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理论研究(2)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又有了一定的进展。首先是在原理方面,

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从浦东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三十多公里只需7~8分钟。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斥型”(简称“常导型”)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原理设计,是一种排斥力悬浮系统,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排斥力使车辆浮起来。就是说,轨道产生磁力的排斥力与列车的重力在一个相应平衡的数据时,列车就会悬浮起来。
列车底部及两侧转向架的顶部安装电磁铁,在“工”字轨的上方和上臂部分的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轨道间保持1厘米的间隙,让转向架和列车间的排斥力与列车重力相互平衡,利用磁铁排斥力将列车浮起1厘米左右,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这必须精确控制电磁铁的电流。
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原理一模一样。通俗说,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成电磁体,由于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的相互作用,使列车开动。讲得更通俗直白一点,相当于电动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旋转运动变成了磁悬浮列车和轨道之间的直线运功。磁悬浮列车相当于电动机的转子,而轨道相当于电动机的定子。
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列车前进时,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过来,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周而复始,列车就向前奔驰。
稳定性由导向系统来控制。“常导型磁斥式”导向系统,是在列车侧面安装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列车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排斥力,使车辆恢复正常位置。列车如运行在曲线或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达到控制运行目的。
 
 
这是我们对于磁悬浮技术现有的理解。其中借鉴了百度百科的介绍,接下来的是对于一些磁悬浮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
 

普通磁悬浮又可分成两类,排斥悬浮和吸引悬浮。排斥悬浮有成品可买到,就是所谓的陀螺悬浮。其原理是用五块大磁铁(比如四角四块N极向上、中间一块S极向上)在悬浮空间上方产生一个磁场谷(对N极向下的悬浮磁铁周围排斥力强但中间弱),那么只要被悬浮磁铁的极性得到保持,就可以成功悬浮。但处于自由状态的磁铁会上下反转,把排斥力变成吸引力,结果悬浮就失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把悬浮磁铁做成陀螺,保证在运转期间极性不反转,这样才能悬浮起来。这个“玩具”我很早也买过,悬浮需要技巧,陀螺的重量要通过垫片调整到误差在0.1g之内才能悬浮,而且要求底座很平。

以上悬浮要么需要能量,要么需要不会持久保持的条件(超导的低温、陀螺的旋转),因此都不是永久悬浮方案。

最后一种,就是吸引悬浮。但吸引悬浮中,两块磁铁的吸引力基本上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尽管吸力与重力有一个平衡点,但为非稳定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反磁性物质制造一个局部的稳定空间。

我先给出我的试验过程和结果,过一会儿再讲具体原理,并给出另一个制作实例。

1、花90元买来500克分析纯的铋粒。实际上用不了这么多,也用不着这么纯,但只有这个可买。

2、用不锈钢勺子在煤气灶上熔化铋(铋的熔点不算高,500多度C),用易拉罐的底做模具,做了两块铋锭。

3、相对钻上6个小孔,用三根适当长度的铜丝把两块铋锭架起来,中间留有空隙。把稀土磁铁放到中间。

4、在上面适当位置放上大磁铁,结果小磁铁悬浮了起来。

这个悬浮自然是稳定的,前后左右偏离达10mm,仍然可以复原。上下位置,由于有金属的限位自然跑不掉,但会自动居中。

工作原理

所谓(正)磁性,就是类似铁这样的物质,会被磁铁的N极或S极所吸引,而且基本上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所谓反磁性/逆磁性,会被磁铁排斥,或者说无论磁铁的N极或S极接近反磁性物质,都会产生排斥力,而且力的大小也基本上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铋是具备最强的反磁性的金属。当然,这个反磁性的大小还是比较弱的,甚至正常情况下很难观察到。我刚才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了一下,某稀土小磁铁在距离铋块0.5mm的位置上,排斥力只有0.05克力。而同样的磁铁距离铁块0.5mm的场合下有500g的吸引力,因此铋的反磁性的大小只有铁的正磁性的万分之一,因此这个装置也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调整才能达到悬浮。

首先,磁铁的重力是靠上面的一块上下极性相反的大磁铁来平衡的。

其次,由于这个磁铁选的比较大,因此可以在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其吸引力就可以与小磁铁的重力相等(平衡点)。而由于距离比较远,因此可以在小磁铁周围一个小范围内建立比较均匀的磁场,也就是说,当小磁铁上下少量移动时,吸引力的变化不至于过大。

第三,由于两块铋板的引入,使得小磁铁在靠近铋的时候排斥力很快增大,无论是向上靠近还是向下靠近(因为排斥力也基本上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这种排斥力随距离的变化大于上下磁铁之间吸引力的变化。因此,中间就成为一个稳定的平衡点。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由于铋的反磁性,如果在失重状态下把磁铁装到用铋做的空心盒里,那么磁铁将保持在中心。

最后,当小磁铁在水平方向上偏离中心位置后,由于上边磁铁吸引力的“悬挂”效应(类似单摆),会产生一个水平的向心分力,使得小磁体复原。这也是吸引悬浮的优势所在。

以上是一个初步的模型,后来我又就地取材,找了一段塑料水管,做了两只方便使用的成品。

主体结构采用外径20.5mm的塑料管,内径16mm,整个高度100mm(到底多高应先把材料凑齐,做试验确定),大磁铁一定要稀土的,我选的是直径15mm、高度20mm,有条件用更大的,或者用多个串联,塑料管也可以用大一号的,则铋锭间隙可以做得更大。用一个4mm的铁螺丝拧在焊了螺母的电路上盖板上(也可以在电路板上直接套丝)以便通过旋转来调节大磁铁的高度。铋锭的厚度大约3mm-4mm,不必太厚,是拆了一个小电解容器的铝壳做模子做的。由于铋凝固时膨胀,因此不容易取下,所以模子不能重复使用,可以拆两个电容同时铸造。模子的高度只取底部3mm高即可,太高了浇铸铋时不容易判断高度。安装前先在塑料管的适当位置开一个窗口(缝隙高度为5mm,大约占圆周的2/3),电路板和铋是靠热熔胶粘上去的。

制作初步完成后,最后的调整还是需要耐心的。最主要是两块铋的间距的调整。间距大一些效果好,但太大了则小磁体不是浮在上边就是沉底,此时就要减少间距,我的间距是3.5mm。如果热熔化胶已经凝固,可以用烙铁加热铋锭(不要太热)后就可以移动。大磁铁的上下调整倒是比较方便,直接调节螺丝就可以。小磁铁也要选稀土的,大小不限,都可以悬浮,但最好是1.5mm厚度左右的。

 

后面会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敬请期待。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czcxf/p/10462106.html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