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螺纹啮合长度对螺栓连接可靠性来说非常重要,特别对于一些非标的螺栓螺母连接中,例如螺栓拧入到铝合金内螺纹孔中,经常出现拉脱滑牙的情况。
在机械设计中介绍到螺纹承受载荷主要集中在第一牙上,第八牙以后几乎不承受载荷。采用螺纹亚述过多的加厚螺母,并不能提高螺纹的连接强度。

图1
在许多公司的设计要求或VDI2230标准中螺纹的啮合长度是需要根据螺栓的强度来计算确定,在铝合金内螺纹孔的连接中,对于8.8级的螺栓一般都是需要满足2.0d的最小啮合长度,对于10.9级的螺栓一般要求2.5d的啮合长度。
假设一个M10的10.9级螺栓,2.5d=25mm,有(25/1.5=16.7)16.7牙的啮合长度,远远超出了机械设计的8牙以后不承受载荷,加厚螺母不能提高连接强度的说明。这是什么原因呢?
分 析
主要分析认为,机械设计中8牙以后不承受载荷是主要与螺栓螺纹连接中不允许螺纹的变形有关,由于螺纹各圈承受的载荷不均匀,第一圈螺纹承受的载荷最大,很容易达到甚至超过材料屈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材料不允许屈服,螺纹最大承受的载荷就是第一圈能够承受的载荷。
在VDI2230标准的螺纹最小啮合长度计算中,考虑了螺母在预紧力作用下的向外膨胀,考虑了螺纹的弯曲作用系数等因素来计算螺纹的最小啮合长度,所以,计算结果是与材料的强度相关,材料强度越低,螺纹啮合长度越长。
如果螺纹允许一定的屈服塑性变形,第一牙承受超过材料屈服的应力以后,产生微小的塑性变形,这样第二牙就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螺纹的啮合长度是有益的,螺纹啮合长度越长,能够承受的载荷越大。
VDI2230标准中的最小啮合长度是根据螺栓的强度来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螺栓拉伸到断裂(请注意此处是按照拉伸到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