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餐厅”虽然失败了,但是只要有想法,人工智能在餐饮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就在前几天,我国的一家企业以每台3万人民币的价格向日本出口送餐机器人。而在国内,以机器人为“噱头”的餐厅不在少数,不过,由于这些机器人并没有那么的“聪明”或有趣,人们对其的新鲜感也逐渐丧失,随之就是机器人餐厅的“关门大吉”。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态势良好,但从这些所谓“机器人餐厅”的运营情况来看,在餐饮业,自动化的程度并不是很高,也可以说,人工智能并没有在餐饮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如此,在智能化的未来,餐饮业该如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呢?
营业前准备
在开始一天的运营之前,餐厅需要提前准备当天的食材,并将之处理好,以备使用。其中,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人们需要注意它的保存环境。鉴于空气、环境等多种因素,食材的保存环境有时是很难掌控的,尤其是生鲜。
在这个问题上,一个搭载有人工智能系统的储藏柜也许可以解决。放入食材之后,系统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就会对其进行扫描,再通过网络获取其所有的资料,以便调整出一个最佳保存环境。之后,人工智能系统会利用柜子内部的传感器实时监测食材的情况,便以随时进行调整,而当食材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也会进行提醒,继而餐厅内的机器人就会将之取出丢弃。如此一来,食材的新鲜度就得到了保障,也就此免去了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在购进食材之前,人工智能总系统会对每天食材的使用数据进行搜集,进而分析,对当天所需的食材数量进行一个预估。而在食材准备好后,对它的处理工作将会交到机器人手中。
除了食材之外,餐厅内环境的布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事实上,此环节也不用多说什么了,主角绝对是机器人无疑了。在此之上,哪怕是每天换一个主题,餐厅也可以布置得很好,毕竟只要输入具体的指令要求,机器人完全可以利用整晚时间来进行布置,而效率将大大的提高。
顾客就餐中
餐厅就是让人吃饭的地方,人们会为顾客做出他们想吃的食物,若是味道、服务都很好,回头客自然而然就会增多。在就餐的时候,人们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身体状况向服务员咨询菜色,或是自己提一些要求,讲真,不管是对于顾客,还是服务员来说,这个程序是有点繁琐的。
为了照顾两方,我们可以采用一个人工智能餐椅。在实际使用中,除了餐桌所配备的椅子,门外也会放置一些用于顾客等座的餐椅。当人们进入餐厅,能够依据“脑中记忆”自由行走的服务机器人会带领顾客走向座位,当顾客坐下,餐椅中的传感器便会自行检测其身体的相关数据,随后,在点餐之时,服务机器人将会依据这些数据为顾客提供建议,再照顾一下顾客的口味,点餐流程就这样完成了。同时,餐厅本身也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不再处于被动位置的风格。并且,在订餐完成之后,系统也会实时录入顾客的部分个人信息和用餐喜好,为下一次他的光临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厨房中,通过物联网接收到菜单的机械臂开始制作美食,此时的厨房并没有人们印象之中的杂乱,有的只是动作有条不絮的机器人。在机械臂完成一道菜之后,机器人将之端起放到窗口的餐盘中,并通过物联网呼叫服务机器人取餐。
当一桌顾客吃完之后,在服务机器人收拾餐桌的空暇,原本的餐椅会自行驶向门外等座处,而上面坐有顾客的餐椅则会载着他们来到已经收拾干净的餐桌旁,餐椅交相替换使用,为顾客提供服务。当然,鉴于餐位的不同,总系统也会对顾客进行一些分配,力求合理高效。
就餐/营业结束后
与现在不同,当实现自动化,顾客就餐结束之后,只需坐在餐椅上按铃呼叫服务机器人,微笑的说一声“结账”,拥有人脸识别及声纹识别的功能的机器人自会结成账单并完成支付。相对于现在的支付方式,此种做法不仅快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盗刷的风险。
而在一天结束之后,餐厅则又成了机器人的天下。自动驾驶餐椅会自行回到餐桌旁,多余的则在墙边排排站,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以及无人机会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的清洁。
在机器人们忙着打扫餐厅的时候,人工智能总系统也没有闲着。基于私有云,系统会对当天的盈利做出总结和分析,而在月末、季末和年末,其也将分别进行一个整体报告的分析,为以后餐厅的方向作出指导。
伴随着国家的重视以及众多企业团队的加入,未来必将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在此等情形之下,虽然人们也将机器人运用在了餐饮业,但都只能算是一个个失败的案例。对于餐饮业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更多的人依旧处于探索阶段,不过,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更多应用的落地,再加上这么多失败案例的借鉴,相信餐饮业的智能化变革离我们还是不远的。
更多的人工智能机遇仍在等待着厂商的挖掘,后续镁客网会分析更多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