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
内容主要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为微信自带广告,支持请点击(本号可获微量收入)
大画幅相机入门
本文仅仅做最为基础的介绍,也就是讲解一下这种古老的摄影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并不推荐新手使用大画幅相机系统,因为这个系统的操作繁琐,后期处理也比较麻烦。
大画幅相机又叫技术相机(但技术相机不仅仅是大画幅相机,一些120相机也可以实现技术操作),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形式是1900年前后逐渐形成的,并不是19世纪跑上来就这样,我们以前也做过相关的文章。
大画幅相机首先是一台相机,它的工作原理和120,135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通过曝光获取影像到底片上。
大画幅相机不是什么神器,不是说你扛着一台大画幅出去就是大神了,有时候你扛着一台大画幅出去不懂的人会觉得你是不是在拍电影,是不是穿越过来的,是不是神经病。
一般你在外面使用大画幅相机,基本会引起围观。


1.机身
大画幅相机的机身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这种带一个皮腔的玩意儿。其实也有不带皮腔的大画幅快拍机,比如CAMBO WDS,但大部分是带皮腔的。
只要使用4X5以上底片的相机都可以称为大画幅相机,有的人用乐高搭建相机,也是大画幅相机。但是还是要强调,一些中画幅相机也可以像大画幅相机那样操作,或者说一些技术相机也可以使用120,220胶卷。
(CAMBO WIDE DS)
(ebony SW23,使用中画幅胶卷)
大画幅的机身分为正常的技术相机和快拍机。
技术相机从结构上大致分为单轨和双轨两种,作用不一样,操作也很不同。一般情况下,双轨机比单轨机更常见一些。
从画幅来看,大画幅相机理论上没有固定的画幅,可以做得非常大,但常见画幅是4X5,5X7和8X10。不过只要镜头投射的相场够大,也可以制造出20X24,甚至是更大画幅的照相机。久保田博二在80年代拍摄中国时,就在飞机上用一台20X24相机进行航拍。
大画幅机身也有一定组合灵活度,可以通过更换部件让相机拍摄不同的画幅。无论什么样的大画幅相机,基本的结构就是一个镜头平面组,一个底片平面组,然后把两个部分连接起来。
双轨机一般是固定的,成为一个整体,很多双轨机可以折叠。
单轨机的前后平面和皮腔往往是可以分离的,甚至可以通过更换来实现不同的画幅,单轨机只能收起,但不能折叠,一般情况下还配备延长轨道。
因为前后两个平面相互分离,因此两个平面理论上均能进行上下左右平移,俯仰左右转动的球形移动,这也是技术相机的核心优势所在。
大画幅相机的品牌很多,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等都有,国产比较多的是申豪和沙慕尼,沙慕尼现在是火遍全球的木机,这两家主要是做木结构双轨机的,而且品种都很全,除了正规机身外,也有11X14,4X10等等,目前产品目录里最大可以做20X24。
日本的TOYO是比较常见的大画幅机器,主要是金属机身,单轨双轨都有,主做4X5和8X10。EBONY就要贵一点,只做木机,目前已经全部停产,被称为三大木机之一。此外WISTA和HORSEMAN的机身也都能看到。
欧洲的也很多,德国LINHOF的名气很大,单轨双轨都有,但是他们主做4X5。SINAR,ARCA,CAMBO等等也是名牌,欧洲的机器单轨的多一点。欧洲比较有名的木机除了中古的外,比较新的是奥地利的莲花牌,只接受定制。
美国其实也有不错的大画幅相机,主要是小众的木机品牌,最有名的是deardorff,是大画幅爱好者心目中的圣机。
(林哈夫双轨机)
(仙娜P2单轨机)
(Deardorff相机)
大画幅相机的硬性指标在机身的动作范围和精度上,而不是像135,120有很多黑科技,所以只要自己用得顺手就行了,一般只有使用到较深的阶段后才会使用各种技术操作。
