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温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_心理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bdf2e266322b9ae961aec34094d86a0d.png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人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指人际交往中的互相交流与了解)、动作成分(指交往的动作与频次)和情感成分(指交往的积极态度或消极态度、喜欢或厌恶、满意或不满意),其中情感成分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有效的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开展人际关系的构建与提升是有重大意义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人际交往中的七个心理效应具体的运用。

1、首因效应

5e2aff4a2cd3ca0b75f7fceed84b49db.gif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后续人际交往的影响。第一印象不见得都是正确的,却是留给彼此的记忆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影响到双方的深度交往。如果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好,人们就会愿意和他接近,与之交往,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反之,如果是第一印象让人反感,人们就不愿意开展后续的交往。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照片上的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8a76973cc7414db5d5e670126e87ae8c.png

这个实验表明第一印象效应对大众造成的固定的心理定势,影响到他们在后续的判断做出倾向于自我认知的解释。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 衣着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首因效应所产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影响到往后的众人对其的评价。

社会心理学家艾根研究发现,人际中运用SOLER模式展现自我,可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SOLER”是由五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拼写起来的专用术语:S(SIT) 代表"坐或站的时候要面对别人";O(OPEN) 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LEAN) 意思"身体微微前倾";E(EYES) 代表"目光接触";R(RELAX) 表示“放松”。首因效应的运用启示:第一、 社交场合要刻意塑造独特而美好的第一印象,展现最吸引人的优点与品质;第二、 第一次见面要注意言谈举止,端庄大方,举止优雅,谈吐有度;第三、 深度学习提升认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对方的第一印象所迷惑。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比如在社交宴会上,主持人介绍一个重要的嘉宾,在宴会开始前讲他的创业故事,到宴会结束时主持人又讲到他的兴趣爱好,众人会根据此嘉宾的爱好对他做出评价并形成印象,这个情况就属于近因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彼此还处于比较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到交往的后期,在彼此已经非常了解阶段,近因效应的影响就比较大。因为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众人的认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认知结构简单的人,近因效应起作用大;认知结构复杂的人,首因效应起作用大。在熟人的交往中,近因效应起作用大;在陌生人的交往中,首因效应起作用大。

心理个性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比如:忘不掉初恋的爱人,这个就是首因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记忆最深的就是最后一次告别的情景,这就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的运用启示:

第一、 善待每一次交往,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结尾,否则会损害“第一印象”。

第二、 不要因一时之气而发生人际冲突,忘记对方之前的好,要先缓缓气氛,调整心情。

第三、 人际中出错了,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

第四、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要全面客观,不要看一时一事,避免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

3、晕轮效应

5e2aff4a2cd3ca0b75f7fceed84b49db.gif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征或品质就会掩盖我们对他的其他特征与品质的正确评价。同时,我们对他人的某些固化的成见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他的正确的判断。很多年轻的追星族,因为疯狂的迷恋心中的偶像,就会对偶像的哪怕是不佳言行也会支持与同情。

晕轮效应有正向与负向的心理认知:正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晕轮效应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遮掩性:因为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影响,经常会由个别推及全部、由部分推及整体,而错误的判别对方的其他特征。有点像恋爱中的人“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

二是表面性:晕轮效应多是产生在交往的初期,对对方的印象存在于感性阶段,往往是凭借表面的、局部的感知,产生以外表评价本质的情况。像看电影里的角色,正派人物都是相貌堂堂,而反派都是阴险脸面。

三是弥散性:对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到我们对跟这个人有关的事物或群体的评价。例如我们对深圳人特别拼搏的印象,就会对整体的深圳人们有好的评价。

ef800c074c73071b67439feea3c48477.png

晕轮效应的运用启示:第一、 不要以偏概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从多维度来综合分析。第二、 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要多搜集对方的信息做理性的分析与判断。第三、 运用理性进行分析与判断,在人际中不仅要听从心(感性认知)的声音,也要听从大脑(理性判别)的声音。第四、 适当运用晕轮效应,可以放大优点,建立人际信任度,但不能恶意与造作。

4、刻板效应

5e2aff4a2cd3ca0b75f7fceed84b49db.gif

刻板效应,也称刻板印象,是指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因为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对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学历、地域、收入、社会阶层等分类而形成的固定印象。刻板印象在基础的范围与标准内是有一定的判断准确性,但是由于忽略个体的差异性,会造成偏见,影响正确判断。

我们因为受到社会环境与价值观的影响,形成比较固化的对某些事物或某些人的看法,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精明的;农民是质朴的、商人是精细的;北方人爱喝酒、南方人爱喝茶等看法与现象。像《三国演义》中描写才华横溢的凤雏庞统在周瑜手下任职的时候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所以庞统在东吴不得重用;庞统经由诸葛亮推荐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只是给他一个县令做,还因此创造出一个歇后语: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如果不是张飞去审查庞统的工作,发现庞统的才华,刘备就损失一个杰出人才。由此观之,在孙权与刘备的人才观里肯定认为才华出众者必是相貌堂堂,而庞统面貌丑陋,必非经世之才,他们以貌取人的思想就是刻板效应的认知体现。

