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温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_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18f9669dbe019498e887a85dee718b2f.gif

好看的都关注了我们

大家都经历过很多投票,也看过很多投票,那么大家觉得,就竞选人表现自己的先后顺序来说,哪个有优势呢?

这绝对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我只是想从单一特点来说明呈现观点的先后顺序

我们就举演讲比赛投票作为范例。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学习角度来说,先讲的人会让接受者对其学习全面,后者会受到前者的学习干扰。所以,先讲的人有优势。这叫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从记忆角度来说,这我就不多说了,后讲的人有优势,这叫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也叫做首次效应,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希在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现象存在,但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50年代后期,洛钦斯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不仅证明它的普遍存在性,而且证明了它的作用强烈性和持久性。它是指首次认识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出现在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它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最鲜明,深刻的,牢牢地留在人的脑海里。

而近因效应是是由心理学家A.卢瑟斯在1957年首次提出。它主要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这两种途径表面看来会产生完全相反的预测,但这并不意味着演讲的先后次序无关紧要,也不意味着作出明确预言是毫无希望的。

我们只想研究一下,这里关键的变量是时间——即事件相隔时间的长短

这里关键的两点是:

(1)如果两个宣传之间的时间间隔极短,抑制作用(干扰作用)最大;第一个演讲者对第二个演讲者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干扰,首因效应处于优势。

(2)如果听众在听完第二个宣传后必须立即作出决定,近因效应最大,近因效应发挥作用。

如果你和对手将先后发言,而且投票在几天以后才进行,那你就应该先讲。

首因效应将会干扰听众对你的对手的发言的学习能力,由于几天后才进行选举,记忆效果的微小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果在第二个演讲后立即进行选举,而且在两个演讲之间将有一次较长的休息时间,那你最好后讲。演讲之间有休息时间,第一个讲演对第二个讲演的干扰作用减小;由于听众在第二个讲演后马上要作出决定,那么作为第二个讲演者,记忆效果会体现出来。

所以,近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即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最后的演讲将更有说服力。

4b7f3811bbc01f2ae66822a0ecb2ab6f.png

当然,就像我一开始所说,影响决定的因素众多,这只是其中一种。有时候,一些规则仅仅是为了限制这一种影响的存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审讯总是让原告方第一个开始(做开场陈词,并提供呈堂证据),最后一个结束(做结案陈词),这,是为了,不会让原告,失去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双方面的优势。

a6349f6f7e48082ec0977ca020dce7f6.gif

还有另外一个现象,为什么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总是强调要穿着得体,举止自然大方,要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为什么我们对陌生人的初次见面总是会留意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呢?为什么老同学或是之前熟悉的同事最近和你的联系会一下子让你改变之前所有对他的看法呢?

这些都是关于第一印象和最近的印象的案例,这些都跟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相关。

在社交场合,工作,面试等前景下,我们如果想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因为这初次的见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糟糕的,那之后往往不会被他人喜爱,或失去更多的机会,比如在面试中,大部分给HR,面试官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的人往往失去了心仪公司的青睐,被远远抛在同批面试者身后。

9a224b9c29ab4be4b6cf05a9edfe343b.png

那和它相反的近因效应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之前要好的朋友,最近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争吵,于是之前积累的印象又重新改变,关系有所影响;之前印象里一直是又黑又胖的老同学,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却又是另一番面貌,你又会形成新的印象。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都是一种刺激出现从而造成心理的一种固定的认知印象,那么当两种刺激都出现,认知者会产生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呢?

1960年,心理学家J.怀斯纳实验证明,这取决于认知者的价值观念,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依附于主体价值选择和评价。1964年,心理学家C.梅约和W.克劳克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认知结构简单的人,容易出现首因效应;认知结构复杂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有关学者还指出,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起较大作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

当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都是片面的,容易以偏概全,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全方面观察了解,接触,才可以更加了解他人。这才不会导致晕轮效应

a6349f6f7e48082ec0977ca020dce7f6.gif

那么什么叫晕轮效应呢?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这是发生在首因效应之后。

16e410a744c0a29b0b8b0ec2300313ef.png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

男女朋友之间也经常会出现光环效应。两个恩爱的人在一起,便会觉得双方身上都是优点,没有一点点缺点。这就是在刚开始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只是喜欢上了对方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优点,然后经过晕轮效应的扩大,才使自己觉得对方身上全是优点。

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就如上面所说,晕轮效应很容易让人以偏概全。我想大家这么多年肯定有经历过,一开始印象好,但后面觉得怎么这个人的性格是这样的?一开始印象差,怎么到后面觉得他很好?

我觉得,无论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它们是一个侧面,应该重视这个侧面,但不能只重视这个侧面。人, 是多方位的,俗话说,需要慢慢“品”。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点在看,让更多看见。

微信公众号:onewaterdrops 一串白开水的第21滴?小水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