EBONY和沙慕尼就是因为摄影师觉得原有相机动作不舒服,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自己造相机。
总有老法师会和你说:你这个机器不行,没味道。特别是到了大画幅这里,什么国产机器都是烂木头啊,我玩相机的时候你还没生出来之类的,这点大家放心,这种老法师不管碰到谁,看到什么机器,他们都这么说。
相机只要用得顺手,就是好机器。
2.镜头
大画幅镜头没有120和135那样的“品牌壁垒”,135和120相机的卡口各不通用,各家都有自己的技术壁垒,镜头不能直接通用,虽然可以转接,但也有重重限制。
而大画幅镜头就没有这么多花头,自由度极高。
大部分大画幅镜头主要分为4个部分:
前镜片组
后镜片组
独立的镜间快门,带一个可以分离的压圈
镜头板
大画幅镜头设计出来有些会针对某些画幅,有些就是有一个投射范围,只要你的成像面积在范围内就行了,能投多大,能拍多大,你自己看镜头数据去自己算。投射如果不够大,那么你机器动作会受到限制,挪着挪着挪出像场范围了。
镜头的前后组和快门一般就是螺丝口连接,非常直接暴力,只要快门口径型号一样,就可以随便更换,不是说一组镜片对应一种特定快门。(但是对应一个接口规格的快门)
快门的型号最常见的是0,1,3,数字越大快门越大,现在最常见的牌子是COPAL。其实快门的牌子很多,比如名气很大的COMPUR快门,但实际上在买镜头的时候4X5级别的镜头一般都是连在一起买的。
此外大家注意,虽然快门牌子不同,但口径是标准化的,很多时候不同牌子同号快门口径一样,但因为大画幅相机快门延续的时间太长,所以一些美国快门,一些老快门并不标准化。
大画幅相机发展了100多年,镜头的牌子和种类非常多,早期的蔡司,福伦达,是比较大型的大画幅镜头厂家。
但是后来战斗到底的是这四家,施耐德,罗敦司得,富士和尼康,福伦达后来倒闭了,蔡司后期也不造大画幅镜头了。
这4家镜头种类很多,也有复杂的迭代关系。但是四家镜头的布局比较接近,而且四家镜头在设计上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整体来看,日本镜头要比德国便宜一点,但4X5级别的德国镜头价格也不贵。
不过相场比较大的,特别是5X7以上的镜头价格就贵起来,8X10用的相机镜头一般都比较昂贵。
造镜头的不造相机,造相机的不造镜头,那么要把两者合起来就需要标准化的操作。说来也简单,各家把镜头平面用于固定镜头的镜头板设计成一样的尺寸就搞定了,镜头板可以拆卸。而且,即使有的机器镜头板不能通用,也只要换一个镜头板就行了。
镜头板上肯定有个洞用来插快门,这个洞根据快门口径来开,为了针对一些比较妖的快门,还有一些没有开洞的快门版,让用户自己去开洞。
镜头板的连接位置在快门和后组镜片之间,一般会有一个压圈固定。
3.片盒
大画幅相机的底片是装在专门的片盒里的,也有人叫片夹,反正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如果大家玩120可以理解为一个后背,每一个片盒都有插刀来档光。但是和120一个后背可以塞一卷胶卷不同,大画幅的片盒一般只能塞2张页片(一面一张,两把插刀),拍完之后要回去用暗房或者暗袋把底片取出来,换言之,一开始也需要在暗房或暗袋把底片装入,大画幅的页片是没有卷轴,暗盒保护的,直接拿出来要曝光的。
大画幅里几个标准格式的片盒也基本标准化,4X5的标准化程度最高,很多时候可以混用。
4.三脚架
三脚架是大画幅相机必备的,尽管有一些4X5双轨机会给你配一个好看的手柄,但是这里还是劝大家太平一点不要去做手持4X5这种傻事,因为你带一台这样的相机出门在别人眼里已经觉得你很不正常了,你还要把它拿起来,会更加奇怪,除非你用的是快拍机。
不同尺寸的大画幅相机对三脚架要求不同,尽管大画幅相机在曝光的时候抖动不会太大,但是如果三脚架不够稳固,有晃动,那么你是没办法操作的。如果是用单轨机的话,那需要更加牢固的三脚架。
一般大画幅相机要用稳定性比较高的云台,因为机身特别重。
5.测光表
你要用大画幅拍照肯定要用测光表,没有测光表难道跟着感觉走吗?
