言。

展示流程最能体现“将才”的作用。整个过程中,展示组小组长就是最高“统帅”,展示问题由浅入深,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程度来安排人选。说对了,适当鼓励;说错了,通过其他人的补充,人人都记牢了。

由于初次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学生存在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现象。一组板演,其他组有的人干坐着,教师适时做了调整,指导其他小组长要组织本组成员完成同样的任务。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又适时提示其他人要认真聆听,以便通过交流巩固新知。当然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指导生字写法的时候,让出过错的同学亲自指导更有意义,更能加深出错者的印象。

第二课时的提升课,主要是就上节课已经确定的主要内容,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感悟。这是一个最容易出“南郭先生”的环节,无论是齐读还是自由读,都会有人“混水摸鱼”,装模作样瞎啊啊。此时我们的小“将才”可要充分发挥作用了,四——六人的小组,谁读谁不读小组长一目了然。当然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程调控,真正做到“不让一人闲着”。

整篇课文的授课过程,作为“将才”的小组长,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通过跟踪听课,比较研究,发现:我们的“将才”也不是天生就具备做“将才”的料,要想培养好你的“将才”,教师首先当作“帅才”。

首先,作为“帅才”的老师要慧眼识人,选拔那些品学兼优又乐于奉献的同学做小组长。在小组长的选拔上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要兼顾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个性,选出的小组长要确实具备“将才”潜质。

其次,“帅才”老师要成为“将才”小组长的坚实后盾。学生毕竟年龄小,见识浅,处理事情难免不知所措的现象发生,作为“帅才”的老师偶尔也要为自己的小“将才”出谋划策,帮其处理一下事务。当然这种帮助最好是暗中的,以免影响小“将才”在组员中的威信,增加其工作难度。

另外,“帅才”老师还必须做好对“将才”小组长的管理协调工作,俗话说“奴大欺主”,“帅才”老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如果有了“将才”之后“帅才”就“高居庙堂诸事不问”了,再忠实的“将才”也有可能给你“欺上瞒下”。

总之,教师当作“帅才”,这是有一定技巧性的,不是一两句话所能了结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要想不把这个教师做得太累,又不甘心误人子弟,那么就得探讨怎样去做个“帅才”。

当然教研课题研究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其间有得有失,经过不断反思研究,总结得失,我们终于摸索出了较清晰的“小组合作”课堂理念。

其一,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作用。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教学中的核心及中坚力量,一堂“自主型”课能否上得成功,小组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挥好了可事半功倍。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课堂主题是“演讲”,要求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认识到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授课中从“说他人”,到“说自己”;从“组内说”,到“面向全班说”。这又是一种最容易出现“南郭先生”的课型,那么多小脑袋抵在一起唧唧喳喳,到底谁在讨论本节课的话题,谁在说闲话呢?有没有不参与话题的“看客”?此时小组长的眼光是最亮的,每组四——六人,谁是什么状态,一目了然。

作为小组长,要在小组教学中起最主要的协调作用,及时把个别“走神”同学的思维拉回课堂;提示催促个别“看客”参与到话题中来。我们要在小组教学中达到“没有一人闲着”的效果,不可忽视小组长的协调作用。(详见我们发表在《东平教育》上的小随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作用》)

其二,要认识到“小组教学”不是“小组长教学”。

在“小组教学”课题研讨中,我们也发现过一些不和谐因素,有些人把“小组教学”片面理解为“培养小组长”的教学。他们认为实施“小组教学法”只要培养出一批得力的小组长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小组教学”绝非“小组长”教学,我们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小组长的协调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获得全面丰收,而不是小组长“一枝独秀”。

在组织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班级小组讨论挺激烈,而实际上一锤定音的只是小组长一人的意见;尤其是在展示交流这个环节,次次上台的总是各组小组长,这种现象你只听上一节课是难以发现的,跟踪听上几节课,那几个次次露脸的“明星”,任你再陌生的人也烂熟于心了。

诚然,小组教学中培养小组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的终极目的是以一人带动一片,而不是一棵参天大树足矣。培养小组长,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利用他们去带动全组,使所有的人都跟上步调。

其三,小组讨论,莫搞成对答案。

连续听了几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课堂,执教老师无一例外的用上了“小组讨论”这个环节。这本是最能体现个性化的求知方式,但在听课过程中却发现,有些课堂小组讨论其实就是在对答案。甲:“你怎么做的?”乙:“我这样这样……”甲:“哦”。或甲:“我如此如此……”乙:“呀,我做错了。”提笔即改。这与其说是在讨论,真不如说是在对答案。而且,如果你深入到小组当中去观察,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其实并没有自己的预定解决方案,他们自始至终在听别人说,不分正误的记。最后,小组内的解决方案惊人的统一。

如果你一直在教室的角落里远远地听,会觉得这真是一个高效课堂。殊不知这种“讨论”非但不能发展个性,反而抹杀了大部分同学的个性。因为讨论时自会有人告诉他们答案,所以除个别“组内明星”外,其他人在前边自学的环节也就不用动手动脑了,有人喂“饭”谁还去劳动求“食”呢?

讨论讨论,商讨辩论,没有协商争辩又算什么讨论呢?有些老师的课堂讨论就能上成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小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发言,解决方案各各不一,有的小组还激烈地争论起来,各抒己见,互不相让。课堂气氛看似“乱”,实则充分凸显儿童天性,所得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这种有争议的讨论,人人都动了起来,锻炼了每一个人的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

为了在研究中汲取更先进的经验,我们还积极探索网上教研的新路。网络教研已不是一种新生事物,但在我们农村小学中还是比较陌生的。去年暑假,我们课题组成员终于都成为电脑用户,学校里的大部分科室也配上了电脑,微机室里的电脑或维修、或更新,终于能满足小组成员网络教研的需要了。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网易圈子“教改动车组”,成为我们网上教研的主阵地。

在我们的“动车组”活动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教研成果的取得,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规律性的东西更不能等任务泰山压顶的时候才动手去寻。(关于这方面的阐述详见我们发表于《东平教育》上的教学随笔《教研成果,不可应制而作》。)

我们的“动车组”姐妹们更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研究,定期召开小组碰头会,集思广益,小组活动内容以网易日志的形式上传到小组成员的博客群。我们的

“动车组”正在孕育期,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将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拉成一节教研教改的动力车厢。

在本项专题研究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探讨出了“小组教学、合作解疑”课文教学四流程设计思路,阐述此项成果的论文《如何利用“它山之石”巧攻玉》成功通过基层教研部门的筛选,获市论文成果一等奖并已送达省教研室接受更高一级的检验。

本项研究自2009年2月开始,历时一整学年,与对照班级相比,实验班的学生性格活泼,自主性强,主人公意识与合作解疑能力明显优于兄弟班级。此项研究成果表明:今后的教学,教师不能再垄断学习过程,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应开展小组教学,使学生学会合作;要开展多种方式的小组活动,调动学生人人动起来,自己去摘取智慧的“金苹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