刻板效应的运用启示:第一、不要从交往对象的出身、性格、地位、背景等出发交往;第二、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穿着“印象外套”开展人际交往;第三、不能以偏概全,对个体与群体的判断要进行差异化的分析;第四、适当的运用大众的刻板效应,可以快速与顺当的融入不同的群体。

5、出丑效应

5e2aff4a2cd3ca0b75f7fceed84b49db.gif

出丑效应又叫仰巴脚效应、犯错误效应。是指优秀人士无意中犯点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觉得他具有和别人一样会犯错的缺点,觉得他更真实,反而成为其优点,增加他的人际魅力。仰巴脚就是不小心跌了一跤,还跌个脊背着地而四脚朝天,并会引起众人的大笑。

心理学家阿诺森等人做过“犯错误效应”实验证实这一结论。实验中,他们给被试者们呈现下列的四种人,让大家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A. 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B. 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C. 才能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D. 才能平庸而犯了错误的人结果表明: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被评价为最有吸引力的人;才能出众但没有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被认为是最缺乏吸引力。

435e24ced363b19014fbd648f787bae2.png

出丑效应的运用启示:第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果看见对方表现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优秀人士,反而会觉得他不够真实,感觉很装;此外也觉得他太优秀,不敢亲近,更不敢敞开心扉。传统文化思想给到我们的心理暗示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二、普通人因为觉得自己比不上优秀人士,在一起会增加自卑感,这种失衡的人际关系是难以持久的,因此,优秀人士偶尔出丑,大众会觉得他也有不足之处,可以调整心理失衡,还会让大众找回自信,所以说,优秀人士偶尔的出丑不仅不会降低人际魅力,反而增加他的人际吸引力。

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出丑效应并非故意出丑来哗众取宠,而是不提倡我们过分追求完美,就算是在人际交往中不慎犯错,我们也要用平常心来接纳自己,不要耿耿于怀、自我伤害。

6、投射效应

5e2aff4a2cd3ca0b75f7fceed84b49db.gif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与评价他人之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例如,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就以为其他人也是爱学习的;一个热衷交际的人就觉得大家都是爱交朋友的;一个特别善良的人会认为不会有骗子的等等。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投射效应的实验,他找了一群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让大家背着一个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做广告,参加活动的大学生认为大家都是愿意这么做的;但是拒绝的大学生认为大家都是不喜欢背着牌子做广告的。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投射效应实质是在人际交往中“强加于人”的心理选择,有三种表现:第一、 相同投射:从自我出发做判断,文化水平高的人对普通的知识点很容易理解,就以为其他人也是会理解的。第二、 情感投射:以自我的爱憎指引交往,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喜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越看越讨厌。第三、 愿望投射:把自我主观愿望强加于人,犹如喜欢自我陶醉的人,在社交中经常会把人家的客气话当成真心的赞美。

投射效应的运用启示:第一、 将心比心,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第二、 换位思考,转换从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第三、 用辩证法来看人看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

7、刺猬效应

5e2aff4a2cd3ca0b75f7fceed84b49db.gif

刺猬效应,是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这个比喻来自叔本华的哲学著作,说的就是人际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两只刺猬需要相依取暖来渡过寒冬,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随后,它们分得很开而彼此都无法取暖,最后它们不断的调整姿势,彼此之间达到最适当距离,双方都实现取暖。

根据刺猬效应,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与对方保持合适的距离呢?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根据人际关系的研究成果将人际交往划分四种距离:一是亲密距离,就是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15厘米之内,是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的亲密关系;远范围是15~44厘米之间,也是面对面感知对方的表情和眼神,可以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的亲密关系。

二是个人距离,就是有一定距离并少有身体接触的人际距离,近范围距离是46~76厘米之间,可以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远范围是76~122厘米,是陌生人经过交往转变为熟人的距离。

三是社交距离,这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近范围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的距离;远范围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四是公众距离,这个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在讲台上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近范围约3.7~7.6米,远范围在10米之外。

7a5de2a41dcb90b3f1f8abd158e32486.png

掌握人际关系的距离理论,一方面是可以按照与对方的亲疏关系来保持距离,做到亲疏有别;二是在人际交往中,按照不同的人际情境来调节距离,这个具体人际情境是由交谈双方的亲疏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交流心境、场合氛围等决定。刺猬效应的运用启示:第一、要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第二、要保持社交的空间距离,让距离产生美;第三、要把握恰当的时间距离,不要过多占用他人的时间。

总的来说,在人际关系建设中有效运用七大心理效应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一生。人际能力的高低,影响到职业成败、幸福与否。对于职场人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个健康又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得我们工作顺利、家庭和睦、生活愉快,每天都处在身心灵愉悦的境界之中!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