大画幅相机在拍摄反转片时对于曝光的要求非常高,不是说看个大概,看个粗略就能搞定的。
当然,如果你用的是黑白负片,那么最后效果好不好和冲洗的关系巨大,稍微差一点问题也不大,毕竟黑白负片的页片相对便宜。
6.配件
大画幅相机还有许多配件,首先就是快门线,快门线也不是配件了,是必需品,根据许多朋友的经验,快门线最好不好弄得太长。
接下来是冠布,也就是把自己蒙起来的玩意儿,好像没有这个玩意儿就没有玩大画幅的感觉。冠布是用来取景的,周围这么亮没办法看到对焦屏上的图像。不过也有一些相机自带遮光的配件,所以不是一定要带一块布出去。
放大器用来进行辅助对焦,因为光看对焦屏其实到底对准没有自己是搞不清楚的,我们看120的双反,一般也要配放大镜让你看看清楚自己是不是对准了。何况大画幅的取景比120双反更痛苦,120双反是左右颠倒的折射过一次的虚像,但是大画幅看到的是一个实像,上下也是反的。
有的人嫌对焦屏不够亮,还可以使用增亮屏,这也是一种配件。
也有人说大画幅相机最重要的配件是一辆汽车,我想如果玩8X10以上,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7.冲洗设备
大画幅不能自己冲洗的话,那么得带着片盒一起邮寄出去,如果拍了10张,就是5个片盒打包,然后店家还要给你快递回来。有的片盒做工好还是挺重的。当然,彩色很多朋友没办法,黑白就自己上了。
大画幅的黑白冲洗和135,120在流程上也没有本质的不同,就是使用的东西不同,显影罐,片芯都不一样,冲洗方法也不太一样,设备也不一样,除了圆形罐子还有一格一格的罐子。
此外大画幅显影罐因为非常费药,所以有一种配合机器的滚冲方法,不用把整个罐子都灌满,让罐子滚动,底片不是完全泡在液体里的,俗称滚冲。
如果有暗房条件的还可以盆冲,这个是属于完全浸泡在里面的,就像在罐子里装满了药水一样。
8.页片
玩到大画幅,理论上不能叫胶卷了,因为不是一卷一卷的,是一片一片的,一般叫做页片。
大画幅摄影的单张成本很高,在同等胶卷情况下要比135和120贵很多倍,当然,它的面积也的确大了很多。
彩色大画幅页片的种类比较少,反转以前页片只有富士有,现在柯达E100好像要做了,彩色负片页片目前只有柯达有,富士已经本来有PRO160NS的页片,已经停产了,但是网上能买到很多过期的富士彩负页片。
黑白的大画幅页片就比较多了,伊尔福,福马,柯达都有不少品种,其中还有上海牌的页片,比较便宜。


大画幅相机系统的操作比较复杂,也会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单轨和双轨也不太一样,但整体上大致遵循这样一套步骤。
要完成一次正常而准确的曝光,一般需要测光(设定光圈快门),取景,对焦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在135和很多120上都被高度集成,但是在大画幅上就需要完全拆开。
大画幅操作的第一步是装片,需要在暗房或者暗袋里把你要的底片塞到片盒里,然后要标注好底片种类,别搞乱了,除非从来只用一种底片。一般情况下大画幅带出去的底片是能拍完的。
到了要拍照的地方之后,进行战术展开,把你的机器装到三角架上,把相机打开,皮腔拉出来,然后把镜头装上去,虽然很多双轨机可以折叠,但是不能把镜头一起收进去。装好镜头之后同时装好快门线。
接下来打开镜头快门,把光圈开到最大去取景。
大画幅镜头有一个机关可以把快门打开,这个机关使用之后,快门会被锁死。其实机械镜间快门是很精密的仪器,精密程度不输高级钟表。
接下来就是对焦,这个过程也是进行各种技术操作的时候,移轴啊,俯仰啊等等……
对焦完成,接下来就该测光了,自己想办法找到准确的曝光。有的人会操着一台数码相机来一张试试看,就像以前用撕拉片一样。此外,由于皮腔展开,需要一定的曝光补偿,这也是为什么先把景取好对好焦才测光。
曝光数据到手之后,关上快门,然后调整好光圈,快门(全都集成在快门上),先试一下快门是不是正常,别辛辛苦苦弄了半天快门卡机了。此外,如果不试一下快门,很容易忘记把快门关上,到时候就悲剧了。
大画幅镜头快门上弦很动感,就是一个小按钮拨动一下就行了,所有曝光流程都集中在镜头上。
接下来确定一下机器关节部位是不是都锁死了,给快门正式上弦,然后就可以把片盒插进去了,插到底,一定要插到底不然会漏光,插到位之后,拔出片盒的插刀,这个时候底片已经对着镜头了。
曝光,一张照片拍好了。
然后插回插刀,把片盒拔出来,就可以拍下一张了,重复上面的流程。
哔哔叭叭说了一大堆,其实大画幅相机只是看起来繁琐,实际操作一张并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